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滕剑锋 《天中学刊》2007,22(6):104-106
历史小说和历史剧一直是受众喜爱的文艺种类,近年来,大众文化消费的增长对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新处理了创作与受众的关系;重新处理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重新处理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在宏大叙事中重现作者心中的历史,从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成就封建时代末期的那一段落日的辉煌,作者取得了成功。作品中厚重的历史、众多的人物、精彩的历史史实等等都是抢眼的看点。然而在作者主流的、宏大的叙事之外,还有非主流的、辅助的叙事手段和技巧的运用。这些辅助的叙事手法,对于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历史事件的因果的艺术揭示,有着非同寻常的功用。下面,就其中的一些辅助叙事手段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3.
詹勇  王文婷 《文教资料》2010,(22):78-80
大众文化是一种工业社会时代产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具有商品化、娱乐化、时尚化和世俗化等特征,对人格建构带来的消极负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在对大众文化客观公允的批判视野中,着力凸显人格构建的道德精神和价值主体性,适度体验感性生命,保持身心的平衡,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关怀意识,促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同时还要重视社会实践途径对人格的养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卓康 《时代教育》2007,(7Z):144-144
大众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思考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利用大众文化作为教学资源的问题,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应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进入以受众为中心的消费时代后,中国的电视新闻纷纷打出“娱乐”牌,出现了一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倾向。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中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所显现的大众文化的特征,并力图探寻中国电视新闻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物欲疯长而思想荒芜的20世纪90年代,晚生代作家在“经济-市场”导向的开放式的新的文化格局中,迎合大众社会的需求,与大众文化相融合,彰显个人化的感性的、经验性的美学情绪,在商业操作之下追求个人化记忆与话语的狂欢,以身体、性、金钱、物质欲求对世俗价值“正名,”表明晚生代所要建立是世俗大众的话语,从而确立欲望化的叙事法则。  相似文献   

7.
8.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是建立在面对面交流的共同活动中,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大众文化成为跨越时间和空间、阶级和阶层、性别和年龄的共享文化。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取消的只是具有有限空间的公共领域,而建立的则是更为广大和开放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末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人类社会进入大众社会,大众文化随之兴起,我国大众文化的出现,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文化进步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不断发展壮大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更推动着文化多层面的变革。文化是精神,不是物质。但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尽可能为人类提供纷繁复杂的消费构成。大众文化得以为社会所接受,并迅速流行的重要原因就是轻松感。图书等出版物虽然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但是面对现代人的众多压力,那些能够给受众群体带来快速解除疲劳的文化产品则更受青睐。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冲击等问题,是需要出版工作者面对和深刻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二十年来的大众文化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显著的通俗性和平民性。目前大众文化流行,却受到精英文化的阻击,出现了“合法性”危机,精英文化应该给大众文化更多的生存空间,精英文人应该给大众文化更多的宽容理解,在强调文化的多元格局下,希望更多的精英文人理直气壮地参加大众文化产品的制作,来对抗外来势力对中国大众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张。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囿于传统的束缚,而是告别了高雅文学的象牙之塔,拆除了横亘在雅俗文学之间的高墙,这种鲜明的通俗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划和框定小说模式的作用。福克纳在创作中吸纳诸多的通俗手法,并不是要去媚俗,而是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更好地将自己对人生、对世事、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种种思考、忧虑、探索见诸于文字,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理论对当代文化进行分析,揭示出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文化这个大的范畴中由原来的对抗走向相对的融洽.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芳 《海外英语》2011,(8):324+326
In order to extend understanding of British cul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popular culture in the UK and explains its popularity through three reasons: themes of British popular culture fit taste of the masses; through the media it reaches its audiences and becomes popular; it produces business and jobs.  相似文献   

16.
自从利维斯提出将大众文化引入学校课程的主张以来,有关大众文化的课程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众文化课程观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大众文化课程观从利维斯的精英主义大众文化课程观、班托克的社会分层大众文化课程观、泰勒的校外课程大众文化价值观、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大众文化课程观到白金汉等的媒介素养教育大众文化课程观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人们对大众文化在课程中的价值认识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以强势的姿态迅速占领着传统文化阵地,强烈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风俗、习惯、思维。壮欢传承了壮族人民优秀文化的传统民歌,它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探究大众文化对壮欢文化的侵袭和影响,对确立壮欢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存在着矛盾的特质,即个性与共性的矛盾、民主与霸权的矛盾、提升与摧毁的矛盾以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矛盾。正确理解这些矛盾,对于分析、理解大众文化时代各种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走向法治国家,而大众文化也成了文化主潮,在大众文化流行过程中产生了不少负面作用,这需要法治和道德力量去调节纠编,从而为大众创建一个良好文化审美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