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微机原理及相关课程实验的网络化教学为例,叙述了远程实验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网站的构成和实现。该体系创新地将互联网纳入远程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布式网络远程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有网络实验教学难以实现真实的科学实验活动的问题,开发了基于串口通讯分布式网络过程控制远程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了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客观操作.实际应用表明,远程实验可获得与实验室现场操作实验一致的效果,网络远程实验不受时空限制,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共享性、真实性等特点,为学生协作实验和创新设计提供了一种途径.远程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实验设备资源共享,为开展校际间的协同实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如何解决理工类学科的远程实验教学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作了有关的探讨,阐明了在远程实验教学中利用互联网、仿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弥补真实实验的不足、降低实验成本、扩大教学范围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同时也阐明了利用这些新技术下的实验与真实实验的关系。采用这些新技术进行的实验只能是辅助实验,还不能完全取代真实实验。  相似文献   

4.
基于Matlab的网络虚拟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特点和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分析及图形处理功能与Web服务器相结合,设计开发了基于Matlab的"自动控制原理"远程网络虚拟实验系统.该虚拟实验系统以Web页面为载体,具有用户远程在线访问功能,实现了"把实验带回宿舍"、"把课程带回家"的远程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实验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及其应用类课程普遍存在的"课程学时少,实验设备有限,教学效果差和实验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和高新技术发展"的现象,探索一种以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的MOOC式远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和创建基于互联网"云技术"+MOOC式远程实验教学系统,以期解决目前网络教育存在的远程实验教学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冉利龙  蔡勇 《教育与职业》2012,(17):158-160
文章分析了网络远程教育中工科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数控机床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为例提出了实现网络远程教育工科实验教学的几种实验环境:模拟交互实验环境、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实时远程实验环境、真实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过程控制远程实验教学规模化和高校联盟化需求出发,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设计了针对物位、流量和温度等典型工艺参数的过程控制云实验平台。该远程实验平台根据学生类别提供远程控制实验和虚拟实验两种类型的集成实验服务,学生使用浏览器就可以开展从简单控制到复杂控制的多层次过程控制实验操作。克服了传统实验方式的时空局限性,更好地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实验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119-123
针对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的特点,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教学研究和开发,给出了基于Matlab软件的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方案。设计了4个仿真实验,以临界比例度参数整定法为例,给出了实验教学实践过程。该实验教学方法具有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方便学生课下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系统性能分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的实验课在内容和形式上主动适应学习者的个人需要,有利于学员的个性化学习。目前,完成理工科远程专业实验的方法主要有远控实验和仿真实验。CAI可以很好地解决网络远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问题,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巨大优势。网络实验教学要求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完善虚拟实验系统的教学课件;增强实验教师信息处理能力,利用高带宽互联网进行教学互动。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远程实验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制了一套基于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采用TCP/IP的远程实验教学系统。自行开发数字信号平均实验装置,通过LabVIEW编程,实现学生通过互联网实时地操作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获取信号波形和实验数据,获得由摄像机捕获的实验室现场仪器运行情况实时视频等信息,在异地完成真实实验过程。远程实验不受时空限制,有助于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真正共建和共享。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使用特性和发展,并针对当前学校教学楼管理的现状设计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教室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ZigBee无线通讯技术,将教室的空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联接起来,可以实现管理员远程监控教学楼的电器设备,达到节约能耗和保护教学设备安全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基于移动宽带网的手把手远程教学,创设了实验环境,以远程指导电脑故障排除为实例,进行了72次实验室教学实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设备差异的影响后,远程手把手指导效果评分均在70分以上,是有效的,但比当面指导得分低10分以上。对于现象类似、解决步骤单一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料辅助远程教学法效果最好。对于更复杂的教学内容,答疑式教学法更有效。研究还发现传统手把手指导中最好的方法在远程中未必最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DRZZS-A型多功能转子试验台自行开发了一个综合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完成转速测量、振动测量、轴心轨迹测量、动平衡测量及转子试验台状态监测等实验,并具有远程控制的网络功能。经过与传统检测设备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该系统检测数据正确,运行稳定可靠。另外,该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齐全,成本低廉,扩展性好等特点,不仅能完全满足高校实验教学的要求,而且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为高校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高校演示实验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以Zigbee无线网络为载体的演示实验自动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教学、讲解清晰、讲解同演示设备同步等优点。系统采用主从方式,由教学播放器、从控制器、无线射频遥控器组成,能同时连接128台讲解实验设备,可全天开放实验教学,无需教师参与,提高了教学质量,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远程实验系统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于实验硬件设备的远程实验系统为对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实验人数和实验设备数不匹配情况下关于实验权限分配的管理机制。在该管理机制下,远程实验系统由现场部分、管理机以及若干远程终端组成,以共享变量网络编程技术,实现系统中三方实验信息的互通。以传感器实验对该管理机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多人同时参与远程实验时,远程实验者能获得相应实验权限,在实验人数大于实验平台数的情况下,远程实验系统能正常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利用网络平台、仿真实验和电源控制系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考核等各个环节。初步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进行高效有序的开放式教学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BosonNetSim是Boson公司推出的一款网络模拟仿真软件,将其引入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不仅解决了部分网络实验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网络设备不足或设备更新速度过快的问题,而且由于其功能完善、操作简单、灵活自如,深受计算机网络师生的喜爱。文章主要探讨BosonNetSim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机械基础远程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师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缺乏等问题,创建一个新的、互补型远程实验教学平台。分析了机械基础实验特点和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开发了虚拟仿真实验和远程监控实验,研制了远程监控实验设备状态监听、设备远程连接和测控的网络在线操控平台。根据远程教学交互性特点,设计并构建了机械基础远程实验教学管理和操作网络平台。实施机械基础远程实验教学,能够扩展实验内容,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使实验的"时间、空间、深度、广度"最大限度地延伸。  相似文献   

20.
NETLAB-An Internet based laboratory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INTRODUCTION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experienc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n fact,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required to design and con-struct innovative experiments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relevant, and the number of in-stallations is often limited due to economic factors (Corradini et al., 2001). As a result, the possibility of experimental training for all the students is extremely reduced.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ternet techn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