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到民国,合阳有“碑帖之乡”的美誉。据有关资料记载,合阳在全国碑帖界的专业人员之多,店铺之久,学术成果之显均不是普通县市可比。在清代康乾时,合阳一些人便在北京琉璃厂开设店铺,从事碑帖经营。当时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本县南知堡村董家碑帖店,  相似文献   

2.
一、碑帖的特殊性 在镌有文字图像的石碑上蒙一层纸,浸润拍打后使凹凸分明,上墨使之显出文字或图像来,称拓片;装订成册后叫拓本,统称碑帖,又叫碑拓.石碑被称为"石头的书",那么碑帖就是理所当然的书.它"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古籍著录规则》GB3792.7-87),是古代图书馆的传统藏品,也是现代图书馆的特殊藏品.据统计资料,北京图书馆藏金石拓片256,522件,上海图书馆2万余件,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碑帖拓片约2300册",湖南图书馆藏"碑帖有明清拓本……等数千余件".  相似文献   

3.
碑帖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图书馆作为碑帖的主要收藏单位之一,应当对馆藏碑帖拓片进行系统整理,做好碑帖的编目和揭示工作.鉴于国内图书馆藏碑帖整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笔者提出开展碑帖整理重要性的宣传、聘请专家到图书馆进行碑帖鉴定、对图书馆碑帖整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套录数据、学会运用工具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凡是学习书法,必从临摹碑帖人手。经典的碑帖是将自然现象中的美感和人类的思维巧妙组织而成的结晶,是前人优秀的成果。临摹碑帖是继承前人成就的必经途径。笔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体会如下:一、临帖之法,孙过庭有述:“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说的是看帖要精细,精细则下笔稳准,毫厘之差神情顿异。临仿要相象,相象则能得形态,形之能得,精神自出,故临帖时不能妄以己意为之,应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亦步亦趋,直至心手相应。临帖还须有“广博”历程,就是选择多种历代名家碑帖,逐家临摹,不仅要做到要临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家有一名帖,可冠为收藏家。江西省南昌市的民间收藏家詹福寿,二十多年来收集了三百余幅古代碑帖,其中仅“书圣”王羲之的碑帖精品就有六十多幅,着实让人叹为观止。詹福寿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他的藏品得到了文博界许多专家的认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新、杨伯达、杨臣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史树青、杨仁恺等都对他的藏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吕济民还专门为詹福寿题词:“收藏唯精,博物求索。”偶得《宗鉴堂法书》碑帖庐山脚下有一座归宗寺,原为王羲之所建别墅,后来王离任江州(今江西九江),便…  相似文献   

6.
李一氓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当代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根植颜真卿,发展到晚年独具一格。新近发现的《颜书研究及碑目》是李一氓编纂的一部辑录历代颜碑著录和评价资料的参考工具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体现了李一氓的深厚学殖和治学路径。其中的《无所住斋颜帖存目》著录李一氓收藏颜帖46种,是一部值得关注的当代颜碑专题目录,是碑帖鉴定的文字实录和书学评价的集中表达,既是李一氓碑帖收藏鉴赏和书法理论建构的珍贵史料,也是当代碑帖鉴定的有益参照和书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碑帖是把石刻上的文字用捶拓的方法保存下来的一种特殊历史文献资料,对研究祖国历史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碑贴和古籍有密切的关系,较大规模的图书馆都有一些收藏,仅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就藏有各种碑帖八百余种,拓片二百余种。碑帖和拓片同为一类。“拓片”是单张纸或几张纸连接起来的,“碑帖”是由拓片加工成的经折装裱本。在碑帖中包括法贴,是摹刻在石版上或木版上的名家法书。  相似文献   

8.
张伯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碑帖研究学者。他的《法帖提要》是目前刻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堪称近代法帖考释著作翘楚。2006年整理出版的《张伯英碑帖论稿》是近些年出版的一部最为全面重要体现张伯英先生碑帖研究思想和成果的著述,不仅对碑帖学研究的完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对书法史论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分3册,前两册为张伯英手稿墨迹,第3册为前两册  相似文献   

9.
对字画碑帖的搜集整理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中和 《图书馆》1996,(3):57-58
本文是湘潭市图书馆对怎样搜集、整理及时抢救国家宝贵艺术财富,如何开发利用馆藏字画碑帖,让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所作的一些工作经验总结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鄢陵县档案馆珍藏的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拓片,为绢面、册页装淡墨精拓本,硬板纸,前是碑文后为跋,该拓片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历经四百多年沧桑,屡遭浩劫,至今下落不明.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拓片的存世,不仅使苏轼草书之原貌得以传承,并为后人研究苏东坡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家有一名帖,可冠为收藏家.江西省南昌市的民间收藏家詹福寿,二十多年来收集了三百余幅古代碑帖,其中仅"书圣"王羲之的碑帖精品就有六十多幅,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12,(8):9-9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二辑、第三辑)8月17日在上海书展上首发。《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一辑)曾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等荣誉。经过5年的精心遴选和编辑加工,其第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14,(3):73-73
刘书忱,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2001年退休后上老年大学书法班,每周像小学生一样听课、记笔记、做作业,乐此不疲,十几年不辍。所临碑帖不下20种,作品入选《一代天骄》《肝胆照千秋》等30多种书画集、  相似文献   

14.
被苏东坡极其推崇的《潭帖》现已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此帖为北宋所刻,由于原石于北宋末年毁于战火,失传千年。8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组织碑帖鉴定专家对全国各省博物馆所藏珍品进行鉴定时,其拓本为我国著名碑帖鉴定专家马子云先生发现,并认定为宋拓原石《潭帖》,是法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南宋拓《道因法师碑》一册,十分珍贵。1987年,北京庆云堂将这本碑帖售予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馆藏《道因法师碑》中的最早拓本。此册拓本内有清代宋权、宋荦父子、民国时期蒯光典、蒯寿枢叔侄等人钤印共计17枚;清代乾隆时期大臣王文治题跋多则,可谓递藏有序。更为重要的是,这册拓本属于古代碑帖中少有的“赐本”,是清初顺治皇帝赐给大臣宋权的“御赐”之物;民国时期,收藏者蒯寿枢更是带着这册拓本参加了京师赈灾书画展览会,成为古代碑帖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末起,碑帖影印由传古留真到专业出版,至今不辍。100多年以来,经公私藏家、出版机构等印行的各种碑帖,数量可观,版本繁多。其中高下得失,从图书评论着眼,以主事各家为线索区分,择其中较有代表及影响者,如延光室、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日本博文堂、1949年前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有正书局、艺苑真赏社、神州国光社,以及1949年  相似文献   

17.
真本:①指书籍的手稿或原刻。②字画的真迹。③碑帖的原拓。善本:精加校勘、错误较少的书籍。的本:①真本。②原拓本。精本:校印精善的书本。讹本:也作讠为本。指传抄、翻印有错误的本子。误本:指文字有错误的版本。伪本:冒充名画真迹或原书真本的描摹本或翻刻本。赝本:假托名人手笔的刻本、字画、碑帖。祖本:书籍或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原本:①第一次写成或刻成的书本。②翻译所根据的原书。初本:书籍的原始版本。草本:书籍的原稿、底本。秘本:珍藏而不易见到的书籍。珍本:极其珍贵极难获得的书籍。孤本:在世间仅有一份留传的图书。其他…  相似文献   

18.
过云楼历代主人先后笃志于书画碑帖鉴藏之学,使得过云楼书画碑帖收藏数代相传、日趋富赡,成为江南书画收藏界之翘楚,建国后以高风亮节藏之于公。顾氏以过云楼、怡园为文化基地,荟聚江南书画名家、琴家于怡园画社、怡园琴社。过云楼从"益吾世世子孙之学"的私家收藏传承出发,关注各类文化精品遗存和乡邦文献,集聚地方文化菁英群体,成为晚清后百余年内的江南文化传承之重要一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16日,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颁奖活动在合肥举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一辑)荣膺其中的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20.
不少人认为,自从西方影印技术传入我国,历代法书的复制、传播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时代。其科学性,也就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它比传统的方法(诸如真迹的双钩填廓、直接摹拓和碑帖的捶拓、翻刻等)更省便、更毕肖于原作。因此,影印本碑帖就博得了现代读者的绝对信赖,以为一册在手便能直接面对古人,临摹真迹(或“善拓”),绝少有人对其中的细节真实性有任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