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句说略     
选择句根据语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择未定;一类是选择已定。  相似文献   

2.
我在复句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编写了如下歌诀: 分句之间无主次,可以互换是并列; 分句意义有先后,不能互换属承接; 后句意思深一层,不但而且不仅还, 更又并且来关联,分句关系属递进; 要么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属选择;  相似文献   

3.
“即使A,也B”分为实言句和假言句两类,本文探讨了这个句式的认知层面.主观推测层面,“即使A,也B”这个让步转折句所反映的认识是0<P{B/A}≤0.5,此时,实言句和假言句是一致的;客观反映层面,“即使A,也B”所反映的认识是:P{B}=1,P{B/Amin(B)}=1,此层面又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实言,P{A}=1;二是假言,P{A}=0或P{A}=0.5.说话人使用“即使A,也B”让步转折句,其目的是为了反映出大脑思维这两种不同认知层面所具有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括号主要是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或补充说明等。但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用法:“各种装备10多万台(套)”/“作为学生的礼(奖)品”。其中的“台(套)”等可记为“A(B)”,它表示的是选择的意思。B可以是几个选择项(详2)。“A(B)”至少有两个类型:1、或A或B型:企业厂长(经理)是讲求实际的/电视剧200多部(集)。A{B)即“厂长或经理”、“部或集”。2、要么A要么B型;如毕业文凭、登记表上的“XX省(市、自治区)XX县(市)”,填写时必限选括号里外的某一项。A(B)中的A是作者认为可能性较多的或需要重点…  相似文献   

5.
对于任何一件事,人们总都有个看法,要么同意,要么不同意。保持中立者有,但并非是因为他们没有个人的观点,而大多是因为他们不想(或不便)表达自己或是或非的意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时事事都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且方式也因人因事而异:或慷慨激昂,或低声细语;或开门见山,或拐弯抹角;或畅所欲言,或吞吞吐吐;或一语道破,或闪烁其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现实生活中,人们发表意见的场合俯拾即是,比如,看一场电影,听一个报告,人们往往品头论足一番,这其中就有同意和不同意之分。请看下面这段对话:(A,B and C talk about a lecture.)A:The lecture was quite interesting,wasn't it?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比较“与其A,不如B”句式和“宁可A,也(不)B”句式的预设情况,可归纳出这两个句式的语义特征:二者都有强烈的针对性,但“宁可”句重在对B的否定,“与其”句重在对AB的优劣比较。因此作为选择复句的小类,“宁可”句应归为否定选择句,“与其”句应归为比较选择句。  相似文献   

7.
从研究“A,但B”为代表的转折句的类别及构成方法入手,为对转折句进行语义分析提供方法和途经.根据A、B所表达的概念之间是否具有属种关系,将“A,但B”分为属种关系转折句和非属种关系转折句;根据A、B所断定的两种事物情况是否在同一个语义层面上,将“A,但B”类转折句分为相同语义层面上的相反相对和不同语义层面上的相反相对;根据A、B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分类,将“A,但B”分为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选择式、因果式等转折句。“A,但B”类转折句构成的逻辑方法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限制法,概括法、排除法、对照法等.  相似文献   

8.
幻想力测试     
上图并不是什么新潮派或是印象派的绘画,只是一些墨迹而已。请你只看一眼,也就是一瞬间便想象它是什么东西。无论把它想象成什么都可以。您也许会想象它是:A.两个在旋舞中的少女或者仙女。B.云彩状的虫子,或者云彩状的怪兽之类。C.什么也看不出来,只是一团墨迹而已。解析:选择A  相似文献   

9.
有一类病句,从句子结构、词语选用上来看,似乎没有毛病,但从词序的前后照应来看,毛病就凸显出来了。这一类的病句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前后未能形成对应的关系。例如:(1)要进会场,得看有没有通行证。(2)飞机能否安全降落,同雷达失灵关系极大。(1)句前半句只说了“要进会场”一种情况,而后面说了“有没有通行证”两种情况。应当把前面改为“能否进会场”,或者把后面改为“得有通行证”。同样,(2)句前半句的“能否安全降落”两种情况与后面的“雷达失灵”一种情况也构不成对应关系。(注意,(2)句的修改不能简单地套用修改(1)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不是A是B"构式,卢英顺先生在《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其主要特点是:"不"不表示真正的否定;成分B是要凸显的对象;整个构式的意义是主体NP通过某种方式(即VA所表示的行为)获得或者消除B所表示的状态。是获得还是消除,取决于成分B的性质。我们认为,整个构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动作V来表达寂寞,或者表达自己对行为主体的评价,或者表达自己难以名状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正确地选择出一个或几个英文字代号填在括号内。 1、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是这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公共点的( )。 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都不是。 2、方程xy mx-my-m~2=0(m是常数,m∈R)所表示的曲线是( )。 A.双曲线;B.两条平行直线; C.坐标原点;D.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相似文献   

12.
选择     
(一) 选择是什么? 学生说:“选择就是A、B、C、D四个选项中,最后写在括号里的那个答案。彩迷说:选择就是彩票上投注的号码,一个中头彩的希望,虽然可能性只是几千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连词与中考     
在英语中,连词主要分为两大类: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常见的并列连词有:and(和),but(但是),or(或者;否则),so(所以),yet(然而),while(而),for(因为),both…and…(……和……都),either…or…(或者……或者……;要么……要么……),neither…nor…(既不……也不……),not…but…(不是……而是……),not  相似文献   

14.
1 .D(不是人类的错误。) 2.C(谈不上增添景致。) 3D(作者是赞同合理利用海洋的。) 4B(坚决。) 5.C(A项,才/竟然;B项,即使l虽然:C项,均为“用”;D项,有人/也许,或许。) 6.B(①句是写崔琐感激学习之事;⑤句写崔琐对立储的意见;⑥句写崔琐不屈的性格。) 7.D(只是有人讥笑杨训  相似文献   

15.
刘振新  李宇飞 《教师》2013,(8):96-96
善于阅读的人总是选择重要的词语组成句意,选择重要的语句领会文义。在阅读过程中,下面几种类型的语句应当作为重要的、关键的语句来阅读。通过它,就能很快地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1.主旨句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主题句,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来概  相似文献   

16.
比喻说理是指用一个或几个与论点或论证过程有某些相似的别一类事物作比方,阐明论点的意义,或使论证过程形象化的一种说理方法。在严密的逻辑说理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曲折多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助于加强论证。比喻说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一般由“本体句”(用“B”代替)、“喻体句”(用“Y”代替)、“联结句”(用“L”代替)和“作结句”(用“Z ”代替)组成,根据各项在运用时出现的位置和是否出现,比喻说理可分为全式、简式和复杂式三种。现就中学语言教材中的例子对比喻说理的几种模式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下列备词中加点词的正确解释:1.心为物役A是 B因为 C被 D为了答:( )2、无可厚非A责怪 B错误 C以……为非 D不是答:( )3、生杀予夺A我 B授与 C给 D赞许答:( )4、克尽厥职A约束 B战胜 C重量单位 D能够答:( )(二)下面四句话中,只有一句的宾语是主谓词组充当的,请选出来。①这位巨人(马克思)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自,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②风景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气的有抱负的青年进入橡胶园。③他还讲了恩格斯在他这一段注解里批评了莱伊尔的静态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试(尤其是化学竞赛)题中常出现这样一类题型:已知A、B混和物(A为已知物、B为待定物)m克,跟足量的C物质反应后生成w克D物质,据此推算出B可能为指定的几种物质(设为B_1、B_2……B_n)中的哪一种。因为解答这类题型需要应用到“配伍”方法,故称之为“配伍题型”。解答这一类题型的一般步骤是,设m克分别为A、B_1、B_2……B_n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例题一次数学测验,A、B、C三人拿到成绩单后,各说了三句话来说明这次三人的考试分数。A说:“我的分数不是最低的。C考了100分。我和C相差20分。”B说:“我比A低10分。我比C高10分。我考了80分。”C说:“B考了90分。我的分数比B低。A比B高20分。”如果他们每个人的三句话中都是两句真话、一句假话,那么A、B、C各考了几分?  相似文献   

20.
主谓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叫做主谓谓语句。本文讨论主谓谓语句可以转换成其它句式的几种情况,及其转换的条件。例如:A 句“小王个子高”可以分别转换成 B 句“小王高个子”或 C 句“高个子小王”。本文在讨论时只谈 A 句式转换成 B、C 句式,而不考虑 B、C 句还原成 A 句式,所以称为单向转换。为行文方便,用 S 代表句子的主语,S_1、P_1分别代表谓语主谓词组中的主语和谓语.S+S_1P_1代表整个主谓谓语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