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刊去年第一期曹转载了《出版工作》一九八一年第二期的《古文中的特异读法百例》一文。该刊去年第十二期又刊登了读者对此文意见的一封来信,现照样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2.
《出版工作》1981年第2期刊载了《古文中的特异读法百例》,第12期又刊载了《对〈古文中的特异读法百例〉的意见》。兹就有争论的几点作一些必要的引证,并略加解释,以就正于两文作者、读者和专家。万俟(?)用直音的方法注音,当然是可以的。把“万俟(?)”注为“莫其谢”,是对的。但是从直音最好照顾到来历和其他方言来说:“宜注为  相似文献   

3.
《出版工作》编辑部: 看到贵刊今年第二期上刊登的《古文中的特异读法百例》一文,感到此文中错误及注释不确切处甚多。现列表附后,望予纠正。  相似文献   

4.
一点声明     
1982年第9期《新闻战线》发表了黄翔鹏同志的《对几件“音乐大事”报道的意见》一文之后,本刊编辑部先后收到了光明日报驻辽宁记者孙钧同志、中国青年报李海燕同志的来信;还收到了研制电子调式分析仪的费梦寒同  相似文献   

5.
本刊1989年8期曾刊登蓝鸿文同志撰写的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10月,接蔡长宁同志信,对蓝文中共于近代报刊开始的时间提出质疑。蓝鸿文同志认为他文中所持观点是有据的,是正确的。之后,我们将蔡长宁同志的来信转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下面刊登的即是蔡长宁同志的来信及方汉奇教授就此问题发表的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姚必强同志的《从信息量看可读性》一文后,读者对此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现选编其中两封来信刊登  相似文献   

7.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姚必强同志的《从信息量看可读性》一文后,读者对此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现选编其中两封来信刊登——编者  相似文献   

8.
在本刊第四期发表《不许坏诗还魂》的同时,文艺报、诗刊也发表了内容大体相同的文章。随后,山西人民出版社专就文章所披露的问题组织了调查,并向文艺报、诗刊和本刊寄来了调查材料。《天安门颂》一诗的作者董耀章同志也来信谈了有关情况。原来这里边有一段曲折的经过。事情是这样的。一九七四年底,董耀章同志将《天安门颂》  相似文献   

9.
贝鲁特来信     
本刊今年第4期刊登了光明日报社驻贝鲁特记者展舒写的一篇通讯《在贝鲁特的日子里》,受到读者们的好评。《贝鲁特来信》一文是由展舒同志转给本刊的,不久前他已调回国内工作。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的《关于中学图书馆老师无教龄津贴的意见》一文在你刊1987年第4期发表后。许多人来信求援,要文件原文,只好借贵刊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载的《何谓“鸳鸯蝴蝶派”》一文,说到“鸳鸯蝴蝶派曾创办过百余种报刊,如《小说月报》……。”一位读者给本刊来信说:该文说到的《小说月报》,应为茅盾等同志主编的进步刊物,怎么会是鸳鸯蝴蝶派呢? 《小说月报》能不能说是鸳鸯蝴蝶派刊物?我们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张伯海同志撰文,简要介绍《小说月报》的始末,借以答复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新闻知识》自从去年第6期开展新闻“转轨”问题的讨论以来,许多同志发表了卓有见地的意见。为了把这一讨论活动搞得更好,特委托本刊特约记者、《中国环境报》记者部负责人宋志耀同志,征求了首都新闻界有关著名人士的意见。现将宋志耀同志摘录整理的综合材料刊登于此,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今年第3期刊登了盛沛林同志的《试论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一文。随后,石雨同志为本刊第6期撰文,指出这篇文章引用《红星报》的“见面话”是牵强附会。接着,盛沛林又在本刊第8期发表文章,说明《红星报》1931年12月创刊时的“见面话”就是1933年8月的“编者自述”。最近,石雨对这个说明又提出不同看法。现将石雨文章刊登如下。根据现已查到的历史资料来看,石雨的意见是对的,“编者自述”和“见面话”尽管一脉相承,但并不是同一篇文字。本刊一贯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认为只有经过不同意见的争论,才能分清是非,求得真理。当然,这种争论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应该是同志式的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刊去年第九期推荐被评为1985年好新闻的《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此稿发表在陕西日报上)一文后,台前县史新同志来信指出,此文有剽窃抄袭之嫌.我们函请陕西省新闻学会查证,现将他们的答复和史新同志的来信同时刊载于此,以便澄清事实,彻底揭露剽窃抄袭的不道德行为,切实捍卫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编辑”概念的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刊1991年第2期上,我写了一篇短文《“编辑”辞义辨析》,出乎意料地收到北京、石家庄等地的来信,表示赞赏。可见《编辑学刊》的影响很广,与我持相同见解的也大有人在。最近,又看到本刊1991年第4期上刘光裕同志《再论何谓编辑》(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尽管刘先生的观点与我相左,但他说:“《辨析》虽属批评我的文字,然而都是为了繁荣编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审张本同志1994年12月26日来信指出《编辑学报》刊出的陈亮《撰写科技论文的几个问题》(见《编辑学报》1992年第4卷第3期143-145页)系抄袭他发表在《实用内科杂志》1987年第7卷第1期37-38页的《撰写医学科研论文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文,“除将后者的文题和正文中‘医学’改为‘科技’二字以及第2段之‘医学’二字改为‘畜牧’二字之外,完全一样。”1994年12月7日陈亮复张本同志函承认“侵犯了老师的权益”。为维护知识产权著作权法的尊严,本刊编辑委员会决定撤销《编辑学报》1992年第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本刊第八期作为《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三刊合一改版试刊同广大读者见面后,一些读者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编辑部将继续听取各方面意见,以便据此改进编辑工作,努力提高刊物质量。本刊第九期和第十期仍照原来的样子出版,拟在第十一期再出改版试刊本,希望读者继续提出枇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今年第二期刊载了张正元同志的《只装不订的期刊装订方法》一文后,不少图书馆的同志来信要求了解更具体的方法,现请张正元同志作进一步介绍。  相似文献   

19.
《编辑之友》1998,(4):16-17
图书的两个效益问题—直是出版业内关注的话题,本刊1997年第4期曾发《图书社会效益的概念及标准探究》一文,对一向被认为“软指标”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具体化和标准化的尝试。随后《新华文摘》摘发了此文,本刊也接到了若干对此表示意见的来信。为了促进大家的进一步思考,现编发三则。  相似文献   

20.
竞争与同步     
想不到,我的一篇短文(见本刊第3期《记者要讲究个“信”字》)引出了不同意见的讨论。然而,袁建达同志文章的观点(见本刊第6期《何必“同步”》)我不能完全赞同。有一点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目前新闻界缺乏竞争,需要提倡记者、编辑发挥各自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