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性别教育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合乎科学、合乎时代要求的家庭性别教育是必要的,其关键在于家长应树立性别多元化的性别观念,克服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的刻板印象,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双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双性化人格对于儿童认知、情绪、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双性化”或“双性化人格”成为顺应新时代性别角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家庭教育这一言传身教的主阵地中实施双性化教育更是势在必行。立于双性化视角,透视双性化教育对于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涵义和必要内容,并从打破旧有认知、树立角色榜样、创设发展环境三方面提出家庭实施双性化教育的关键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离异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合力教育理念,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离婚的人群中,有不少人认为离婚是大人的事,与孩子关系不大,然而,这种想法导致的结果恰恰是忽视了孩子的感觉,给孩子造成各种伤害。孩子易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的偏差。离异父母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科学地教育孩子呢?  相似文献   

5.
“嘘!”同学们都用食指贴着嘴唇,相互提醒保持安静。“他可以从那个窗户看到你,还是赶紧换一个地方吧!”我轻声对藏在桌子底下的男生说。“Arrigo先生,你锁门了吗?”一位女生紧张地问老师。“我锁了。别担心,现在大家安静!”  相似文献   

6.
不可忽视孩子的性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遵循着“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原则。那么,男孩是什么样,女孩又是什么样呢?在老师、家长心目中,理想男孩的标准是勇敢的、坚强的、有竞争能力的、果断的、有控制能力的,理想的女孩则是文静的、纯洁的、漂亮的、温柔的、顺从的。其实,每个人除了自身的自然性别之外,还有一个社会性别。自然性别也叫生物学性别,是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生理差异。社会性别则指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异而形成的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期望、要求和限制。一些研究者指出,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所在的江西省都昌县是个有7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如今每年都有20多万剩余劳动力,他们基本上是青壮年人,或夫妻一方外出,或双双外出。他们的孩子正是学龄青少年,有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养,有的寄居在亲戚朋友家。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这样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这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老师们坐在一起聊天,经常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起自己班里让人感到束手无策的“调皮”孩子,而且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每个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或几个让老师头疼的“调皮”孩子。  相似文献   

9.
吕新辉 《班主任》2013,(12):44-45
大家都说小杰是我们班的奇葩。他身高、体重在班里男生中数一数二,可走起路来却一扭一扭,像风中杨柳;讲起话来挤眉弄眼、搔首弄姿,更被女生们戏称为“伪娘”。  相似文献   

10.
年轻老师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说学生笨,讨厌笨孩子。  相似文献   

11.
欧阳秋琼 《中国教师》2014,(Z1):165-166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性别人格教育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出来,而双性化人格教育对传统性别人格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双性化人格教育不仅受到父母家庭性别教育的重视,成为未来性别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来还有可能成为正规的学校课堂教育。因此,本文就成功塑造孩子的双性化人格,提出了一些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对双性化人格教育存在的质疑和困境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徐静 《班主任》2013,(3):24-25
“老师,您别再管他了,他简直不可救药,随他去吧!”晚上八点半,终于等到小翔母亲的电话——孩子找到了,正在广场边打台球。放下电话,我不由深深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家庭的原因,出现了一大批的“问题孩子”,这类孩子,让教育工作者面临挑战,如何教育好这类孩子的问题很现实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及时引导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能认真完成学业,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们课题组于2014年申请了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孩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该课题被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14年8月批准立项,基于给课题的研究背景等方面,现就将课题组研究过程中对于农村特殊家庭孩子在教育方面发现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归纳研究,下面就将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家庭及其社会功能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中家庭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经历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家庭的教育功能在家庭与社会发展变革的联系和作用中发挥着重要功效,以不断满足人们生存和社会适应的各种需要以及适应和改变社会环境的需要。在家庭社会功能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人们依然在不断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即接受均等的教育,尽管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认识和努力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传统、观念上的差异,但是追求和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仍是社会各级各类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之一。以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理论为依据来反思和分析传统家庭社会功能发展中所充斥着的男性中心思想和意识,可以重新审视家庭社会功能变迁对教育机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思考并解决家庭社会功能发展和教育机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努力促进社会教育机会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俞雪芽 《家长》2010,(7):26-27
家长:老师,您好!我的孩子胆子很小,不爱和同学交往。在学校里除了听课,常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玩手机。老师已经多次找我们,我们也和他谈了很多次,但都没有效果,急得我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17.
潋艳  夜雨 《教师博览》2012,(10):40-42
张君莉女士是一位瑞典籍华人,她无意间将女儿送进了一家叫埃加利亚的幼儿园。事后她惊讶地发现,与一般幼儿园不同,这里的教师刻意模糊性别界限,让孩子们"自由"成长。这是张女士讲述的女儿在"无性别"幼儿园中逐渐成长为一个自由、快乐、独立的"女子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侯玉霞 《山东教育》2007,(11):16-17
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 刚当初二·六班的班主任时,我发给学生一个表格,让学生把自己的有关信息填上,看着孩子们填的出生年月目这一栏,我心里不禁一动:这些孩子年龄大多在十二三岁,和我的女儿同龄,我是他们的老师,也可以做他们的母亲,他们也需要我的呵护和鼓励,那么,我怎样做才能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吴昊辰 《教育》2007,(8S):36-39
“谁愿意天黑了还自己一个人玩耍/没有妈妈在门口大喊着名字回家/谁愿意爸爸缺席家长会/没有了喜怒分明的表扬与打骂//我有爸爸/我有妈妈/他们都在城里/一直生活在我外面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20.
晏红 《家庭教育》2006,(4S):30-31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迷,旁观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