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小组在一个报告中说:“这种能够感受他人、体察他人感受的神经学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同感’,在人类社会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感”就是将心比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是要有一颗体察之心。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具备这种“体察”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受的心理品质十分重要,它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结构的有序和稳定,任何统治阶缎都追求社会结构的有序和稳定。和谐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封建王朝孜孜以求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竞争的同时,团结、互助、共赢,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了人类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公平、公正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块正方体,倘若我们平视它,只不过是一个正方形而已,倘若我们改变了观察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式,用立体的影像去再现它的形状时,就是一个正方体了。很显然,一个人一旦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法时,他就能较完整地把握一个知识领域。日本学者比嘉腆说:“我们应当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一样东西,从坐着、站着、蹲着、躺着,站在凳子上等各个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我们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看到不同的样子”的思维方法和良好习惯,发挥求异思维能力,由记忆型转变为创造型,就必须进行多角度教学。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主要内容,在儒家思想中均有所见。“仁爱至诚”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的特征,“礼乐并重”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的特征,“中和处事”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的特征,“顺乎自然”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的特征。儒家思想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可为今所用,为和谐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5.
从古代“和谐”、“和合”理念的产生到现代和谐社会的建立,二者有着历史的联系。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要妥善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面建设新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道题,若经历三年的“风雨”,没有成为学生的“过眼云烟”,原因就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同它多次“握手”,使它具有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陈凌明 《当代电大》2003,(12):47-51
第一章 公共关系基本概述1)“公共关系”一词的来源“公共关系”一词来自英语PublicRelations,简称PR。Public既可译为“公共的” ,又可译为“公众的”。Relations则译为关系、交往等。综合两个英语词汇的内涵和特点 ,将其译为“公众关系”更为确切。因为 ,它是站在一个固定的角度———社会组织 ,来分析其所面临的各种关系。如医院这个社会组织 ,它所面对的外部公众 ,最多的就是患者。而不同的专科医院 ,所面对的患者也是不同的。从这个定义看 ,说明“公众关系”并不具有“公共”性 ,它不可能像“公共电话”、“公共汽车”那样具有普遍…  相似文献   

8.
<正>王昭君作为汉元帝后宫中的一位妃子,自愿嫁给匈奴单于,若抛却政治背景考量,从世俗的婚嫁角度来看也算不上掉架子的事,就像诗人王睿写的:"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站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历代不同人对王昭君投射的不同眼光,如同阅读一部社会心理大书,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心理现象。历代文人为什么对此事总是唏嘘慨叹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原汉族士大夫内心深处莫名的文化自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汉族作为国家的主体,如何处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如何实施民族政策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民族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问题的重要部分。为此,通过古代民族“和谐”的源头,用历史角度来阐述民族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予以分析,和谐社会是一个主体间达成合理共识的良序社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能及时化解。建构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形成权利与权力的合理界分,培育公民的现代理性人格。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和谐。大学生是掌握现代化建设扎实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他们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在民众中具有较强的影响辐射力。青年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折射,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前一晌,教育界有人吹冷风说,现在的大学教育质量“不如过去中技高”。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教育质量今不如昔”的奇谈怪论。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办教育,都有截然不同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问题从来就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的大学教育质量究竟是“今不如昔”,还是“今胜于昔”呢?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用不同的质量观看问题,必然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在西方社会学那里是以“社会秩序”、“社会团结”、“社会均衡” 和“社会整合”等概念出现的,这些根本本身就有“稳定”、“协调”和“和谐”的含意。纵观西方社会学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不同学派都从不同视角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社会和谐” 问题。借鉴西方社会学中的“和谐社会”理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性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2)
1像风一样形意苏轼之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广为传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个真相: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也就不同。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文化背景、能力以及对待事物的认识方式的各不相同,就必然影响到每个人对事物的“处置”结果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化反映。而艺术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不断地创造,以发现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说,创造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必然宿命和不二法门。创造的…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不同范畴。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和谐能够长期稳定存在的社会。而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最佳状态,它只说明社会发展在某一时空存在的一种最佳状态,没有说明这种最佳状态存在的时间长短。要把社会和谐稳定在一个社会历史阶段的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才可以说是基本构建成了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现阶段所存在的妨碍和谐社会形成的主要问题只能在改革和发展中予以解决。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实现基本理念的转换,也就是必须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在中国现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两种有害倾向的蔓延:一种是“劫富济贫”、“仇富”的倾向,另一种是“劫贫济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社会系统之一的教育将是有所作为而且是大有作为的,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确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教育新理念,这不仅是教育理论本身所必须的,更是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历史进程中展示其“风采”的绝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本文试圈从辩证方法的角度,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以及在现实的条件下,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二字有人解释为:“和”字,一“禾”一“口”,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一“言”一“皆”,表示人人能说话。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能说话”的社会是一个摆脱了饥寒交迫和专制独裁的社会,那是一个物质丰富、心情舒畅的理想社会。那么,怎样才能建设好这样一个社会?笔者以为从个人角度讲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1.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而个人的命运始终是与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社会、融入社会进而有效地服务社会、建设社会是个重要的问题。首先,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考量这个社会,既看到它的阴暗面,更要看到它的光明面,在任何时候都不悲观失望。其次,要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当中,做积极分...  相似文献   

20.
“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社会理想,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除了要理解和把握建构“和谐社会”的规律以外,更应注意的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