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范玉红 《图书馆》2005,(4):13-16,21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观念有一个重要而明显的指向,即社会教育意识,具体表现在倡行、创设近代图书馆过程中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呼吁,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上。这一意识从萌芽到成长,都得力于当时国家民族现实的促发和近代社会教育思潮的推拥,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的风云变化、教育观念转变的需要,以及时代的精神现实。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奠定了近代图书馆的基石,公共图书馆服务所体现的图书馆精神,是近代民主精神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网络化对信息服务的巨大影响,曾一度代表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服务方式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这种变化迫使人们重新认识公共图书馆精神,并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发源于古代藏书楼,形成于近代公共图书馆,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职业精神与道德传统,这就是以书明道、以书传道、以书修身、以书治国的大任精神,这种精神凝聚了图书馆职业活动的特有价值,也是古代图书馆人职业活动的道德支柱.本文旨在探讨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形成及其变化,倡导恢复传统图书馆"尊书重道"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4.
杨文祥  付鹏 《图书馆》2005,(3):31-37
图书馆精神与人类的进取精神相一致,是图书馆的本质在人类社会精神形态领域的体现,是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基于对图书馆本质的认识而形成的反映一定图书馆行业观和图书馆价值观的精神形态,是图书馆发挥其社会职能和历史贡献的内在动力。本文分别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明的综述,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进行了跨学科的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文祥 《图书馆》2005,(4):32-35
图书馆精神的社会载体是图书馆精神的体现者和图书馆价值的实现者,有在社会实践层次上的现实栽体和在认知与理念层次上的理论载体两种。图书馆精神的社会载体是图书馆精神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联系图书馆精神的理念与图书馆社会实践的中间环节。图书馆精神社会载体研究的不足是目前图书馆精神的理念难以真正走向图书馆社会实践尤其是当前中国图书馆社会实践的理论方面原因,也是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因之一,为此有必要通过图书馆精神载体的研究,把图书馆精神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再议藏书楼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柏松 《图书馆》2003,(1):92-94
本文就“藏书楼”与“图书馆”是两种不同事物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分别从中国藏书楼使用范围狭小的内、外部原因,明清时代社会开明人士对藏书目的认识的提高,清末近代图书馆雏形的形成,西方图书馆对中国藏书楼变革的冲击和影响等方面来论征:“藏书楼”与“图书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1欣喜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的正式公布,是中国图书馆界2008年最大的一件喜事。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图书馆仁人志士期盼已久的一件宿愿的“尘埃落定”;这是中国当代图书馆人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奉献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当代中国图书馆人欲振兴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豪迈宣誓,同时也是中国图书馆人向世界同行发出的“醒狮”般呐喊。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图书馆精神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图书馆精神在新时期的语义表述及其具体内容;指出古往今来,从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精神一直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最后提出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9.
严修和他的蟫香馆捐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历史文化名人严范孙先生,不仅是一位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也是一位近代颇具声望的津门藏书家。他的蟫香馆藏书曾先后4次损赠图书馆,化私为公,嘉惠学人,对近代天津图书馆事业大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0.
光荣与梦想:二十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焕文 《图书馆》1994,(3):18-24
文章回顾了二十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经历过的所有制、技术与方法的重大变革,受到的西欧、日本、苏联图书馆事业的三次冲击,经历的近代、新中国初期以及当代的三次振兴;总结出将留下的历史遗产,这即是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图书馆及其藏书,比较完善的图书情报教育系统和一大批学术专著;最后指出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现实困惑,即机制与功能的残疾,数量与质量的沟壑,意识与行为的冲突,理论与实践的抵牾,职业与精神的淡薄。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图书馆创建热潮略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鹂 《图书馆杂志》2001,20(2):49-53
清末民初,中国兴起到了创建图书馆的热潮,从中央到各省以至大学、机关、团体,都建立了图书馆。这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重要方面,是是与古代藏书楼迥异的新事物。但在落后的社会条件下,这一事业步履维艰,为此,李大钊等先驱者做了不少努力。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不仅传播了文化知识,也为后人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俊荣 《图书馆》2002,(4):88-91,85
该文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在晚清时期介绍和创办新式图书馆活动,参与中国图书馆的变革是抱着强烈的个人动机,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但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起到了启蒙与示范作用,带来了西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思想和模式,带来了杜威法和新式管理方式及公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产生事实上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初创时期的皖省藏书楼、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为例,对近代图书馆社会捐赠活动的发轫进行阐述,概括出垂范、传承、寄存、呈缴、退款等目标下的捐赠方式,并从激发人道价值与博爱精神等方面分析图书馆捐赠事业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新图书馆运动”与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图书馆运动"是一个从中国藏书楼时代全面转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重要时期,她以"智慧与服务"为宗旨.体现出图书馆人的职业奉献精神、理念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精神.发扬光大这些精神.对于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医治浮躁之风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早期,商务人中有一个关注、介绍、引进、撰写有关近代图书馆理论的群体。在中国图书馆界“以日为师”的阶段中,这一群体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主要特征是:偶尔涉足,重点在外;掌握外语,引进理论;切身体会图书馆的重要;求生存为吸引新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谈广东省图书馆网络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东省文化厅召开广东省公共图书馆计算机联网会议,这是利在眼前,功在千秋的事情。我讲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一、网络化是必由之路图书馆网是由各类型各层次的图书馆组成的纵横交织、脉络贯通的群体结构。它是近代图书馆的产物,近代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是图书馆面向社会,对公众开放。当图书馆从王宫、教会和私人手里解放出来,成为对公众服务的文化设施之后,西方图  相似文献   

17.
刘丽萍 《图书馆》2011,(1):56-58
教会大学图书馆是我国近代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读者服务最早注重开放、公平、共享的服务理念,提倡为读者着想的"以人为本"精神,主张民主开放式的服务管理。这些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启蒙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追溯了中国图书馆精神一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从基于启蒙与救亡意识的近代图书馆到基于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当代图书馆的现代人意识和理性精神的嬗变过程。参考献7。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贡献包括对近代图书馆的建立进行多方准备、亲自参与近代图书馆的创办、推动图书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促进图书馆学术范式转型与图书馆学教育、培养了一批堪称大师的图书馆学家等。  相似文献   

20.
构建有效机制培育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图书馆精神的匮乏已严重制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构建完善而有效的法律机制、道德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教育与培训机制来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图书馆精神,是每一位图书馆人的责任。在构建这些机制过程中,应贯彻对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和对信息用户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激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实现图书馆事业的人文理想,弘扬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