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符号具有拟象性。汉语时量补语在谓宾结构中的位置形式有“V+O+时量补语(+了)”和“V(+了)+时量补语+O”两种,这是由于谓宾结构所表示的动作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瞬时性动作,一种是持续性动作。性质为持续性动作的谓宾结构中若加入时量补语,其结构为“V(+了)+时量补语+O”,即时量处在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拟象于时量处在动作开始点和动作结束点之间;性质为瞬时性动作的谓宾结构中若加入时量补语,其结构形式为“V+O+时量补语(+了)”,即时量处在整个谓宾之后,拟象于时量处在动作发生后。这两种结构形式的语法特点也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2.
seem (to be) C是英语中最为常用的结构之一。在此结构中,tobe的有无是个复杂的问题。由to be的有无而出现两种选择,即Ⅰ型seem to be C和Ⅱ型seem C。 be是最重要、最常见的连系动词,并且意义上最为中性。它具备现状和静态意义,也可用来表示事件和活动,后接补语表示定述和描述特征。其补语形式通常为形容词、名词,其次为副词、介词短语、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等。be表示“是”、“存在”之意,这就决定了其补语表示主语的永  相似文献   

3.
就语义角度讲“V+得+R”结构其补语R既可以表示可能,也可以表示情态。研究发现,造成其多义性的条件与它的构成成分V和R不无关系。通常当V为单音节动词,R为形容词,且V和R能直接组合时,这个结构就会产生多义。但这个多义结构其内部必然有一些深层次的不同,首先无论从意义方面,还是从句法角度都可以看出,“得”在这两种相同的结构中是有其各自特点的。其次,补语R的内部扩展形式和否定方式以及语义中心也有一定不同。再者,它们之间还可以有句法功能和重音等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V成”述补结构可以分为表示事物完成的“V成1”式、表示事件完成的“V成2”式和表示“成为”的“V成3”式。“V成1”式是典型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V成3”式是含有致使者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这两类也就是以往研究中所区分的“成功”类和“成为”类“V成”述补结构。这两种结构在补语小句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5.
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老乞大》里有四类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充当状态补语的成分有三类: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老乞大》里有不少单纯形容词构成“V 得 C”的例子,其中有些可以凭借形式标记确认它们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既有粘合式(动 趋)的动补结构,又有组合式(动 将 趋,动 得 趋)的动补结构;可能补语有“V 得/不得”、“V 不 C”等几种格式,但这两种格式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  相似文献   

6.
荆楚方言中的性状程度大量靠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来表示,前者包括状态形容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式,后者包括“死”“死人”作状语、“要死”“不过”作补语、“会V死(的)”、“好(太)A子”等形式。  相似文献   

7.
河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方言表示程度主要有状语、补语和词语叠用三种形式。用状语表示一般是用代词(这、那)或副词,用代词表示说话人主观感觉性状或行为超过一般,用不同副词则表示程度由浅到深的不同级次,有的还带有感情色彩。用补语则多是一些固定格式,这些格式表示的意义、色彩又各有不同。词语叠用除了表示程度高之外,常常有主观强调的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河北方言程度表示法纷繁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动 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 了 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动 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 了 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 将 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怀宁方言中动词词尾“着”字的分析,得出“着”字的三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的进行;表示性状的持续;表示动作的完成。同时,“着”字后可接结果补语、时量或动量补语,并可表一定的趋向义。  相似文献   

10.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态补语转化而成。先对这两种格式进行具体的描写,进而阐释它们两者的来源、特点,以及语义、语用方面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里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两个:“没(有)”和“不”,当它们碰上某些动补短语时(限于补语是表示动作结果的短语),其结合形式有以下三种:1.当“不”用在动补结构中间构成“动 ‘不’ 补”格式时,  相似文献   

12.
以复合趋向动词(以“出来”为例)充当补语并携带宾语的述补结构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补语和宾语由于不同的排列次序所构成的三种述补格式,指出了三种格式在功能方面的异同、对动词的选择限制,以及“了”的隐现对三种格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代汉语的可能补语结构根据“得”的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得”充当可能补语,一类是“得”作为可能补语结构中的中置助词。元代汉语的可能补语结构形式比较丰富,可能补语结构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在元代已经形成较为对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动+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将+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了+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刘拍案惊奇》中“动+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将+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了+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将+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补语否定可能式的语义分析沈清淮现代汉语里经常出现“走不动、打不垮、跑不快、说不清、离不开、拿不出来”这一类语法结构,这是一种专门用来表示不可能性的述补结构,有的叫它们“补语的否定可能式”,[1]有的称之为“可能补语的否定式”,[2]也还有一些其他的说...  相似文献   

16.
补语中常出现的“得”被看作是补语的特殊标记。关于结果补语是否有“得”作为标记的问题,有三种不同答案。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划分容易混淆,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能把它们分清楚。通过观察结果补语的历时发展情况,得出肯定句中“能 VC”式和“可以 VC”式的使用频率多于“V+得+ C”式。结果补语中也有补语标记“得”的出现,标记论和语用原则能解释这一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的、地、得”三个字都作结构助词,都读轻声de时,很多中学生朋友不太会区分和使用,总是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其实把这三个字区分开了,使用起来就不成问题了。那么,如何区分使用呢?方法有五种:一、彻底弄清三种句子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定语是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等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形容词前边的表示状态、程度、时间、处所等等的修饰成分;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一种补充成分,是用来回答“怎么样?”之类的问题的。这三种句子成分弄清了,“的、地、得”的区分使用也就容易多了。一般规律是:“的”字用在定语后…  相似文献   

18.
“V不了”的否定焦点与语法意义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可能补语“V不了”的研究,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与它的肯定形式“V得了”的相互对比分析中,探究表示动作“V”实现的可能性的。李宗江先生在《“V得(不得)”与“V得了(不了)”》一文中,首次将其分为“V得了”表示“了”实现的可能性和“V得了”表示“V”实现的可能性这两类来进行研究,提出许多新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否定焦点角度单独分析“V不了”,提出了“V不了”共有三种语法意义的观点,试图把此项研究向前推进一步。下面先作简单说明。①这违背道德、损人利己的事我可干不了。②这又多又重的活,我可真干不了。③别太认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汉语里两种带方位补语“来”“去”的结构,一种是“来”“去”置于宾语之前,一种是置于宾语之后。我们认为这两种结构有时貌的对立.这一对立可归因子结构成分词序在功能上的区别.换言之,方位补语后置的结构表动作貌,而方位补语前置的结构表动作结果的静止貌.在汉语的方位补语分析上,这两种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的相互关系向来没有详细考察过。  相似文献   

20.
补语小句分析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结果补语结构中NP的句法语义性质和VP的构造形式。在结果补语小句的内部结构中,“了”是小句中“体投射”的中心词,即补语小句的谓语动词要先通过向小句内AspP的中心词“了”位置的移位来建立整个句子的“T链条”,才能保证句子得到完整的时态解释。“小句理论”对分析汉语结果补语结构和相关结构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