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妮 《文化交流》2005,(3):8-13
2004年7月,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约我见一对父子,并要为我讲一个70年以来的传奇故事。这对父子的父亲名叫汪济英,浙江省博物馆的老馆长;儿子叫汪大川,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他们拿出一批年代久远的油画,向我讲述这个油画作者"沙耆"的传奇故事。看了这些油画,不由得让人想起很久以前在我的老家宁波,一个会画画的疯子的种种传说。令我吃惊的是,呈现在我眼前的这个疯子的画,如此具有西方表现主义的精到笔触,是如此的富有才气! 据说这是画家完成于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叶的早期作品,存量非常少。算起来,如今沙耆快100岁了,他人在哪里呢?这几十幅画又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早年接受源自西方、并经日本改造的"文明"论话语体系时期,已体现出他修正"文明"论中欧洲中心主义的自觉。1920年前后,梁启超在克服早年的"文明"论话语的同时,形成了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话语明显有别的"新文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萃     
《文化交流》2008,(5):72-73
郭沫若巧改祝寿诗   剧作家于伶早年虽系北京大学法学院俄文法政系出身,但对戏剧、电影却有过人的天赋和勤奋.50年代末,电影制片厂根据他的剧本拍摄传记故事片<聂耳>,轰动了国内外.   抗日战争期间,于伶坚守在上海"孤岛",组建"上海剧艺社",公演大量的抗敌戏剧和世界名剧<花溅泪><夜上海><杏花春雨江南><长夜行><大明英烈传>等等.<长夜行>反映上海沦陷前后,爱国文人与敌伪的斗争和社会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大明英烈传>以明代采石矶大战为背景,借古喻今,激励国人抗日的勇气和信心;<夜上海>后经改编还被拍成电影.……  相似文献   

4.
申俭 《文化交流》2021,(5):48-50
弘一大师出家前名李叔同,1880年10月出生于天津桐达李家,1942年10月圆寂于福建泉州.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是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早年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1912年他到浙江两级师范...  相似文献   

5.
《职业圈》2005,(10):62
时尚新潮,玩沙玩出艺术奇迹 在河南郑州市,有一个叫做"沙艺吧"的DIY店内,每天都人头攒动、嘈杂喧闹,而且还有排队等候的人群,他们在干什么?难道是在抢购?--根本不是,而是许多人在抢着玩沙!谁都玩过沙,可为什么人们在这里就玩得如痴如醉呢?这里的沙艺究竟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魔力呢?  相似文献   

6.
庞淳是我早年大学时代的同学,多才多艺.几年前,当他突然带着他的令人惊异的绘画回来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他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艺术独行侠.虽然大学他学的是文艺理论,而且最初的职业他用的是文字.  相似文献   

7.
正沙博理先生是中国对外传播的伟大践行者,他先后将20余本书,累计1000多万字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在海外享有盛名。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中产阶级犹太家庭,早年从事律师工作,见过太多美国司法不公的现实。1947年来到中国以后,同著名演员凤子结婚,从此扎根于中国。建国后他参与创办《中国文学》杂志,将大量新中国的文学作品译介到英语世界,如《小二黑结婚》《儿女英雄传》《林家铺子》等,其后他又从  相似文献   

8.
季茂林 《文化交流》2016,(11):43-47
正我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一生艰苦创新。——刘海粟2016年8月18日,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正式在上海开馆迎客,《再写刘海粟》大展同日开幕。今年恰逢刘海粟诞辰120周年。他17岁就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美术学校;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将自己毕生创作的主要作品和收藏的珍品古画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此次《再写刘海粟》大展序厅为刘海粟十上黄山的装置艺术。展览分为"走向后印象"、"兴学·欧游"、"开启中国气  相似文献   

9.
今年91岁高龄的钱君匋老先生,人们或称之为“艺坛多面手”或称之为“世坛奇才”,对钱老来说,这都当之无愧。早年是音乐家、诗人、书籍装帧家钱老弱冠之年就首先在音乐领域崭露头角。他毕业于上海艺术师范后,先在中小学教过音乐,后在浙江艺专教美术。教学之余,就涉足谱曲作歌。当时章锡琛主编的《新女性》月刊每期发表他创作谱写的歌曲。这些歌曲反映“五四”以后进步青年的心声,与当年流行的靡靡之音相对立。1928年至1931年间,先后被编成《摘花》《金梦》《夜曲》三个集  相似文献   

10.
肖峰 《文化交流》2013,(6):18-22
享誉全球的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走了。他早年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开始其美术生涯的第一步,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远渡重洋、开创艺术新天地。赵先生对母校、对西湖山水深深眷恋。我们特地约请中国美术学院前院长肖峰撰文,以表达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08,(31):83-84
吴冠中教授,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存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他30年代在杭州艺专开始学画,国画、油画兼学,从师林风眠、潘天寿等名家,后留学法国,在西方艺术的中心——巴黎,专攻西洋画,为寻求自己艺术的源泉,50年代初毅然回国,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早年醉心于石涛、八大,后又热衷于塞尚、梵·高。在学中又学西的矛盾中,要走出自己的路子,要走出合乎民族特色的路子,是他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这国粹在当代怎样实现中西技法和艺术精神有机完美结合,进一步展现民族风采,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画家李延声锲而不舍地探索与创新引人注目。李延声教授早年就读广州美院附中,而后毕业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1978年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生班深造。先后从学于3个最好的美术学院,接着在中国画研究的最高机构——中国画研究院连续工作20余年,有着如此经历的画家并不多见。长期的艺术实践,他练就了坚实的造型功力,而且培养了他为振兴中国画的献身精神。他知道,绘画不分中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富连成社是我国由民间出资自发创办的第一座传授京剧的学校。从1904年创办至1948年停办的44年间,富连成社培养了近800名京剧艺术人才。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大师早年也曾在剧社搭班学艺。  相似文献   

14.
巫少飞 《文化交流》2012,(12):24-27
在摸索的痛苦中,他发现了同样浸润在痛苦中的卡夫卡;通过译介这位西方现代派文学宗师的作品,显示了自己的艺术慧眼和翻译思想。他就是浙江衢州籍学者叶廷芳。人有病,天知否?在北京叶廷芳家中,我迟疑地盯着他左臂的空袖管,试图找到某种关联:这位身体残疾且多病的学者是如何与"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联系起来的?而我之所以迟疑,是因为过多地强调叶廷芳的残疾,可能会掩盖他真正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15.
对外化交流是我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节由于具备节目多样、时间集中、各界参与性强和影响面广等优势,在各国的对外化交流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通过举办剧场演出、剧目交易、艺术展览和群众化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努力荟萃各国艺术精品,展示中国艺术佳作,汇集化方面精英,从而大大开拓了市民化视野,提升了城市品位格调,展示了中国、上海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有效地促进了国际化艺术交流。就像孙家正部长所指出的“上海这座城市因为有了艺术节而变得多姿多彩,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16.
著名山水画名家孔仲起教授,原籍宁波,生于上海,然而他与“潮乡”海宁广结人缘,深连地缘,喜结良缘。这个“外因”与他艺术天赋的“内因”终生结合,使他的绘画艺术如钱江潮水那样永远奔腾不息。  相似文献   

17.
总想写写他,他是个大家。在当代文学界,陈廷一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在传记文学界素有“南叶北陈”之称:上海的叶永烈以写北京的“四人帮”蜚声文坛,而北京的陈廷一则以写上海的“宋氏三姊妹”闻名遐迩。梅洁先生10年前在《新闻出版报》上发表文章道是在当代中国“读传  相似文献   

18.
"打坐轿人的主意" "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创始人赵廷.现在关于赵廷的记载已不多,到内联升的历史档案中查寻也只知道他来自天津武清县,早年在京城一家鞋坊里面学制鞋手艺,其间也知晓一些经营之道,便想着自己开一家鞋店.  相似文献   

19.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杰"之一,其独特的移民身份和跨越东西方文化的成长环境,使石黑一雄的小说带有天然的"跨文化"基调。在石黑早期作品中,他时常将作品的背景设置在他的"故乡"日本。但在出版于2000年的第五部作品《上海孤儿》中,石黑却将作品的背景设置在了20世纪30年代战火纷飞的"上海",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上海形象"。本文从形象学角度入手,分析石黑一雄笔下"上海形象"背后所体现的"东方主义"与作家个人身份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职业圈》2008,(25):90-91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山水画以黑厚重为特色而又取得非常高的成就者,当推黄宾虹。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早年为贡生,任小盲吏,后弃亩参加反清活动。1907年逃亡上海,后任编辑、记者,并在昌明艺专、新华艺专、上海美专任教授。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赴杭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