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月革命后成立的社会主义苏俄政府不顾在对华宣言中做出的放弃沙俄在华一切特权的承诺,通过各种手段压迫中国政府承认苏俄在中东铁路上享有特殊权益。苏俄的这一行径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充分暴露其大国沙文主义和民主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论述了抗日战争后期的中苏关系。在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在经历一段平淡局面之后,迅速转向矛盾和斗争,究其原因,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环境影响,加上中苏双方都以各自的利益为重,尤其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已主义的表现,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苏关系的发展。抗日战争后期的中苏关系是围绕着雅尔塔会议及苏联出兵对日作战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对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资本和官僚的私人资本都是官僚资本”;其二,认为“官僚资本是国家资本而不是私人资本”,“军阀官僚私人资本的性质……是应该属于民族资本的”;其三,认为“早期中国的资本主义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可以根据资本所有权把它们划分为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早期中国资本主义包括晚清洋务企业和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经办的企业”,它们“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其四,认为“官僚资产阶级的真正形成是在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之后”。以上这些不同意见,牵涉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建的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关键,就是如何认识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僚资产阶级,我们对此谈几点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绥远的匪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绥运,土匪活动猖獗。这一时期绥远地区的土匪具有兵匪不分、政治上投机等特点。土匪为害在绥远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产生匪患的原因除政治、经济诸因素外,社会的、个人心理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对匪患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并没有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5.
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农业状况 ,史学界的总体评价是中世纪式的黑暗 ,事实并非如此 ,这可从当时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看出。北洋政府农商部于 1914年 4月 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 8条 ,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 ,得依本条例呈请奖励及详细的奖励办法 ;同年 11月 3日 ,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 ,以预防水患 ,保养水源 ,防风蔽沙 ;1915年 6月 30日 ,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 ,对造林在 2 0 0亩至 30 0 0亩以上者 ,分五级给予四等至特等的荣誉奖励 ,…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统治时期审计制度的兴废,不仅是近代民主政治与传统官僚政治之争的时代反映,也是研究近代中国审计制度变迁的重要内容。其思想资源虽继承中国古代传统审计文化的优秀部分,但主要还是对来自西潮冲击下西方审计思想的移植。它通过审计机关和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近代审计监察体系。袁世凯统治时期实为近代中国审计制度迅速发展的"阳光灿烂之春天",其历史功绩主要在于为后来的审计制度建设提供了近代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2 0世纪 2 0年代上半期 ,中苏外交关系的建立 ,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是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性质改变和北京政府迫于国内社会舆论压力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俄国国内情况的好转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扰 ,又使其好事多磨 ,成为一个长期和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 ;并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外蒙问题、完全收回中东铁路等与苏俄交涉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8.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土匪与军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匪与军阀,是近代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主题。从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3个层面考察后发现,土匪与军阀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二之间互为因果,土匪是军阀统治的衍生物,而军阀又是土匪的变种;另一方面,二之间还有不少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7)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又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可忽视的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临时政府正式迁京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易帜,北洋军阀遂灭亡。  相似文献   

1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和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么大的题目,怎么写,似乎有点自找苦吃。我们是这样想的:以往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研究多侧重于军阀之间的争夺和混战,侧重于国共合作下人民反对军阀的斗争,而对社会整体的研究,并据此分析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则没有足够注意。本文想换个角度,以新的社会生产力怎样引起社会革命这一命题为中心,对这个时期社会上新因素的增长和旧因素的危机作些轮廓性的描述与分析。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结局,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把政权送给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使新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为招牌。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说:“从孙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  相似文献   

11.
北洋政府时期,土匪活动猖獗,由于政府无法保护乡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乡民只好自己采取各种措施防匪。该时期乡民防匪的主要方式有:依靠建筑物和村落防匪;通过建立会道门组织对抗土匪;依仗民团与土匪对抗。乡民防匪是乡民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乡民防匪无法使猖獗的土匪活动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乡民防匪使乡村武装力量兴起,但乡民并未从乡村武装力量的兴起中获得太多利益。  相似文献   

12.
关款保管权丧失于辛亥革命时期,但这一问题在北洋政府时期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搁置了关款问题的讨论。1925年在北京召开的关税特别会议,是一次讨论和解决中国关税问题的重要会议,但关款问题没有被列入讨论范围,只有陈光甫、马寅初等极少数会外人士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土匪与军阀 ,是近代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主题。从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 3个层面考察后发现 ,土匪与军阀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 ,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 ,二者之间互为因果 ,土匪是军阀统治的衍生物 ,而军阀又是土匪的变种 ;另一方面 ,二者之间还有不少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北洋时期,会党活动的兴衰与北洋政府权威的强弱成反比态势。袁世凯统治阶段,会党被认为是扰乱社会稳定的非法组织,在其高压政策下,会党活动由公开走向秘密;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混战,会党乘机重新崛起,但其革命性已丧失,大多流为会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会党进行了积极的争取,为广大会众自身解放指明了出路。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辛亥革命之前,他就忧国忧民。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他高举 革命的民主主义旗帜,揭露了北洋军阀独裁统治时期的社会弊病,矛头直指北洋军阀统治的 反动本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从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中山舰事件前陈独秀主张北伐,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不主张立即北伐,从表面上看前后矛盾,其实质是一致的,即以是否对人民有利作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安全是一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方面。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对油气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俄罗斯是世界油气生产和出口大国。中俄互为邻国,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虽然存在制约合作的种种因素,但合作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8.
自洋务运动起,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仿制西方"洋枪洋炮",开启了军队武器装备近代化的先河。由于缺乏有效统筹,各地生产和引进的"洋枪洋炮"样式驳杂,型号不一,严重影响了军队战斗力的提高。进入民国以后,这一问题依然存在,成为我国近代武器装备发展史上的一个严重弊端。北洋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整顿和统一全国的军工生产,加强各地武器装备进口的统筹管理以及审慎确定武器装备制式、力求推广生产等,虽取得一定效果,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军阀割据,全国武器装备的生产和进口难于统一;军工生产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经费困难,军队武器装备不能自给;军制混乱、新旧参差,统属关系复杂,政府统筹管理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9.
北京知识界与《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19~192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文件,1924年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不仅在中苏(俄)两国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北京政府所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之一.同时,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该外交协定又有其鲜明的特色--它的签订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有相当关系.特别是在谈判所在地--北京这一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活动中心,以大学教授、学生、学者、报人等组成的强大舆论力量,对北京政府的外交家形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20.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拒俄运动中特别是初期,民众对政府充满期望;与此同时,民间舆论中亦存在另类的异动;随着清廷对俄外交的节节败退,到了1903年拒俄运动第二次高潮之时,民众对政府的态度由倚赖转而为批评;需要强调的是,1903年及之后的拒俄运动中出现了有组织排外的强音。总之,拒俄运动的民众中存在着由倚赖政府向反政府方向的转化,并日趋组织化,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