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0~42页。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CAI课件一套,方格纸若干张,钉子板。学具准备: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实物、直尺、水彩笔、印泥、剪刀、钉子板、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喜欢看《蓝猫淘气3000问》吗?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  相似文献   

2.
3.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18~1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正方形、长方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六年制第五册P74“吨”的认识。教学目的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使学生感受、想象、推算,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2.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简单的换算。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一、课前调查,让学生感受“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由于“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教学时无法把一吨重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所以在课前可组织…  相似文献   

5.
【总评】本节课教学,教师能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了学数学、用数学的需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描述】【案例一】1.出示竹蜻蜓:在竹蜻蜓飞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2.有关圆的知识我们刚学过,你会算圆的周长吗?3.出示长方形纸片,围绕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旋转一周,想象一下,旋转后形成的轨迹是什么图形?4.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反思一】游戏活动——鲜活新颖的引入,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2.通过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就是小精灵聪聪,大家看,他在干…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第18~20页。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比较等过程,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参与对图形的围、折等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精神。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编写改变了传统数学教材以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为序的编排体例,按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顺序来组织教材。在此之前,该教材已经安排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三维立体图形的认识,本节课安排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二维平面图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教育理念中提出了对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究竟给孩子什么?——数字的繁琐、公式的枯燥,其实数学学习更注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培养过程,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转化为对数学奥妙探索的源泉,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设计,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0页-102页。  相似文献   

14.
15.
教学内容:《神奇的手》是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中的“我有两件宝”这一活动主题其中的一个部分。这一内容的设计,意在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双手的作用,体会双手的神奇,体验勤动手的快乐。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看魔术,感觉魔术大师的手特别神奇,对吗?其实我们都有一双神奇的手,不信你看。(教师表演鸡蛋变纱巾的魔术。)[简评:魔术表演是让孩子们感到无比好奇的活动。上课伊始,教者用魔术表演引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感受到手的神奇。]二、活动设计1.会认东西的手。师:你也有一…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教学情境,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7.
活动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活动”是儿童与人们交往、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强”,蒙台梭利的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较深刻揭示了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大教育家杜威“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就是“以活动为中心”。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活动”是儿童与人们交往、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强”,蒙台梭利的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较深刻揭示了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大教育家杜威“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就是“以活动为中心”。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