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以来,由于国家战略态势的变动,直隶成为战略敏感地带,亦是朝廷重兵集结之区。甲午战后,清政府锐意裁兵,直隶绿营的裁撤程序也随之启动,历经王文韶、裕禄、袁世凯、陈夔龙等人的裁撤,迄至清亡,尚未完成裁撤任务。直隶绿营的裁撤在不同的时段,裁兵诉求也迥然相异,映射出多重的政治信息,是观察晚清绿营裁军的窗口。通过对直隶绿营裁军的研究,为我们考察晚清绿营裁军提供了极好的面相。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裁汰绿营一直是清政府军政当局颇为措意的整军行为。在不同历史时段,绿营裁军的动机、手段、措施大不相同,由此而引起的裁军数量、裁军效果大相径庭,呈现出一种多质并存的状态。晚清裁军作为战略调整行为,总体而言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推进洋务运动的先驱,主要是因为其学识,魄力,民族危机意识和中兴名臣的地位,权力,威望等因素为之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他推行的洋务活动主要包括设厂制造,举办军工企业,培养人才,首派留学生,对外交涉等几个方面,其以“义理为本,洋务为用”的思想也成为尔后“中体西用”论的滥觞,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氏首倡洋务的动机,功过,指导思想等问题很值得批判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及发展与洋务运动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洋务派首领中,李鸿章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举足轻重的,他是近代留学教育的重要倡议者之一,更是留学教育的主要筹划者,在此期间他二十余次请奏朝廷,议论与留学相关事宜,奏稿之多无人能比,他在外交上为留学教育疏通关节;在经费、师生管理、学生出路等问题上出谋划策;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具有明见,他为近代留学风气之开创、新式人才之培养作出了值得肯定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国际裁军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重要外交思想之一。但罗斯福早期是一个好战的军国主义者 ,2 0年代以后受威尔逊主义影响 ,才开始转变为全面裁军的积极倡导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罗斯福放弃全面裁军思想 ,转而主张局部裁军 ,要求强制解除轴心国家的武装 ,反对中小国家拥有军备。罗斯福裁军的动机不仅与经济、贸易和安全等因素有关 ,同时也是他的集体安全思想的反映。罗斯福的裁军思想虽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但也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倡议和实践。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使中国军队开始走上近代化;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他建立了中国首例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他派遣了留学生,设立翻译局和各种技术专科学校,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科技人才。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蔡锡勇,同文馆毕业的新式知识分子,早年求学于新式学堂,对西学知识较精通。他积极参与张之洞的洋务实践,亲手创办的洋务企业和学堂有20多个,是张之洞办理洋务最为倚重的人才。他将自己的一生所学全部奉献给洋务事业,为了洋务事业贡献了自己的生命。从蔡锡勇的洋务实践过程分析,封建化的管理体制与企业运作要求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进一步缓和,使国际军控和裁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拥有庞大核武器的超级大国追求霸权,军事技术革命的发展,地区冲突的增加等等因素,对国际军控和裁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国际军控和裁军形势也因此变得错综复杂。中国对军控与裁军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和负责的,中国的裁军与军控主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军事技术在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向近代化迈进,并在发展武器装备技术、培养军事技术人才以及发展军事协同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和突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同这一时期西方军事技术发展开始进入系统时代不同的是,洋务期间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在整体上更呈现出一种不协调的状态,并极大地影响了这一时期中国军队综合战斗能力的提升,使得这一时期中国军事技术水平和列强之间的差距不降反增,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就是其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裁军原则和美国参与的国联裁军活动是建立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之上的.美国在裁军运动中发挥的有限作用,使美国的裁军总原则不可能得到顺利贯彻,必然会遇到来自德法的抵制,而未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将在30年代的世界裁军会议上重现.这就决定了世界裁军会议必然无所结果的命运.美国在裁军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政治短视,最终使敌人坐大,削弱了自己.  相似文献   

11.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内容.它开了中国近代新教育之风,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先声.然而,对于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种种举措,时人或者今人都是或褒或贬,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洋务教育的产生、发展中总结其特点,剖析其本质,以求对洋务教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洋务运动时期是传统中国士向知识分子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已具备了士向知识分子转化的条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层面从思想到实践都出现了新的因素,士自身的许多新观念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变化,表明他们之中不少人已开始转变为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式学堂的分类、新特征和意义。认为新式学堂虽是一次较低层次的教育近代化运动,但作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的出现毕竟把近代科学技术引进课堂,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动摇了封建教育的制度结构,客观上促进了封建教育的解体进程,加快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的传统教育也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立,不仅是洋务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对传统教育的宣战,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翻开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篇章。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局限性,洋务学堂并没有能够令传统教育完成根本性的变革,未能担当起救国兴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客观上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的潮流,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教育的藩篱,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发展、特点及作用的分析,可以给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的教育改革更能体现新时代的要求,给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端,其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虽有保守落后的一面,但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化技术,而甲午战争的失败又为洋务运动提出了在中国政治体制上进行近代化改革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的一个应变、自救运动。奕新、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官僚把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他们的领导下,改革者们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这时期教材种类日益增多,内容渐趋丰富。从此,科技方面的教育内容在中国学校中得到承认,所编译西学教材在与一统天下的传统教材的抗争中争得了一席之住,并日渐被重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嬗变,传统文化不断被取代或改变,新文化不断传播,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洋务运动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化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官员,也是洋务运动后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1901年,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成为晚清新政的基本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中学习西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的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本文试就刘坤一洋务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洋务外交思想的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洋务时期的教育改革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都是近代中日两国教育近代化的起点。其改革的时间和条件极其相似。通过对这一时期两国在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较,反映出两国教育改革的不同结局,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