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都剌是元代杰出的蒙古族诗人,元诗坛之大家。他主要生活于元代中后期,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官场黑暗,作为地方官吏,他具有不满现实,同情百姓疾苦思想,以其诗作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作了如实反映,被誉之为“诗史”。他出生于北方雁门(今山西代县),成长于江南,接受了传统汉文化教育,以清新雅丽诗作标帜于元诗坛;同时他作为蒙古族人,本民族的心理性格,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使他创作了不少具有粗犷、豪放民族特点的诗作,为蒙汉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享有“有元一代诗人之冠”之美称。  相似文献   

2.
萨都剌是元代一位重要的汉文诗歌创作家。长期以来,关于诗人萨都剌的族别归属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尚无定论。本文将从多种角度来证明萨都剌是蒙古族诗人。  相似文献   

3.
萨都刺,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也有人说为蒙古族。祖籍西域。元初,祖思兰不花、父阿鲁赤以勋伐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人。有《雁门集》传世,存诗八百余首。在有元一代作家林中,萨都刺以“别开生面”驰骋于诗坛。其诗“流丽清婉”、“风流俊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诸体俱备”,不仅是元代诗歌中的  相似文献   

4.
元代回回诗人萨都拉与佛教人士的交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都拉是元代著名回回诗人,著有《雁门集》。他一生中游历了许多佛教寺院,和许多佛教人士有着比较深的交往,写下了不少唱和酬应之作。作为回回诗人,萨都拉在交往中实现了社会交往角色的适当转变,能够宽容地对待和理解其他宗教。这种社会交往行为对于当代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和解与交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元代诗人的昭君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君出塞的故事对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了昭君故事发生发展的历程的同时,着重对元代诗人的昭君诗的丰富内容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元代的昭君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借古讽今,借昭君胸怀,浇自己的块垒,正是元代歌咏昭君诗歌独到、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一、姓名元干文传《雁门集序》云: “君姓萨,名都刺。萨都刺云者,即华人所谓济善也,天锡其字,别号直斋。”《溪行中秋玩月序》云: “我乃萨氏子。”  相似文献   

7.
阅读和分析《雁门集》,可以对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诗歌风貌作正确和全面的解读。从诗歌内容的几个方面看,他对于下层人民生活的关注,对于征战和统治者荒淫的控诉,对于山水的描摹和个人怀抱的抒写,都能自然流露出那个特殊时代文学家的心灵苦闷和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以文学创作来说,在古代,我国各民族的优秀儿女,都曾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汉文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南北朝,《勅勒歌》唱出了鲜卑人的心声,这首诗曾被诗人元好问誉为“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勅勒川。”在唐五代,被称作“多感慨之音”的李  相似文献   

9.
作为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的诗歌对考察近代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将萨都刺诗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穷尽式的系联归纳方法,旨在考求其诗歌用韵系统,为勾勒元代语音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论认为:“诗品出于人品”。作家的个性与其文学创作的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一个作家个性的把握与对其创作风格的研究密不可分。这种理论对研究萨都剌同样适用。因各种历史的原因,现存史料中有关萨都剌生平和个性的记载甚为罕见,这给研究,把握萨都剌的个性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难。本文从考察萨都剌交游入手,力图从侧面探知萨都剌的个性。然后将对萨都剌个性所做的推断与现存史料中弥足珍贵的有关萨都剌生平的记载相印证,概括出一个较为符合萨都剌个性实际的结论,并期望这种结论能有助于对萨都剌诗歌创作风格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元代回回人萨都剌的诗作具有民族本色,其游历经商的生活经历使得诗作中亦有对于游的描写,然不同于李白游侠和庄子之游,实质还是近于少数民族的游牧,也即为生计而游,而作为用汉语创作的诗人,萨都剌的诗作又有着明显的少数民族学作汉人诗的特点。本色与模拟的交融,学效汉族诗人,诗律的尚未成熟,思想感情中的儒家内容和形式风格上的民族痕迹,这些构成了萨都刺诗歌的整体特点。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他独特的体验,孤独意识存在于每个主体的内心之中,并且它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出现在每个人身上,作为少数民族诗人的萨都剌在注重体验生活孤独的同时,会深刻而又真切地体验生命的孤独,并将孤独感注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以他特有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生命本体与生命存在的结合,他用诗歌记录了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体验与痛苦挣扎,在哀叹无人与共的孤独、知音难觅的寂寞也透露出不被知遇、叹惜流年的深沉感叹.  相似文献   

13.
人们未必知道法学史上有没有他的名字,但他清正廉明、执法不阿的凛然正气,以及执教东吴大学和法政大学时的《刑法总则》、《判例》等法学著作的行世,已足以名垂青史。对于绘画,我说不出他山水画的好处所在,但他生前曾与著名画家汤定之、余越园等画界名流组织画会,柳亚子先生也称赞他“尤擅绘事”,而且在他的感染和熏陶下,女儿成了一代著名画家。他就是著名的南社爱国诗人郁曼陀。  相似文献   

14.
"童话诗人"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他似乎是一个为诗而生的人。他8岁即能赋诗,那时候他写的"是塔松和雨珠的故事;是云朵和土地的对话;是瓢虫和蚂蚁的私语"。1 2岁时顾城辍学放猪,于"文革"中正式开始了诗歌写作,虽然那时是在"地下"。1 979年他在《今天》发  相似文献   

15.
隋炀帝是一个暴君,但他却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在文学交流融合的时代,南北诗风在他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历来治文学史者多怀疑<野望诗>非隋炀帝所作,但从考查其记录流传情况,可知是诗当为隋炀帝作无疑.它是隋代独一无二的杰出之作.  相似文献   

16.
元代的哈剌和林(Qara—Qorum)故址在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ayimaq)额尔德尼召北。从1220年到1259年,哈剌和林作为大蒙古国的都城,云集了东西方的各色人种,境况盛极一时。1260年以后,随着忽必烈政治中心的转移,这座草原城市逐步降格为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和林宣慰司、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和林总管府、和林路和林行省治所,后来又成为岭北行省治所。整个蒙元时期,哈剌和林的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漠北地区的一个文化亮点。笔者依据各类史料,就哈剌和林教育的渊源、脉络、走势及其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草原深处的教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对草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也论萨都剌的族别问题龙德寿萨都剌是元代卓越的回族诗人,他不仅以诗词名家,而且兼通书、画,是少数民族作家中之佼佼者。他的诗词,内容丰富多彩,风格自成一家,不仅见称于元代诗坛,而且影响及于明、清,历来受到文史学界的关注。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先居住在...  相似文献   

18.
元代统治者采取优容的宗教政策,使诸宗教得以广泛地传播与发展。在那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出身于答失蛮(穆斯林)之家的萨都剌,与佛教的禅宗、律宗和藏传佛教等名僧及道教的正一派、茅山派等名道士频繁交游酬唱,其中不乏富有诗名的释道名流。其倡和诗章不仅是宗教人士与文士阶层之间交往互动结成密切友谊的颂歌,也是释道二教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反映。与此同时,萨都剌在亲密接触僧道的过程中不免受到浸染,其人生志趣和诗歌创作也表现出禅思和道趣。  相似文献   

19.
说起胡征,以前我只是知道而已,因为现代文学讲由胡风组织的“七月派诗人”,其中就有胡征.有人还怀疑胡征是否胡风的兄弟,但鉴于资料的欠缺,无从考证,只好存疑了.1994年夏,陕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作东,召开当代文学研讨会.在这次会上,我才初识了胡征.会议邀请胡征作报告,他来了.胡征并不象人想像的那种风流才子型诗  相似文献   

20.
金元之时,社会动荡,加上又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有些研究文学的人,囿于“唐诗、宋词、元曲”的成见,认为元诗成就不大。其实不然,一代有一代的文学。诗歌也是如此,每一个时代的诗歌也自有它的特色。吴梅在《辽金元文学史》中说:“飙流所始,同祖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