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初作出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始于90年代初的“东企西进”活动便进入了更加健康有序发展的阶段。仅仅经过两年时间,东部和中西部各地乡镇企业界就签订合作协议项目近3万个,协议引进资金350亿元,协议总投资达700亿元,大大加速了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据1996年底统计,中部和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都想写点东西,可总是感觉自己文字欠佳,没有勇气提笔,然而心中涌动的太多感动按捺不住,汇成一句话:谢谢您《军事记者》!自参加新闻函授与您邂逅以来,到今天的相知相悦,每次与您约会都使我欣喜若狂。每次《军事记者》拿到手,我便会细细地品味咀嚼着“业务探讨”、“佳作欣赏”、“新闻讲台”、“通讯员园地”等专栏,对一些“经典”的东西及时地记下来,看了一遍又一遍,唯恐漏下一个字、一个符号。您浓缩新闻写作的精华,彰显新闻人的智慧,这也许就是您深入人心的原因吧。一直以来,您如良师为我输送知识,似益友教我深思生活领悟军旅;您…  相似文献   

3.
高沟.无为县东南的一个偏僻乡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4.8万。这是一个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的地方。这里至今与外地也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长江里的鱼类是乡民们唯一可以获得的自然资源。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乡镇。一年却能上缴数亿元的财政税收。“中国四大电缆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省级星火密靠区”、“安徽省民营企业科技园”等一系列名号是她的代名词,她的发展过程已经被称为“高沟模式”。最近,她又和我省其它八个乡镇一起被评为全国“千强镇”,并在八个乡镇中排名首位。高淘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执。创造了一个穷乡僻壤崛起神话!  相似文献   

4.
陶松 《声屏世界》2006,(4):66-67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总以“土记者”自嘲。笔者认为,基层记者若能多发一些带着乡间泥土气息,反映地方特色的好新闻,“土记者”也能辉煌。好新闻往往发生在基层、在乡镇。“土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着中央、省市记者没有的优势。但“土记者”往往自卑,信心不足。有一条好新闻线索,便急忙打电话,请来上级台记者,由他们动手,自己则忙前跑后,乐于搞后勤联络。事后只求挂个名,完成任务了事。这样一来,当然也达到了宣传地方的效果,对地方台完成上稿任务也是条捷径,但地方台记者也因此丧失锻炼自身能力、提升自我素质的绝好机会。假如把一条…  相似文献   

5.
《记者摇篮》2005,(10):21-21
每位记者都有自己的采访方式,每位记者 都有莫逆之交的采访对象,每位记者都有难忘 的采访经历。经历就是财富,您把这些经历记 下来吧, 《记者摇篮》急切地盼着您的文章!我 们在请您的赐稿的时候,给您的大作规定了写 作内容: “一次难忘的采访”,标题由您自拟。 我们之所以开展这样的征文活动,是为了 更好地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原则, “一次难忘的采访”也许更能反映记 者实践“三贴近”的风貌,充分展示记者与采 访对象乃至于和广大读者心贴心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顾名思义, 《记者摇篮》 是记者的理论和实践阵地,理应更好地贴近记 者,服务记者,为记者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的纪录片中,由于纪实性的增强和时效性的提高,使现场采访大大增加,于是记者的提问便显得尤其重要。可是我们现在所见到和听到的提问却有很多问题: 一、采访中的提问太笼统。我们在电视片中常听到这样的问话:“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谈谈”,“请您说说感受”等。在这里,虽然被采访者知道持话筒的记者问的大概问题,但不知道具体是谈哪个方面的体会。比如,解放军战士和人民群众并肩抗洪,堵住了大堤的决口。记者持话筒问一名连长:“请您谈谈体会。”那么这种问题,完全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回答:可以谈谈解放军关键时刻为人民奋勇抢险的体会;也可以谈自己参加抗洪的体会;还可以谈军民共同奋战保大堤的体会;也可以谈向人民群众学习的体会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7.
回顾自己十多年基层通讯员的经历,我的体会是:眼睛要“毒”,耳朵要长,鼻子要灵,舌头要活。具体讲,我注意了以下五点。一是紧盯中心工作。中心工作是上级意图的体现,也是某一阶段报纸宣传的主旋律。只有盯紧中心工作才能跟上报纸的步伐,提高见报率。1997年全国都在探索搞活中小企业,我凭借自己从事乡镇企业管理的优势,写了消息《生娃养不活,不如交人养,官底镇办企业全部交由他人经营》,很快在《乡镇企业报》头版头条发表,引起了省市主管部门对我镇乡镇企业的关注。二是搜集好人好事。乡镇通讯员身在基层,常常会接触到大量好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90年代,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被誉为“田野奇葩”的乡镇企业在全国迅猛发展.张家港市作为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乡镇企业曾给全市经济注入了无限活力,并在当时形成了独特的创业创新“四千四万”精神.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伴相生的档案,为当时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档案,给社会留下了一笔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便于回顾历史、总结张家港乡镇企业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为建设现代化新港城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读者,只要您打开1995年11月3日出版的《参考消息》,一句响亮的广告用语便映入您的眼帘:“欢迎您订阅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名牌报纸——参考消息”。“这句口号提得好,叫得妙!”许多读者禁不住拍案叫绝,连声称道。 大家知道,在我们这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办一流企业,创名牌产品,历来为企业界和民众所推崇,可对于创名牌报纸的口号却很少有人明确提出过,大胆地称自己的报纸为名牌报纸的更是凤毛麟角。其  相似文献   

10.
一次,湖北随州市副市长彭勇到一个乡镇调研农民增收的情况,随州日报派了一名青年记者随同前往采访。这位副市长到这个镇后,先后了解到农民增收、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民进镇等情况。按规定,记者准备报道这位副市长调研活动的全过程。可这位副市长对记者说:“不要报道我个人的活动,你可以根据自己见到的事,采访有价值的新闻。至于怎么报道好,文章由你自  相似文献   

11.
“喂,我们这里有一个隆重的产品发布会,您能跑一趟吗?路费我们报销,稿子已草拟好了,我们等您过来……”现今国内记者们有可能经常接到的这类电话,构成了西方新闻伦理中一个典型的“利益冲突”案例。在这一案例中,如果记者接受报道对象提供的礼品和礼金并按照厂家的意图报道该产品发布会,他便牺牲了作为  相似文献   

12.
探寻浙江省在全国经济实力移位的轨迹,答案落在一个字上:人。 “浙军”的优势在于人,在于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百姓的创新精神,在于“父母官”能及时把群众创造变为可操作的政策。 远的有在50年代后期全国第一个为包产到户鼓与呼的永嘉李云河,有在1962年就撰写了和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一致的《半社会主义论》的义乌冯志来。 近的有提出“老虎下山好,猴子照样跳”的为全国企业界所认同高见的鲁冠球,以及向全国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发出了尽快“浮出海面”的第一枪信号、率先抢占上海滩的陈金义。 在改革开放的15年来,浙江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中焕发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无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敏感与深度     
读了《著名乡镇企业家谈“猴”与“虎”》(见3月8日《新华社新闻稿》),被那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论点所感染,久久咀嚼,回味犹存。当前全国大中型企业都在千方百计改革内部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镇企业怎么办?其厂长、经理都在想些什么?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几位著名的乡镇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某些发达国家,信息已经取代资本而成为基本资源。日本高速的经济增长,高水平的工业技术以及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善打“信息战”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改革开放14年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逐渐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市场是乡镇企业活动的阵地,市场信息便成为  相似文献   

15.
在素有“煤海之乡”美誉的大同市新 荣区户部乡有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乡镇煤矿,正以自己辉煌的成就引起全区、全市、全省乃至煤炭行业的广泛关注,这就是小梁沟煤矿。目前它已是年产量达135万吨,年上缴利税1028万元。1995年中国乡镇企业排序中荣获“中国短大规模乡镇企业”1000家第993名,“中国利税总额乡镇企业1000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事业余新闻报道20多年,又长期担任乡镇领导,接触过中央到地方几十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其中多数记者都很重视自己的形象,他们政治水平高、办事严谨,对基层干部和群众和气亲热,采访深入细致,作风正派廉洁,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也确实有少数记者,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他们以为离开了本单位,自己的言行本单位不会知道,便放松要求。有的记者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以“钦差大臣”自居,不把乡镇干部和群众放在眼里;有的狂饮狂喝,醉酒之后胡话连篇;还有的讲“黄”话、脏话,不堪入耳;有的吃了还拿还要,甚至搞有偿新闻,严重…  相似文献   

17.
赵颖 《记者摇篮》2010,(4):33-33
作为一名乡镇的宣传报道员,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大记者,只能算是当地的一名土记者。没有大记者的工作量,只负责巴掌大一块地儿的宣传报道工作。根据我自己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基层宣传报道员要想真正做火当地新闻必须学会“善于挖掘”、“善于聊天”、“善于查找”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报载,召开全国“两会”期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萧灼基成为海内外记者追访的焦点。面对干劲十足但水平参差不齐的年轻记者,两位专家回答问题的情况,委实发人深思。当记者连珠炮式发问:“吴老,您怎么看待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是处于上升周期吗?”“您怎么看待中国的税收结构?”对于记者这些热切的提问,吴敬琏显出不知所云的神态,他反问:“什么叫上升周期?”“什么叫税收结构?”他还频频自言自语似地说:“什么意思?我不太懂。”对有些记者提出的问题,吴敬琏早已详细说明过了,他索性请提问的记者先去读读有关这方面的书,如有不同看法,请再找他…  相似文献   

19.
论文『版面费』,无处不在的学术腐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尊敬的张X X,您的论文通过评审,将在我刊2005年第五期上发表,原文4500字,您应交版面费500元,见款排版……”前不久,北京某大学的张老师为记者展示了这样一份“版面费”的交款通知单。“收到信,我很惊喜,想不到自己的论文能在这样一家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张老师对记者说,“但是,当仔细看过用稿通知之后,顿时就像吃了苍蝇般难受。如果是花钱发论文,那简直就是对学术的一种亵渎!”记者了解到,目前,学术期刊有一条“潜规则”:收取“版面费”。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无疑助长了学术腐败,助长了权学钱“三角贸易”的不良风气;对此,政府应加大对期…  相似文献   

20.
记者:您曾经说过“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您能解释一下吗?李希光:教授新闻学和教授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做一个好的媒介从业人员,他应该具有的最基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我认为没有一个职业比记者更伟大,他是站在一个道德的最高地,记者没有自己的私利,他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的,代表老百姓和公众,因此要投入100%的激情。因此培养记者的老师首先也要有100%的激情的投入,这样他才能感染学生,给他们以激情。老师对自己的事业,记者对自己的工作都要投入激情。记者:你对当前中国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最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