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御览诗>是唐人选唐诗中唯一由皇帝钦命编纂而成的一个诗歌选本.因其选录的诗人多不为后世所知,故不为后世所重视且多遭讥评,但将<御览诗>放置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且与选家的审美标准相结合进行考察,其个中缘由均能得到解释,可以说令狐楚<御览诗>的诗人选录,较为公正客观的反映出元和诗坛原貌,从而为了解元和诗坛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正是<御览诗>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刘勇  赵萍君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1):67-69,75
《御览诗》是唐人选唐诗中唯一由皇帝钦命编纂而成的一个诗歌选本。因其选录的诗人多不为后世所知,故不为后世所重视且多遭讥评,但将《御览诗》放置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与选家的审美标准相结合进行考察后,其个中缘由均能得到解释,可以说令狐楚《御览诗》的诗人选录,较为公正客观地反映出元和诗坛原貌,为后人了解元和诗坛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正是《御览诗》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赵伟 《现代语文》2007,(10):18-20
李益在诗史上一直以边塞诗著称,后人对其多有赞誉且颇多评论。但在李益的存诗中还有大部分并非边塞诗歌,对于这些诗却鲜有论述。作为大历诗坛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也应体现出大历诗坛的风貌特征。文章从李益边塞诗以外的诗歌入手,试通过对诗人在大的时代关照下的情感体验特征的分析,来论述李益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融入大历诗风的风貌特征,从而认识一个更为全面和真实的,边塞诗人身份以外的大历诗人李益。  相似文献   

4.
贞元处大历、元和之间,是中唐诗歌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与大历时期一样,贞元时期同样处于大乱之后的相对稳定时期,向往中兴成为人们的普遍心态,诗风也表现出对大历诗歌继承与延续的特点。另一方面,经过多次社会变革思潮,贞元文人又感受着大历之后的新的时代气息,求新心态的形成与蔓延,促使诗人各自个性愈益发展,在艺术上普遍表现出对大历委琐诗风的不满,构成艺术风格多向发展与审美情调奇诞变奏,直接启示了元和诗变的到来。可以说,贞元诗歌既作为大历、元和两大阶段之过渡,又表现出自身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5.
沈德潜诗歌选本中的诗学批评蕴含着特殊的诗学批评模式,不仅在作家的批评上有其特征,而且在诗歌的批评上也有其特征.诗歌选本中不仅有对诗歌的评价和选择,而且也有对作家的评价和选择.<明诗别裁集>是继<唐诗别裁集>和<古诗源>之后的又一选本,比前两本较为特别的是,<说诗晬语>是在此本之后写成,可以说<明诗别裁集>编选特征已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6.
唐汝询选编《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渊薮,接受了高棅对大历诗歌的定位与评价,而通过选诗与评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了高棅的基本诗学见解.唐汝询对大历诗歌的评解自有特色:描摹情状,感同身受;生发而补足诗意,得其全解;关注创作背景,点明题旨;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讲授诗之结构次第,从整体上彰显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清人乔亿编选评点《大历诗略》六卷,建构完整的大历诗人体系和大历诗观,而唐汝询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孟郊的艺术渊源与艺术倾向入手,将研究深入到诗人的感觉层面,分析其独特的感觉方式、表现手法及与大历诗、元和诗的关系,指出孟郊在唐诗演进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第一,作为皎然和韩愈之间的过渡性人物,孟郊对中唐复古思潮起了前导作用;第二,其诗歌中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强化和深化了诗歌抒情的主观色彩;第三,孟郊用独特的诗歌语言形成了他主观化的艺术表现,为中唐尚奇的诗歌风气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李嘉祐是大历诗人之一,唐人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并选录了其八首诗歌,王夫之也称其为"中唐第一佳手"。可见,李嘉祐的诗作是很受推崇的。然而,这位诗人并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当前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因此,李嘉祐的诗歌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高仲武认为李嘉祐诗歌"涉于齐梁,绮靡婉丽",但高仲武的评价,有以偏概全之嫌。其次,高仲武认为李嘉祐"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因为吴、何二人是齐梁山水诗的杰出代表,对此,将李嘉祐诗歌与吴、何二人诗歌进行对比研究,来探究齐梁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对大历诗人的影响,以及李嘉祐诗歌之新变。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李嘉祐是大历诗人之一,唐人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并选录了其八首诗歌,王夫之也称其为"中唐第一佳手"。可见,李嘉祐的诗作是很受推崇的。然而,这位诗人并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当前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因此,李嘉祐的诗歌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高仲武认为李嘉祐诗歌"涉于齐梁,绮靡婉丽",但高仲武的评价,有以偏概全之嫌。其次,高仲武认为李嘉祐"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因为吴、何二人是齐梁山水诗的杰出代表,对此,将李嘉祐诗歌与吴、何二人诗歌进行对比研究,来探究齐梁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对大历诗人的影响,以及李嘉祐诗歌之新变。  相似文献   

10.
张枣是当代诗人中重要且特殊的一位.文章通过分析他的作品<镜中>、<何人斯>、<望远镜>等来论述他的诗歌观: 没有传统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应该继承与守护传统,利用传统元素,铸造新的诗意;同时分析其诗歌中重要的特点: 对话形式,以此来说明张枣诗歌观念的另一方面--诗在寻找什么?一个听者.  相似文献   

11.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唐代女性诗人对唐诗的兴起和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唐代女诗人的数量和她们的艺术成就都是在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而在唐朝之前,女性文学创作者却是凤毛麟角。唐代女诗人创作的兴起以及繁荣有着它特殊的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13.
袁表、马荧选编的《闽中十子诗》,收入了明初洪武永乐年间林鸿、高棅、陈亮、王恭、唐泰、郑定、王僻、王褒、周玄、黄玄等十人的诗歌,作为阁中诗派的先驱,十子创作的菁华梗概和“一时之风气”,借是编得以幸存。万历四年徐中行首刻以《闽中十子诗集》命名,欲览其全的汇集意图,其实仅是彰显其“风调尔雅”之一格;《四库全书》本《闽中十子诗》,虽云“此编采撷菁华”,但馆阁的删改走样,加上传本久妙,已现残缺之貌;光绪十二年郭柏苍刊本《闽中十才子诗》,虽以重刻命名,然郭氏以古稀之年更正舛伪之功、吉光片羽之叹,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14.
朝鲜朝建立之初至16世纪末主要诗人的汉诗创作,李胄、金净、朴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宗唐先驱。李胄像中国晚唐苦吟诗人一样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和大历诗人平淡清空的诗境传统,其诗歌多写羁愁离恨。金净在继承融合唐代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的诗风,其诗歌题材以写景抒怀、酬答赠别为主。朴淳将盛唐王孟的淡远清新及中唐元白的平易浅切融于一已,诗风清新淡远,其抒怀写景之作尤佳。  相似文献   

15.
《古诗类苑》是明代张之象编纂的一部汉魏六朝诗歌总集,成书时间在张氏所编的《唐诗类苑》之前.全书根据作品内容划分为四十四部,因而常被前人误归入类书.实际上,这种独特的编排方式是沿袭了以往一些诗文总集的编纂体例,这为后人研习某一类诗歌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相似文献   

16.
在时代风气的浸染下,晚唐大多数诗人对外界的关。必面越来越狭窄。他们把全部精神技俩都用来写诗,从而形成了以苦吟著称的、世俗化的、具有轻浅纤微风格的“晚唐体”诗风。这种诗风虽然以贾岛、姚合为主要代表,但它的源头却可以追溯到中唐诗人张籍。张籍是中唐诗风向晚唐诗风过渡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解放以来仅仅把他作为乐府诗人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格律诗,开启了“晚唐体”之先声,应该在唐诗流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但二者虽属同一题材,可在抒情方式、诗歌意境、写作笔法、诗歌形式等审美特征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众多的诗人和诗歌团体,形成了风格多样的诗歌派别,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代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在体裁运用上,辽诗直承唐而下,几乎唐代各种体裁诗皆备;二是从诗人而言,辽代诗歌创作多方面受容了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风,从诗作传统而言,则着重受容了唐人边塞诗传统和晚唐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