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婷 《江西教育》2005,(2):38-3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近日.听了一堂数学公开课——人教版新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9加几”。老师让学生尝试箅“9+2”.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怎样想的。老师提示,我们已学习了“10加几”,想想如何将“9加几换成10加一个数”。一会儿,学生纷纷作答。  相似文献   

3.
任辉  田本娜 《小学语文》2007,(11):42-44
本册教科书共148页,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部分组成。和旧教科书相比,“入学教育”“汉语拼音”“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在教科书中所占页数比例略有降低,而“识字”和“课文”两部分的比例却有大幅度的上升。如,入学教育由3.8%降到2.7%,汉语拼音由31.5%降至25.7%,口语交际由6.9%降至4.1%。[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中的例1和例2。  相似文献   

5.
胡耀云 《广东教育》2007,(12):149-149
教学片段一:情境创设生活化 在教学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老师听说:咱们班上有个小朋友今天生日,请这个小朋友站起来接受大家的祝福,好吗?老师有个小小的礼物送给你(卡通小图片),喜欢吗?为了庆祝这位小朋友的生日,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23页有“船飘到台湾”的用法。对此,笔者认为不妥,船到台湾,只能用“漂”,不能用“飘”。  相似文献   

7.
笔者听了有关“可能性”的两节课,内容在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页和三年级上册第84页,形式都是摸球游戏,教者对教学结果的处理引起了听课教师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张军  张爱芳 《山东教育》2005,(25):43-43
“数一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数感。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例2.  相似文献   

10.
[背景描述] 《游子吟》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千古佳句。本课的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诗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母爱;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杨老师进行大胆地尝试,把它放在三年级来试教,而且效果相当不错。执教过程中,有的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老师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这节课没拍成录像参赛太可惜了。我本人也被她那精美的语言,精彩的表现所震撼。我想:优美、多样、恰当的评价语,真的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也许是本节课成功的秘诀之一吧!  相似文献   

11.
李芹 《湖北教育》2005,(11):36-37
《可能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现象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新接手这个班,第一眼看到王飞,我就预料到自己会被无尽的麻烦缠上。不出所料,刚一提及大名,几乎所有高一的班主任都能数出他的"劣迹"斑斑:迟到不算他的问题,公然对抗老师是他的喜好,单挑独斗只是他的运动,聚众滋事才是他的特长……这一年级无人敢惹的"老大"就是他!  相似文献   

13.
李慧 《陕西教育》2006,(7):44-4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朱菊 《江西教育》2007,(7):18-18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 师:小朋友,今天我带了一些实物图片,想看吗? 生:想。 师:待会儿,你们看到什么图片,就大声地说出它的名称,好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9加几”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3~84页的内容,它是教学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本节课我尝试运用讲故事、编儿歌等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准备练习”这一环节中,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4—35页。  相似文献   

17.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本文试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搭配》一课为例,谈谈自己运用“再创造”策略开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使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课前准备:1.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积木、印泥、学具袋、贴画等具。2.教学课件多个。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路路参观科技馆后想到的问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到了科技馆,看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我还把们画了下来(课件出示)。这些机器人的脚可有意思!回家以后,我在想这些机器人留下的脚印会…  相似文献   

19.
何家良 《云南教育》2005,(25):39-39
“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分类,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使学生“有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王颖 《天津教育》2014,(2):50-51
本节课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分类”知识的学习过程并非是现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过程,而是一种思维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学生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摆物品动作慢,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产生课堂秩序混乱,造成课容量明显减小。那么,如何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做”的数学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