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协作通信(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的重传问题,提出了在2个用户和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中,用户之间如何协作进行混合ARQ(hybrid ARQ)的方案. 通过分时发送机制,每个用户都保存对方上一次发送的数据,在收到基站的ACK/NACK后,根据基站的指示,从存储的上一次发送数据包中,寻找需要重传的数据包,并插入自己需要传送的新数据包,在下一个发送时隙中进行传输. 通过协作通信系统所实现的空间分集增益,提高了HARQ的性能. 比较2个用户分别独立与基站通信和相互协作与基站通信的HARQ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比较不同信噪比(SNR)下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误包率(PER)以及平均时延,证实了本系统在可提高系统传输时延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PER.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AIS基站发射天线的不足,提出将等离子体八木天线应用到海事智能通信领域,作为船舶定线制水域AIS基站的发射天线.该方法根据等离子体介电常数与电子密度的关系,利用HFSS构建AIS基站等离子体八木天线模型.通过改变该模型等离子体参数、无源振子个数等,对其进行方向图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关闭无源振子时,天线可作为全向天线;当增加无源振子个数和电子密度时,该天线定向性增强,方向图主瓣变窄.用该方法建立的天线可快速实现全向与定向之间的转换,显示出良好的可重构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船舶定线制水域AIS基站使用等离子体八木天线的可行性.该方法可改善定线制水域的通信效果和海事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通信电源》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借助CDIO模式,选取基站通信电源系统实训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系统构思、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和项目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重构。实践表明,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CDIO模式下《通信电源》课程教学重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平衡一个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消耗,中央基站使用压缩传感的技术对网络中能量消耗情况进行采样,通过压缩传感中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法,无差错地获知网络中能量储备低于临界值的节点数量和位置,据此优化网络的通信方式,平衡网络中的能量消耗,节约网络的通信资源,提高网络的能量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LTE组网与维护》是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LTE基站建设和维护人才。为适应行业发展,文章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凸显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理念,探索了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产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面对3G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要求基站不断演化创新外,如何让基站处于一个最佳运行状态,已成为各运营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3G基站数据采集器,是用来采集基站的各种工作数据,并且通过VB.Net软件开发的基站数据测定和显示模块,对所采集到的数据利用数字或图形形式在显示终端上加以显示,以此来监测和分析基站的各种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AIS船站的舟山港海事信息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舟山港务管理局对港内船舶识别与动态跟踪的需求,在分析研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的通信技术、总体结构的可行性、覆盖范围和所能容纳的最大船舶数量的基础上,设计并组建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站作为岸基站的海事信息监测系统.实际试运行表明,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满足实用要求,具有良好经济性,并可推广至类似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正交频分多址无线蜂窝系统下行链路,提出一种基于用户速率调和均值公平的多小区干扰协调功率分配算法.为了优先减轻小区边缘用户的同频干扰,把多小区功率分配问题建模为一个以用户速率调和均值公平为目标的非凸优化问题,并提出一种迭代算法求其接近最优解.该算法需要相邻的基站通过交互干扰信息进行相互协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小区中心用户有较高通信速率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小区边缘用户的通信速率.  相似文献   

9.
在分层蜂窝网络中,为改善网络容量,同时部署宏基站和家庭基站. 本文对该网络中家庭基站的接纳控制进行研究.根据数据业务的到达/离开和用户移动性之间的时序关系,将家庭基站小区接受的数据业务分成4类. 基于部分可观测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理论,提出针对分层网络的接纳控制分析模型,同时考虑带宽资源利用时间和信令开销.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超密集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提升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基站密集部署场景,考虑用户基于多连接用户归属方式接入多个基站,以充分利用基站资源。为进一步提高用户吞吐量,研究多连接场景下的用户归属与功率控制策略。从兼顾系统吞吐量与用户公平性角度出发,将问题建模成对数速率最大化问题。通过将优化问题分解为用户归属和功率控制两个子问题,得出一种高效的次优解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系统吞吐量上较已有算法具有明显的增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家庭基站(HNB)的系统结构,以及家庭基站现有的安全机制,分析基于证书的设备认证方案在应用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一个基于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无证书认证方案对原有的认证系统进行简化,并对此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带内自回传小基站系统,提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动态成簇的部分协作干扰抑制方案。根据带内自回传小基站复用接入与回传无线资源的特点,形成以最大化系统下行接入链路吞吐量为目标,联合回传链路资源分配与接入链路预编码设计的优化问题。由于所提问题难以获得最优解,基于凸松弛和分块坐标下降方法,提出一种次优的迭代求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根据回传速率调整协作簇的大小,均衡小基站回传负载,提升系统接入链路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与传统的地面蜂窝基站混合组网有望成为一种实现数据高速传输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场景,提出一种针对下行双层异构网络吞吐量性能的分析框架,采用泊松点过程对地面基站的位置进行建模,同时考虑到无人机之间存在的最小安全距离约束,采用Matern硬核点过程对无人机的位置进行建模,利用随机几何工具推导得到用户平均数据速率的简易表达式。根据得到的解析表达式,进而讨论无人机高度和功率控制因子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在提出的网络模型下选择适当的功率控制因子可以在保证地面基站用户速率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无人机用户的平均数据速率。  相似文献   

14.
面对5G毫米波网络中多用户的高速率需求,为进一步加强毫米波网络中的下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提出一种基于角度和距离联合的新型用户配对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了天线阵列形成波束的高定向性和用户的随机性.基站根据用户之间的瞬时空间角度差和距离基站的位置信息来选择配对用户,并将适时地选择启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通过使用随机几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舶AIS数据采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克服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在船舶动态监控中存在盲区这一缺陷,研究如何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转发AIS数据,以使得监控区域覆盖陆上AIS基站的盲区以及实现装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周围指定船舶的监控.将本船AIS接收的周围船舶AIS信息添加优先权位后存入相应数据库中;采用数据选择、过滤、压缩等技术处理数据,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处理过的数据发送到岸上基站.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转发AIS信息,能有效监控AIS盲区内没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舶,有效增大船舶动态监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和海上人命安全对现代船舶通信提出很高的要求,但通信英语是我国航海者胜任船舶通信工作的最大障碍。文章分析了当前船舶通信英语培训现状,提出了改善船员GMDSS通信英语培训与学习的方法,具有独到的见解,对GMDSS培训教师、GMDSS学员、特别是广大甲板部高级船员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发展经验为例,介绍了通过打破系统内信息和通信专业独立发展的固有模式,以技术体制融合为基础,从管理体系,运维体系入手,以技术促管理,以管理助技术,形成信息、通信专业融合共生、价值共享的发展格局,并有效推动了电网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及服务指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利用VB中MScomm控件实现计算机串行端口通信,该方法实现了单机之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以及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能利用OnComm事件捕获通信期间的错误信息.  相似文献   

19.
浅谈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及处于前沿通信地位GPRS的发展和相关技术,重点讨论了GPRS的结构、功能、GPRS通信网中信息交换的形式以及GPRS通信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在前一个时期,大型建筑内的通信主体是话音。集中控制的建筑内部通信系统(PABX)和外部线路之间的通信,只反映在配线的连接形式上。最近,随着电视监视系统的发展,智能式建筑物内通信必须要在设计时和外部公众线路的设计统一考虑,才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降低成本。根据这个发展方向我们在这里研讨智能式控制建筑通信系统。本文,针对系统的设计方案、硬件构成、传输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