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汪涌  蔡运龙  蒙吉军 《资源科学》2007,29(3):177-182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加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准确找出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与质量退化的驱动因子并了解各因子内部关系及动态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保护耕地、维护耕地质与量的动态平衡、制定调控政策与措施、合理进行经济发展布局、促进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现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现今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口径的数据、不同的研究方法,所选取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所得出的结论相去较远,存在着统一性、连续性和可对比性较差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探索耕地流转驱动力机制研究范式,是土地变化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挑战,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的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选取1975年Landsat/MSS影像数据和1986年、1996年和2000年Landsat/TM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指数来反映LUCC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近30年来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显著。1975年~1986年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尤为明显,到1996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明显减慢。从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可以看出,土地利用分布空间变化主要是由耕地的变化引起的。景观生态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公主岭市1975年~1986年间由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生态风险不断增加,随后逐渐减小,这种变化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别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呈高度相关,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I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4.
耕地流转的人文驱动力研究是近年来国内耕地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在以往研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中,耕地变化阚值和政策因子的量化是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化条件下的耕地变化特征入手.借鉴logistic曲线构建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人文驱动力模型,并以深圳市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研究表明:耕地数量与驱动因子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的指数函数关系,而"耕地转用饱和度"与驱动因子之问表现出非常显著的logistic曲线关系;人文驱动因子包括社会经济类因子和政策类因子.对于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耕地数量变化,后者的影响和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耕地流转的人文驱动力研究是近年来国内耕地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在以往研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中,耕地变化阈值和政策因子的量化是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化条件下的耕地变化特征入手,借鉴logistic曲线构建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人文驱动力模型,并以深圳市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研究表明:耕地数量与驱动因子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的指数函数关系,而“耕地转用饱和度”与驱动因子之间表现出非常显著的logistic曲线关系;人文驱动因子包括社会经济类因子和政策类因子,对于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耕地数量变化,后者的影响和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镇化农村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文章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85年~2000年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指结构变化)的态势.对研究区域城市化发展主导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机理分析,认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带来人口、经济的非农化及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在土地利用上得到落实,并通过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变量,同时尝试性的将各类用地变化率绝对值之和定义为衡量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标准,并构建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分析,得出研究区域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文章还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对原锡山市城市化发展的耕地资源边际占用倾向进行了相应的数量分析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所导致的耕地资源边际占用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不再因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增加耕地占用的边界年份在2014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人文驱动因子模拟分析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状况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因子的驱动力作用必然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该文基于1990 年—2000 年中国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了以省域为单元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相关人文因子的数据库,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与人文因子的定量关系,从中筛选出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动的主导人文驱动因子。研究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技术进步、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措施,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1990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平台获取了北京地区90年代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数据,结合历史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及其它空间、属性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北京市1990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针对变化幅度最大的城镇用地运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分析90年代北京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区域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1990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为城乡居住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林地与耕地变化类型占土地利用图斑总数的5.5%以上。全区耕地面积减少93 749hm2,林地、园地面积增加了12 106hm2,居民点等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77 674hm2;北京地区10年来土地利用年变化速度达到0.95%。耕地以平均每年1.60%的速度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年变化率分别达到5.28%和2.86%;1990年~1995年间城镇用地重心转移方向为西北,1995年~2000年城镇用地重心转移为东南方向,城镇用地空间形态不规则程度逐渐降低;通过对影响城市用地扩展的城市人口、GDP因子的偏相关分析发现,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展的根本驱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土地利用多样化转变的外在驱动力,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及前期土地利用方式是这一转变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孙家杰  王子彦 《科技与管理》2009,11(6):29-31,43
运用生态位的态势理论,构建旅游景区生态位的评价指标和集聚型旅游景区生态位的测度模型;以济南市南部山岳型生态休闲旅游区为例,对旅游景区生态位进行定量化研究;基于集聚型旅游景区的生态位测评结果,提出生态位分离、生态位扩充和基础生态位整合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旅游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崔峰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10,32(10):1963-1971
利用江苏省1996年-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耕地、牧草地明显减少,交通用地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用地结构不断趋于均质化;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用地效率明显提高。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LUCC变化的旅游驱动因子,借助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江苏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旅游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对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制定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因子,以更好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合并高校为例,从校区功能划分方式、管理模式、校区距离、资源共享方式等对合并高校影响图书馆办馆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服务效益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郭瑞华 《情报科学》2006,24(4):554-557
人类的先进技术、版权人权利的扩张以及传统版权授权通道狭窄等问题引发了数字作品版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严重冲突。针对这些冲突,本文探讨提出了几种操作性较强的切合实际需要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如何通过管理环节的安排和管理活动的开展,实现最大的管理效益,是高校科技管理的真正目标所在。高校科技管理效益是学科体系中最具体、内涵最丰富的概念,即学科体系的逻辑终点。高校科技管理效益是高校科技管理者实施科技管理中在资源、人力等上的消耗与此基础上所取得的经济、政治、社会、心理收益的比较,有其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具不稳定、间接可见性和潜在性等特点,而且受到管理者、管理昨管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跃还是伏,要使兴趣持续,关键在于创设课堂高涨的情绪和氛围,情绪和氛围是可以"传染"的,具有影响性。课堂上整体的学习情绪、氛围,可以影响个别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产生较强的兴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他们的兴致最高时。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王霞 《青海科技》2000,7(3):54-55
阐述了计量检测在原材料、产品质量、能耗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创品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陈菲琼 《科研管理》2002,23(4):35-36
本首先论述了企业联盟现有的具体评估方法,然后,从企业联盟动力的角度,依据“私人利益(private benefits)”和“共同利益(common benefits)”的分类思想,对企业联盟进行调查问卷,对企业联盟的重要指标进行了综合提取,并使用SPSS的因子建模法进行量化和建模式,使繁多相互交杂的指标评估结果量化直观化,提出,企业联盟绩效P(private benefits)C(common benefits)评价系统,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切实地说明了该系统的两大作用:1)从企业联盟带给企业的私人利益和企业联盟的共同利益出发,从而确定企业联盟中企业的联盟效果和企业联盟的整体效果。(2)通过私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比率预测企业联盟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易娜 《中国科技纵横》2014,(16):136-137
瀑布沟水电站的建设、投产对电力系统、流域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等具有多方面促进作用。本文就瀑布沟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流域开发中的效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社会综合效益方面的品质做全面的剖析,以说明瀑布沟水电站投产后对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贡献,进一步论证瀑布沟水电站具有优良使用价值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学校承担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研究任务情况的回顾,系统总结了科研计划项目研究对学校优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点科研基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促进高校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的重要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旧的除渣机工作效率低,污染环境等很多弊端,我们采用了既经济又符合我矿实际情况的刮板输送机来除渣,这样既减少了人员又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效益评价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邱均平  张蕊 《情报科学》2004,22(6):649-652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同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效益评价的必要性;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效益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