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炼字功夫是非常深厚的。一些极平常的字眼,一经先生打理,就产生神奇的艺术效果。兹举两例说明之。“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初读这句诗,总觉得“幻”字用得没有道理,似用“换”为当。仔细琢磨,方味出其中深义。这句诗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若用“换”字,就只有“改换”的意思;而“幻”字,除有“改换”之意外,还写出了“大王旗”的变化如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抄录了柔石的狱中书信,信的署名不是柔石,也不是赵平福或赵平复,而是“赵少雄”。“赵少雄”是谁?课文没有注解。其实,“赵少雄”就是柔石,准确地说,是柔石此时的化名。陆方在《上海英烈传》第二卷里详细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来到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出席党内一部分同志反对王明的秘密集会。不幸,他和林育南,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与会同志遭到租界巡捕房逮捕。被捕时,柔石化名赵少雄,声称是北新书局的编辑,他被巡捕押着去北新书局对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似文献   

3.
4.
“左联”五烈士被难,鲁迅以笔为枪,悲愤地进行战斗,揭露了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他先后写了一系列章;《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艺界的理状——为美国《新群众》作》、《为了忘却的记念》、《白莽作《孩儿塔》序》等。这一系列章的感情基调大抵都是:悲愤。比较一下这些章的写作背景,前三篇写于作惊闻噩耗、悲愤难抑之时.最舌一篇写于作内心情感再掀悲愤波澜之际。  相似文献   

5.
6.
许闵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读了几遍,感觉很好。该教学思路,显示了一种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板块都有师生“互动”的安排,诸环节呈不断深入的态势,又不离“情”宇。整体构思完整有序,体现了涵泳与分析的有机联结,主体性与主导性的有效结合。预想,照这个思路上课,(1)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相当高;(2)如果教师堪当此任,那么,教学效果应该是好的。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课。若能得其要义,灵活运用,或许能对纠正目前阅读教学之流弊,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用“记念”一词,长期以来,不少人感到疑惑不解。我在校内许多次讲授这两篇佳作,常有一些学生向我提出疑问:“为什么鲁迅用‘记念’不用‘纪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在校外作鲁迅作品教学辅导讲座,有位前来听讲的中学语文教师对我轻声说:“鲁迅将  相似文献   

8.
一些语报刊在配合高中课《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时,总要提到当年龙华监狱中的一首诗,称其为“无名烈士”所作。如《语报》348期《血染桃花更艳红》一就说:“在囚禁烈士的监狱的墙上,留下了一位佚名志士浩气冲霄、悲壮豪迈的诗句……”  相似文献   

9.
鲁迅怀着悲愤的心情,记叙柔石、白莽、冯铿、胡也频、李伟森五位青年左联作家不幸被捕、斗争和就义,歌颂了烈士们在反“围剿”中的战斗岁月和光辉人格。同时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相似文献   

10.
11.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语言大师之一 ,不仅语言技巧娴熟 ,臻于化镜 ,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都用得出神入化 ,让人叹为观止。在这里 ,略举两例省略号的运用 ,就可知一二。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 ,鲁迅是这样写得到柔石的死讯的。“天气愈冷了 ,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 ?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 ,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 ,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 ,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 ,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 !……”柔石是一个憨厚得过分 ,也就是鲁迅说的已经很“迂”的青年。不敢和女同乡…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品总让我想到木刻。虽是一字一词的咀嚼,也能感到刀锋的犀利。  相似文献   

13.
那寒梅 《青海教育》2005,(12):24-25
人教本高级中学语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通过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我们学习和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学习,我们更深刻地体验到了鲁迅先生“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的这种无法忘却的悲愤。我们更深的领悟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虽然此时的鲁迅先生更为孤独,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有些词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不仅不符合全文的语境.也不符合作者的情感。例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一首诗.其颈联为“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如果我们单从字面理解就难以相信了:鲁迅怎么忍心看“朋辈成新鬼”?鲁迅开始用的不是“忍”而是“眼”。  相似文献   

15.
收入鲁迅的杂文集的散文,犀利的讽刺占大多数,抒情之作,在比例上是比较低的。当然,收入《朝花夕拾》的文章,有相当多的温暖的抒情,表现鲁迅对童年时代周围小人物的宽容甚至热爱,这样的温情,除了在怀旧文章往往出现,在杂文中,多为社会文明的批判,以冷峻为主,温情是很少的,然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在鲁迅散文巾无疑是抒情的双璧,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人选中学语文课本,解读文章,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6.
一本全国统编的中专语文教材在注释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诗句时,把“忍”字释为“忍心”。也有选本把“忍”字注为“强忍悲痛”,与前一种注法大体相同。对这样的注释,笔者认为很值得商榷。 我们认为把“忍”字释为“忍心”或是“强忍”之意于情于理都不相合,谁会“忍心”看着“朋辈成新鬼”呢?笔者认为这里的“忍”字应该用“反训”法释为“不忍”才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课文。近来重教一遍,又得几点“小东西”,愿与同人交流。1.让学生分析题目结构,根据文章背景、开头、结尾理解题目的真实涵义,借以理解全文。过去讲此文,因为太有讲头,笔者总是滔滔不绝。这次教此文,因为学生有了自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注释几经推敲仍有纰漏 ,择要辨正如下 :一、《为了忘却的记念》1 .“忍看朋辈成新鬼”对这一句 ,教材注释为 :“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将“忍看”理解为“忍心看着” ,不妥。面对反动派大肆屠杀正直、进步的青年 ,鲁迅先生无比地震惊、悲痛 ,他虽然不主张无谓的牺牲 ,但绝不会“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鲁迅先生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要注意斗争方式 ,积蓄力量 ,那是更坚韧的战斗精神的表现。《为了忘却的记念》除写“五个青年作家”外 ,还提到一个人就是楼适夷(即文中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生前,对年轻一代,走过了一段从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但他之所以对青年一代仍然抱有信心与期待,仍然不遗余力扶植青年人,甘愿为青年人作梯子当垫脚石,是整个民族的生命力给了他信心。不过,即便是青年人让他失望,他们中有几位表现出的品质与精神深深打动了他,让他刻骨铭心。读一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忆韦素园君》,对柔石、韦素园的眷恋深情,淡淡的哀伤伴着轻轻的叹息,令人落泪。鲁迅是孤独的,不是世俗生活的孤独,而是灵魂深处的孤独。生前能真正理解他的人很少。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为了忘却的纪念》,可以抓住课四个要点,这样,既可省时省力,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