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姜海燕 《语文天地》2010,(10):11-1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两大优良传统。现实主交创作方法要求作家按照生活固有的样子,遵循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偏重于描写实际的社会生活,如实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面目。契科夫曾说过: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直率的真实”。现实主义作家对生活的忠实甚至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赵莹 《考试周刊》2010,(44):18-19
本文结合西方经典巨作《圣经》故事着重阐释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代表作《红字》中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意境中的《圣经》原型分析,旨在通过深刻挖掘作品原型因素,更深领悟作者深远的文学创作意图和辉煌的文学创作价值.加深理解这部作品蕴含着的广泛而深刻的主题与内涵。  相似文献   

3.
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景物描写和女性描写,体现了作家浓厚的故乡情结和茶子花情结,体现了他文学创作的婉约风格和阴柔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王欢欢  高妍  宋歌 《考试周刊》2014,(53):21-21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是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睡谷传奇》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描述了美国成立之初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其中弥漫神秘的气息和作者浓浓的浪漫主义情怀,故事中"桃花源"似的宁静而富裕的乡村生活场景,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幽默化描写,以及睡谷最终归于平静的结局,都使作品读来回味无穷。本文从小说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和结局设置三个方面解析欧文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在新写实主义理论观照下,藏族作家德本加的短篇小说呈现出沉郁厚重的现实主义色彩。《人生歌谣》里的诸篇,故事各异,均有艺术创新之处。《枯叶》如一首凄婉的歌谣,如泣如诉,讲述命运多舛的同乡女友,虽有所向往,却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低下高贵的头颅。《村长》一篇,凝重厚实,原生态地反映出西部农村的真实生活。村长塔巴个性丰满,是经验丰富,历经岁月沧桑的基层农村干部形象。小说描写真实,不粉饰太平,在德本加笔下的是毛茸茸的西部风情画,尽管里面也时有作家高度的主观情感介入。  相似文献   

6.
茅盾的《虹》和巴金的《家》所写内容相似,《家》的细节描写婉曲、细致、丰富多彩,而《虹》在此方面却要逊色,这影响了《虹》的艺术价值和感召力。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作家对描写生活的熟悉程度、感悟深浅有异,说明作家的世界观、生活体验对创作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视角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是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三里湾》和《创业史》,因为作家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视角,所以这三部作品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思想意蕴,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同。文学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是在文化上,而不是在政治上。纵观中外的文学史可以发现,艺术视角既具有个人性,也具有时代性和作家个人的反叛性。  相似文献   

8.
文学创作要真实的反映生活。美国自然主义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是一部战争心理小说。斯蒂芬·克莱恩通过对战争环境以及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主体心理与行为进行刻画与塑造,为读者展现了自然主义文学所揭示的美国社会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理查生是18世纪家庭小说的代表人物,以其作品《帕米拉》和《克拉丽莎》最为著名.他的小说多关注平民百姓,特别是中下层女性的婚姻、家庭问题,将婚姻自主与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模式.他独特的、以描写个人生活和情感、心理变化的书信体的叙述方式,更为其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中充满感伤的情绪,被称为“感伤小说”,理查生也因此是最早将感伤主义文学引入美国,乃至欧洲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特点,对18世纪及后世的英国和欧洲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赛珍珠的《龙子》和老舍的《四世同堂》同样都是以日军侵华战争为主题的小说,但由于作家的文化身份不同,所以他们的抗战小说也呈现出诸多相异之处。以《龙子》和《四世同堂》主要人物为例,分析了作品中的几组同类型人物形象,探析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人物形象书写的影响,归纳了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为研究异质文化身份下的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卡洛尔·奥茨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血腥的味道,作品主题也多是贫网家庭女性的困惑痛苦挣扎,而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跟奥茨的童年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会在成年后以各种形式再现。  相似文献   

12.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被尊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孤独主题主要体现着四位主人公身上:海斯特在生活中没有同伴,无人帮忙解决问题的孤独;受人敬仰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不敢承认犯错而独自忍受心理惩罚;复仇者齐灵沃斯的孤独以及珍珠在成长中没有伙伴、没有父爱的孤独.这些孤独因素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人性扭曲.此外,霍桑本人的经历也是小说充满孤独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同居时代》.美国广播公司的新剧.讲述的是纽约市一群年青朋友在大学毕业后试图参透爱情和生活真谛的故事。可爱而笨拙的马克偶遇到自己高中时喜欢的凯蒂后感觉自己梦想成真.为赢得佳人芳心.他跟凯蒂住在了一起。很不幸.凯蒂仍爱着她的男朋友.虽然二人总是分分合合。马克跟凯蒂的好朋友兼室友霍普合不来.这令事情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夏志清先生的海外华人身份,学界在研究他对待现代中国文学采取的独特视点和批评理念之时,更多的是关注其西方意识的渗透和西方理论视角,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其生命历程和思想脉络中的潜在投影,这些恰恰是其文学理论建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故而在解读其著作过程中,要使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对此进行公正的评判,也能更好地汲取到夏式独特的批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南方现代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的怪诞文化冲突呈现出喜剧形式悲剧效果、怪诞的艺术抽象、种族偏见阶层对立、宗教面具下暴力、邪恶与死亡充斥等多样式特点,这种怪诞文化冲突直接导致其作品的怪诞特色。其怪诞特色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到西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美国南北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及文明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深受其个人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以中国传统小说特别《红楼梦》为底色,广收博采,中体西用,兼收并蓄,做到了艺术上的中体西用、中西合璧。张爱玲是一个中西文化功底都很扎实的富有现代色彩的作家。张家玲早期以《传奇》为代表的十九篇小说堪称其创作颠峰。这批小说在为人生、为社会的主流文学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开拓和贡献。其善写婚恋中男女的心理变化,大大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艺术手段;善写人性异化和心理变态,在现代文学中更是独树一帜。这批小说意象丰富,文字优美,耐人咀嚼,具有参差对照的艺术风格和苍凉美,以及中体西用、中西合璧的艺术取向。张爱玲晚年创作力衰退,其小说创作因滑波而走向末路,这除了因为抗战胜利之后政治环境的变化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张爱玲赴美定居后的种种不利因素,首先是因为她远离祖国,举目无亲,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还谈何创作;其次是她无法融入美国社会,仅靠英文好,并不能写出切近社会生活的好作品;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俗务的缠身,张爱玲晚年创作力的衰退也符合自然规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17.
18.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关注妇女问题,对女性的命运与遭遇始终保持敏感。不寻常的童年经历和在华生活的记忆奠定了她为中国女性写作的基础。在《东风·西风》中,赛珍珠以其特有的双重文化背景和宗教立场,对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女性命运做了深刻而细腻的分析。作家通过批判旧礼教下妇女的"无我"婚姻,构建中西融合的新式婚姻,集中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对赛珍珠女性主义意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化融合观;有助于我们反省现代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好地聆听她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舍伍德.安德森,这位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在其小说《小城畸人》中,饱含深情地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渴求爱与理解的“畸人众生相”。其中他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刻画了伊丽莎白.威拉德这一孤独、沉默的母亲形象。伊丽莎白.威拉德在少女时代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幻想,但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使得她的梦想无法实现,只能转而求助于婚姻。婚姻的失败带给她的无奈和失望使她选择了缄默并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乔治.威拉德的身上。最终她以自己的死亡启迪了他。她就像缪斯,引领着乔治驶向艺术的彼岸。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是爱米莉的代表作,在作品中,她刻画了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饱受苦难,忠于爱情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发展过程———从一味忍让到被逼反抗到最后的绝望,作者表明了她对社会的态度。希斯克利夫的悲惨境遇及他的忍受、他的失败,说明作者并不赞同对不平社会的妥协。作者用事实说明希斯克利夫的反抗是被迫的,是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反抗。对希斯克利夫的悲惨结局的安排则表现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绝望,是她消极人生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