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教学设计江陵县教研室薛烈龙(434100)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实实在在的物体。培养学生使用实验手段认识物体的能力。实验器材水槽一个,气球一个,去底的透明塑料饮料瓶一个,水。实验步骤及教学过程1.先将水槽装...  相似文献   

2.
蜡烛燃烧实验是小学自然教学中的一个传统性实验。蜡烛燃烧后,有一定量的水进入容器中。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燃烧产生的水气也冷疑了,因此水槽中的水进入瓶中代替氧气占据相应的体积;另外一种是收集于瓶内的热气冷却以及燃烧产生的水气也冷疑  相似文献   

3.
玻璃钟罩颈口的塞子是玻璃塞 ,颈口的内壁和塞子的外壁都是经过精心的磨砂加工 ,磨合后才成为一套的。密闭性比较可靠。在做《空气的成份》的实验中 ,先将塞子塞上。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完好的玻璃杯 ,然后将钟罩扣在水槽中的燃烧的蜡烛上。几分钟后 ,蜡烛慢慢熄灭 ,水涌进钟罩内 ,占领钟罩内的一部分空间。这说明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 ,但钟罩内仍然存在不参加燃烧的空气。取下扣在水槽中的玻璃钟罩 ,抽掉颈口上的塞子 ,这便是一个无底的玻璃杯。将其罩在水槽中燃烧的蜡烛上 ,虽然钟罩内燃烧的蜡烛在消耗一部分空气 ,但同时又有含多种成份的空…  相似文献   

4.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 ,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 ,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 ,放进水槽里 ,盖上有底烧杯 ,蜡烛熄灭了 ,杯子里的水上升了 ,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 ,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 ,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 ,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 ,很不易点燃火柴 ,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 ,再进行实验。2 水槽中水的多少和蜡烛的长短要适宜  学生实验时 ,水槽中的水太多会淹没蜡烛 ,太少进入杯子里的水有时不明显 ;蜡烛太长烧…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自然第十册“燃烧的条件”一课中安排 了这样一项实验:“把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入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水,点燃蜡烛后,再用杯子罩上,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填空分析时直接写明了实验现象。“1.蜡烛燃烧时,杯内水面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先做了课本上第一个观察实验,即用一个空玻璃杯罩住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现象(蜡烛慢慢熄灭),然后当我提出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慢慢熄灭时,学生却七嘴八舌,有的说空气烧完了,有的说杯中还有空气,而且争得面红耳赤。形成认识矛盾后,我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即:将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染红的水,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观察后回答:蜡烛还是慢慢熄灭,但是红水上去了一截。当我再问他们,为什么蜡烛会慢慢熄灭?杯中的空气用完了吗?学生还是…  相似文献   

7.
玻璃钟罩颈口的塞子是玻璃塞,颈口的内壁和塞子的外壁都是经过精心的磨砂加工,磨合后才成为一套的.密闭性比较可靠. 在做<空气的成份>的实验中,先将塞子塞上.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然后将钟罩扣在水槽中的燃烧的蜡烛上.几分钟后,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钟罩内,占领钟罩内的一部分空间.这说明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但钟罩内仍然存在不参加燃烧的空气.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的实验设计如图1所示。这个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观察“空气把空间腾出来,水上升纸浸湿”的过程缺乏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笔者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其操作过程为:(1)竖直把玻璃瓶放入水中,水漫过瓶顶。观察纸的干湿(纸干)。(2)慢慢打开开关,观察现象:小水槽有气泡冒出,同时玻璃瓶水位缓缓上升,水满纸湿(玻璃瓶可用饮料瓶代替)。!!!!!!!!!!!!!!!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设计@黄新成$四川省南江县教供站!636600  相似文献   

9.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和空气"这一单元中的一课,教材有两部分探究内容,一是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对于空气占据空间探究,课本原来是这样设计的: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倒瓶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中挤出来?因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也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通过其他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先在一个塑料瓶的瓶盖上打一个孔,安装上一根吸管,再在瓶中装满水,将瓶口密封好.如果用手挤压瓶子,水就会顺利地从吸管的顶部溢出;如果用手堵住吸管口,再挤压塑料瓶,这时吸管里的水面就不可能被挤压到管口.这是因为水面到管口有一段空间被空气所占据,使得水面不能上升.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教材中(P7实验1—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的燃烧来测定的。由于所用钟军过大,不易于课堂上演示操作,现象的明显性也受到影响。现改进如下。操作方法:1.在集气瓶上贴上一张纸条,将集气瓶容积从上至下五等分,在纸条上注明。2.在毛玻璃片上,固定一只小蜡烛,点燃后放入水槽中。3把集气瓶从蜡烛火焰上方迅速倒扣在毛玻璃片上,并将瓶口用水封住,蜡烛火焰慢慢熄灭。4.移开毛玻璃片,待水进入集气瓶中不再上升时,用毛玻璃片封住瓶口,取出,可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线约在集气…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教材里,空气的成分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水槽里点燃一支蜡烛,用一个上面开口的玻璃钟罩很快把蜡烛罩起来,再很快地用  相似文献   

12.
师:上课之前,老师来做一个小实验。我将这根蜡烛点燃(边说边做),这是一个集气瓶(出示集气瓶),它里面有什么呢?生:空的。生:有空气。师:是的,空气占据了它的空间。如果将它罩住这根燃烧的蜡烛,会怎样呢?生:瓶子里面有空气,还会继续燃烧。生:蜡烛会马上熄灭。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上,很多人用蜡烛实验来示范燃烧用去空气中的氧气。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10册中第5课《空气的成分》,就用了蜡烛实验来示范燃烧用去空气中的氧气。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1.提出问题:点燃的蜡烛,用杯子盖上,蜡烛慢慢熄灭,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杯子里的空气用完了?这是本课的引入。 2.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本课用分组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希望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3.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比例。 第一部分实验是这样的: 在一水盆中点燃一蜡烛,将一空气瓶或杯子倒盖在蜡烛上。不久,蜡烛熄灭,而水走进了空气瓶内,水量约占全气瓶的一成(10%)多。  相似文献   

14.
一、仪器安装: 在玻璃水槽中,直立一支蜡烛,然后向水槽中注入适量的水(保持蜡烛直立、水位约淹没蜡烛高度的1/3),并在蜡烛烛芯周堆堆上一些氯酸钾(KClO_3)和蔗糖的混和物(干燥晶体为宜)。再备一只无底细口瓶(瓶约高出蜡烛3至5公分为宜),瓶口用一带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塞紧,滴管内吸入浓硫酸。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里,盖上有底烧杯,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很不易点燃火柴,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再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一.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一课的作业1是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用带漏斗的塞子塞住瓶口,往瓶子里装水,水流不进瓶子里去。用这个实验揭示空气有一定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曾多次做过这个实验。但每次都有一部分水流入瓶中,实验总是失败.我分析了出现这种现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对比实验是这样编排的:第一个实验将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槽中,纸团不会湿。第二个实验把玻璃杯压入水槽中,将杯子慢慢倾斜,这时有水泡冒出,水进入杯中,纸团被水浸湿。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对比,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玻璃杯不属于配备仪器,分组实验有困难,且实验中杯子倾斜入水,需从角度、速度方面给予指导,会分散学生实验的注意力,由于学生对冒出水泡、水入杯中的现象司空见惯,很难由此产生疑问,也就不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相似文献   

18.
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改进实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把以下两个实验做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一:空气中含有约五分之一氧气实验的改进改进前的实验方法是:用透明水槽盛适量红水,红水里放入插好蜡烛的小木块,再用玻璃钟罩罩入水槽内,在钟罩水面以上部位等分成5份,用色笔在钟罩外壁上做记号,然后把点燃的蜡烛迅速插入钟罩内,塞进木塞,待蜡烛熄灭时,水位会上升约五分之一,但用玻璃钟罩做实验很笨重,器材难寻易损,给实验带来诸多不便。针对以上实验缺点,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教学》2012,(6):48-49
要放开 陆永胜 《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用几根吸管、一块橡皮泥、一个装有适量水的饮料瓶,利用空气把水挤出来。对这一教学环节,3位老师做出了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许春良 《江苏教育》2007,(18):55-55
空气要占据空间吗?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解答:在杯子的底部塞入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口朝下,垂直地压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让学生猜测纸团会不会湿。接下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纸团不会湿,最后得出“空气要占据空间”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