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月才 《陕西教育》2011,(10):54-54
“教为学服务”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需要总是第一位的。教师教学之中所要做的就是必须正视真实的学情.课堂中才能体现真主导,让学生真学习,得到真实的发展。高效源自“以生为本”,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关注学情。认真倾听和观察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才能实现高效。  相似文献   

2.
“据学而教.顺学而导”已经成为当下许多教学模式的理念之一。这里的“学”有了解学情的含义,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求教师读懂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怎样“读”学生呢?最近的两次听课经历,让我对此有了一点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周海荣 《广西教育》2012,(21):39+41-39,41
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学习的重要场所。如何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为学生营造“学”的气场,是一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营造“学”的气场,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呢?  相似文献   

4.
朱国松 《江西教育》2022,(40):35-36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分层作业应运而生。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分层作业的关键指标,通过精编习题,建立题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积极的反馈与指导,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建立尊重个体差异的相对式评价、激发动力的螺旋上升式评价、认识自我的多元化立体式评价等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羊剑 《四川教育》2013,(11):33-33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把应有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但是这样的课堂并非要抛弃教师的指导,相反更应该发挥好“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服务。如何让教师的“导”高效起来呢?我认为把握导的时机很关键,教师的“导”一定要为学生好学而导,要为学生扫清学习中的障碍,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予以帮助,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6.
谢娟红 《宁夏教育》2009,(10):51-51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限于老师的“教”或让学生“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要想扎实推进“双减”工作,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必须提高认识,立足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新数学作业设计理念,布置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以精准的、适合实际学情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让学生达到减“负”不减“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数学作业,让每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学语文是需要感情的。麻木的人只会学死板的语文,当然也学不好语文。语文教学更要讲一个“趣”字,一个“情”字,一个“活”字。我们常常高喊让学生去感悟、去感知、去体验,但我们往往少了些耐心,少了点童心。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四自”是让学生学会“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自联想”,“一导”,即教师的指导。其基本特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自一导”,“自”是主体,“导”是关键,它要贯穿于“四自”的全过程,能不能“自”出成效,要看“导”得如何,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因学而教,顺学而导”是当下众多教学模式的理念之一。这里所说的“学”,指的是了解学情的含义,简言之,就是要求教师读懂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读懂”学生,我想从上学期的两次听课谈起。  相似文献   

12.
一、构建“生命”课堂,尊重个性差异 生态教育认为学生不仅是认知体.更是生命体。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而且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教师应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营造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氛围,让个体的心灵得以舒展。  相似文献   

13.
黎平 《广西教育》2016,(5):83+90
“助学”理念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以导启学,以练促学”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助学”理念,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感悟。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恰当地点拨和引导学生,避免越俎代庖。“助学”的过程实际就是既要保证教学进度的有序前行,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本中含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靠“学”。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学好、学活课本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导“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回归课本”,必须使学生对课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认识到课本是学习的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如果课本没有学好,就想另辟蹊径,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形成不良的学风及对…  相似文献   

15.
“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个概念确定了教师学生的关系——“导”与“学”。以“导”引“学”,以“导”助“学”,以“导”督“学”,以“学”促“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始终要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为“学”服务,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6.
李启阳 《考试周刊》2012,(39):78-79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这样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学为中心",我们要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更要做好"教"与"学"的对接,不能顾此失彼。"以学为中心",切忌形式主义,要让课堂上的"教"真实对接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做甩手掌柜,而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不应囿于教学的经验,思维定势,而要依据学情,"因学设教"。"教"与"学"的适配和对接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为中心"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分层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我们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与目前比较流行的“以学定教”等诸多类似教学模式比较.“以学施教”四环节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是从教与学全过程探索如何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态势.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倾向作为“施教”的起点.更完整地体现对教与学全过程高效化、有效化的探索.更关注尊重学生生命体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着眼于“导学”,教会学生学习,更关注教与学的互动与生成.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充分体现“生本”和“全人教育”理念.施行“适宜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邓水胜 《广西教育》2006,(3A):38-39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重心从“教”向“学”转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导为教,寓导于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