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四”时期胡适、陈独秀的学革命理论是学呼唤自由的一个先声。而周作人提出的“人的学”观点,确定了新学发展的大方向。他认为西方的人道主义是新学的哲学基础,倡导平民学和贵族学的融合,指出以人生始、以艺术终应该是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个人──人类的同一、“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的合致,是周作人五四时期伦理思想与文学思想的最根本的共同特征,前人研究周氏多强调其五四时期倡言“人生派文学”所包含的利他主义伦理倾向是对周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对同一“平民文学”术语,却是人言人殊。周作人认为它是时代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认为它是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学,鲁迅则说它是革命胜利工农解放后真正体现工农思想的文学。解剖这种表面用语相同、实际所指相异的现象,对于纠正今天五四“平民文学”研究中的偏颇,启发今天学术界对于现代文学名词术语的清理与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新文学理论家。他在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理论主张、译介外国文学,评论作家作品,以及从事新诗和小品散文创作的同时,也向新文坛评介了大量耶稣、基督和《圣书》(即《圣经》,《新旧约全书》),以及基督教的博爱、人道、平等、同情等宗教意识。这些同他接受的西欧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学说、近代民主主义思想一起,形成他“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基本思想材料。研究他接受基督教影响的方式和思想特点,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他当时多方面的文学活动,而且对了解基督教与五四文学的关系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是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近代日本文学史的史期划分上重史实、重文学本体;在日本文学的总体特点上强调现世思想和"美之爱好";在研究方法上强调文化角度和"同中求异",这些都对后来者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关于学与革命关系的论述与其他新学先驱有所不同,他所走的仍是“自己的园地”这一路子,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的这种认识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了周作人早期以“人”为核心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学观是以人道主义作为思想基础的,他揭示了文学与人,文学与人性的关系,使新文学与封建旧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划清了界线,并明确提出了“思想革命”的要求,为新文学扫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上说,千百年来的正统文学一直与平民百姓之间存有沟壑,平民文学的提出与实践,无疑是带有根本性的转变。左翼文学尤其是以创造工农兵英雄为目的的文学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平民文学渐趋销匿。当唯英雄化的创作路数让位于多元化时,平民文学自然再度勃兴,并显示出久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的新村主义思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作人作为第一个把新村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的人,他在新村主义的传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村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构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村主义的破产更加使他们追求真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最终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与周作人都是五四时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奠定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的领军人物,从文学思想方面对五四时期的胡适和周作人进行比较,从文艺观、创作观和翻译观细致地探讨二人的思想异同及相互映照的关系,展现他们对五四新风气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胡适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文学进化论的宣扬者,但他们对于进化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阐述视角、表现特征和理论渊源。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侧重于文学形式,认为文学进化实质是"文字工具的革新";周作人认为文学进化应当更突出内容和思想的革新,落脚点在"人"上。胡适文学进化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历史"的观念,突出逻辑上的"前因后果"关系,这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是胡适论证其文学形式变革的思想内核;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论聚焦于"生物",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人"、"人的文学"、"人道主义"等,都是从生物本体出发的。胡适的文学进化观源自杜威的实验主义,带有浓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更接近于斯宾塞等人的社会进化理论;周作人从生物层面阐释"人的文学",则更接近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另外,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观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吸收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思想,从而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上三方面差异,导致"五四"时期胡适与周作人文学观、思想观的部分错位与分歧。  相似文献   

12.
从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这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平民意识"的继承和延续;"平民意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当中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的能动性,所以不能固执的概括.而且,任何概括都是一种遮蔽.对"平民意识"的重新认识和探索,不仅可以建构起现代与当代文学的桥梁,更能增强我们对现代社会中人性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周作人希腊文学译介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周作人译介策略的研究视点主要集中在周氏译介希腊文学与改造国民性之间的关系上,并以此为周作人的译介建构合-法I陛。周作人留日期间、五四前后、附逆前后、坐牢期间、解放后都曾译介希腊文学,不同时期周氏译介希腊文学的具体情状各不相同,终其一生的希腊情结显得格外复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本质论和功能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周作人早年的文学观,探讨了这一文学现的产生过程及其外国文学理论渊源,并粗略地与他同时代的文论家作一比较.指出周作人在二十世纪初期文学理论界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中国处于民族危难的时刻,阶级斗争非常激烈,政治局面混乱动荡,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相互交替,人们的思想随着时代潮流的巨变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面临祖国的困境,涌现出了许多文人志士,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企图在意识上唤醒麻木的中国人民,提倡自由与解放,反抗外国列强的侵略,扛起救国救民的大旗。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周作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之一,是五四新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他的文学作品及其思想代表了当时文学思想界的政治立场,他对中国当时的社会局面不断探索,写出了许多启蒙中国人思想的优秀文学作品,肩负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是中国五四时期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五四时期周作人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6.
日本艺理论家厨川白村对周作人的学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灵肉一致”的理想人性、个人与人类的统一、“苦闷的象征”以及小品理论四个方面,周作人受到厨川白村的启发,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读者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作家其人其文至关重要。周作人的读者观念对于全面完整地认识周作人的文学活动与人生活动不失为一种全新的视角。正是在五四时期,特别是《新青年》时期、《晨报》副刊时期和《语丝》时期,不断参与现代新闻出版活动,周作人的读者观念才得以逐步地形成与完善,并在读者观念的烛照与相互影响下,周作人最终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表达方式、表达态度、表达限度、表达目的以及文章特色。读者观念亦深刻影响到他整个文学活动与编辑出版活动的进程、形态与最终成果,伴随他走完复杂曲折的文学旅程与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人的文学”中的“人”不主要指“个人”,而是指“人类”,因而他的“人的文学”不是“个人本位主义”的文学,而是“人间本位主义”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中的“平民”也不是“民粹主义”意义上的“平民”。而是泛指“人类”,因而“平民文学”不是有关底层民众的文学,而是关于人类的文学。由此,普世诗学构成周作人早期文论的基本质态,而不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所谓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一般读者、作家的创作、专家的研究等方面探讨了五四以来的周作人接受,为人们今后全面客观认识周作人其人其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渊博的学识,熔汇中西的,对道统的恶怪及对非功利写作的执着造他文章的别开生面;同时,他鲜明的性格弱点,也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