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反映了正统的儒家思想与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的矛盾,窦娥不是反封建的斗士,而是伦理制度下贞孝的典型,关汉卿通过窦娥形象塑造,借助弱女子的人生悲剧,谴责现实,推崇和彰显全贞全孝,以期唤回传统道德,恢复伦理,换回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2.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历来受人重视。关于窦娥形象,论者多倾向于她悲惨的命运,善良的心灵,抗争的性格。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窦娥冤》第三折,因此在教学中更突出强调窦娥的反抗精神,认为反抗是窦娥性格的根本特征,她的指天斥地和三桩誓愿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从骂官府进而骂天地,否定了封建统治者宣扬的一切秩序。更有甚者,认为窦娥寄寓了作者的反抗意识,关汉卿借窦娥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于是窦娥俨然成为反封建的斗士。笔者认为,仅就第三折而言,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恨不平,亦无…  相似文献   

3.
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不仅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而且也是世界著名悲剧之一。《窦娥冤》之所以被称为悲剧,自然与作品中塑造的悲剧人物"窦娥"密不可分。在历来的研究中,窦娥悲剧命运的探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经久不衰,究其根源则是作品中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关汉卿笔下窦娥的悲剧命运的解析,追寻女性悲剧的根源,并以此来探索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许多《窦娥冤》的研究者都持高利贷剥削是造成窦娥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的观点。但若对《窦娥冤》的内容情节、矛盾冲突、主人公命运的发展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探讨,就会得出如下结论:高利贷剥削对剧情的发展起着贯穿和推进作用,但与窦娥悲剧的形成并没有关系;造成窦娥悲剧的真正原因是元代黑暗残暴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历来受人重视。关于窦娥形象,论者多倾向于她悲惨的命运,善良的心灵,抗争的性格。因此在教学中,大都突出强调窦娥的反抗精神,认为反抗是窦娥性格的根本特征。更有甚者,认为窦娥寄寓了作者的反抗意识,关汉卿借窦娥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于是窦娥俨然成为反封建的斗士。笔者认为,仅就第三折而言,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恨不平亦无不可,但如果统而论之,说窦娥的性格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则是言过其实。窦娥的指天斥地和三桩誓愿,与作者的反抗精神,事实上仅是一种表面…  相似文献   

6.
张维利 《考试周刊》2007,(29):39-40
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以其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感天动地的艺术力量,载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学史册。它的高度艺术成就,在于窦娥这个受尽欺凌而又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的塑造。作为高潮所在的第三折,则是刻画窦娥最精彩的部分。《窦娥冤》第三折在艺术上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会文 《学语文》2009,(1):17-17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体现于情节艺术之中,剧情以人物为中心,高度集中,冲突迭起。一、以人物为中心构思情节《窦娥冤》的悲剧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作者成功地刻画了窦娥这一悲剧形象。剧中情节安排,高潮出现,都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窦娥几乎承受了封建社会下层妇女所承受的一切不幸,是封建礼教、封建更制、社会无赖等各种恶势力共同残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窦娥冤》全剧围绕一个“冤”字极力刻画窦娥的冤情。我认为,造成窦娥冤情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因素。黑暗社会、险恶的生存环境是造成窦娥冤情的外部因素。倔强、怨愤、任性的性格是窦娥含冤九泉的内在因素。《窦》剧的启示:人的性格及心态与命运息息相关,甚至有时会决定事业和前途。  相似文献   

9.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本文围绕窦娥善良和反抗的性格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来学者对元曲作品《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研究是比较充分的,无论是窦娥自身的人物形象,还是窦娥形象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意义,学者们都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存在的问题是重复研究过多,还需要对关汉卿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关汉卿自身的生活境遇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两个特别不幸的女子。一个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个是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祥林嫂的悲剧不是惨在狼吃阿毛,而是惨在封建礼教吃人;窦娥的悲剧又事出何因呢?"窦娥冤",她到底"冤"在哪里?她的冤屈为什么能够穿越时空打动当时与后世的无数观众?窦娥形象的悲剧性,值得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12.
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不仅在于社会的黑暗,更主要的是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剧本明写窦娥受恶势力的迫害而死于冤狱,暗写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明暗两条线索相交织,更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3.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倾心打造的一部代表剧作,剧情取材于东汉民间故事"东海孝妇"。《感天动地窦娥冤》作为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其中的悲剧性成因具有多重层面的解读。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个代表性的悲剧形象,深刻分析了封建伦理纲常中的"孝道"以及男权中心下的"贞洁观"对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深刻影响——男权的桎梏使女性失去独立的意识,成为父权社会的附属品和牺牲品。并且紧扣当时社会现实,真实且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混乱与残酷的悲剧时代。  相似文献   

14.
窦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的女主人公.窦娥因为不嫁恶棍张驴儿,张驴儿想出了一计要毒死窦娥婆婆相逼成亲,结果弄巧成拙却毒死自已的父亲,张驴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诬陷窦是凶手,妄图再次逼婚.窦娥在公堂上誓死不招,最后为免婆婆受毒打而屈招被斩.  相似文献   

15.
王晖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3):109-111
《窦娥冤》是关汉卿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婆媳之间的矛盾一直被人们在研究中所忽略。正是由于婆媳之间的矛盾才导致了误会的产生。即使窦娥死了,婆婆也没有因此而原谅窦娥,这种被亲人所误会所产生的悲剧,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是窦娥冤真正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是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解读作品,从作品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作者意图与矛盾三方面入手,分析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以及关汉卿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一出家喻户晓的著名悲剧,剧中主人公窦娥更由此剧成为蒙受冤屈者的代名词。窦娥作为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社会妇女的代表,其形象具有典型性,而她的不屈精神与抗争行为,更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感染力与震撼力。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冤》的主人公窦娥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是窦娥的善良品格。窦娥三岁就死了母亲,七岁时又因父亲无力偿还债务而被送给蔡婆婆当童养媳,名义上是结亲,实际上是把她当作抵押品一样地卖掉。十三年后,窦娥长大成亲,可是还不到两年,丈夫又得病而死,她还未来得及享受婚姻  相似文献   

19.
《窦娥冤》一是新、老教材中保留的教读课。窦娥临刑发出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感天动地,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而,面对窦娥的三桩誓愿。学生往往对第三桩誓愿产生质疑:窦娥为何只顾一己私利,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楚州亢旱三年”,窦娥是不是太自私了?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之"桃杌"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代表关汉卿杂剧的杰出成就.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里面在对《窦娥冤》进行主题及其进步意义的分析时解释“桃杌”说:“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