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即孢子萌发后的原叶体,平时难以发现,需人工培养,现在介绍一简单培养方法如下: 一、采集成熟的孢子从野外或盆栽的蕨类上采集孢子。蕨类植物孢子小,一般都聚生成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在孢子成熟时用手搓摸着生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的叶片或羽片,会有棕褐色的粉末状孢子散出。采下这些部位,放于纸包内风干,并再采一份标本压制,鉴定后可知道培养的是哪  相似文献   

2.
水霉菌分离纯化及其有性孢子的诱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霉菌(Saprolegnia. spp)的分离纯化及其有性孢子的诱生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油菜籽、小麦粒、玉米片、葵花仁、花生仁、辣椒籽等材料作为饵料。其中玉米片诱生水霉菌菌丝体及游动孢子囊所需的时间最短,但易被腐霉菌(Pythium. spp)等杂菌污染;油菜籽诱生菌丝体及游动孢子囊所需时间最长,但菌丝体生长良好并能诱生出有性孢子。先用油菜籽诱出菌丝之后再添加玉米片,有利于藏卵器的形成。菌丝生长及游动孢子囊产生的适宜温度为25℃,藏卵器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  相似文献   

3.
细极链格孢是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菌。文章观察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及其侵染铁皮石斛叶片过程。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发育速度较快,通过伤口侵染寄主植物,并能在叶片上萌发、生长和定殖,从而引起病害。分生孢子于12h时萌发,24h形成菌丝,第3-4d产生孢子梗,并在其上着生链状分生孢子,第5-6d时产生大量菌丝和分生孢子,并布满了整个伤口组织。  相似文献   

4.
实验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实验的成功与否。对观察叶片的结构、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观察花的结构、观察枝芽的结构、观察鸡蛋的结构、观察血液的流动等实验的材料进行改进;对观察霉菌的结构、观察蝗虫、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探究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模拟呼吸运动等实验进行创新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简单、高效地分析室内墙面霉菌污染成因,首先利用数值方法获得室内墙面温湿度数据,然后利用WUFI-Bio软件预测室内墙面霉菌孢子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霉菌孢子初始水分含量高低只会影响孢子萌发前的吸水速率,对孢子萌发的临界水分含量并无影响,且对萌发时间的影响也很小.在秋冬两季,由于室外环境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导致孢子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葡萄霜霉病病叶的保存试验,结果表明:在0℃以下保存可以长时间保存病叶和病征,但存在孢子囊变形率高、叶片组织离解腐烂的问题。在100% 常温下保存,材料腐烂和杂菌生长都很快;在100% 10℃下保存,尽管杂菌生长少,但材料腐烂快;在(100%、80%、60%) 2℃下保存,腐烂指数增长慢,叶片组织不离解腐烂,杂菌少,而孢子囊变形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寒冷的早晨,当天晴时,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地上、房顶上到处覆盖着一层薄薄的似雪的东西,这就是霜。那么,霜是怎样形成的呢?霜跟露水一样,也是在低层空气里形成的。只不过,霜在寒冷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风力机叶片在不同湿雪结冰质量下模态参数的变化情况,通过仿真模态和试验模态相结合的方法,对风力机叶片进行覆冰试验和覆冰叶片模态试验,并对相同质量的湿雪结冰和霜冰结冰叶片的固有频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湿雪结冰叶片仿真模态和试验模态的前四阶固有频率值误差均在9%以内,振型特性相符.随着湿雪结冰质量增加,叶片各阶固有频率逐渐降低,模态振型特性不变,叶片各点的振幅逐渐变小.在相同覆冰质量下,湿雪结冰比霜冰结冰使叶片固有频率的变化更大.湿雪覆冰质量为1.35 kg时,叶片基频比无冰状态降低14.22%,叶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共振损坏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培养和观察霉菌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霉菌的菌丝粗大而有分枝,在固体基质表面生长时往往是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较厚的一层菌丝体。为了避免在制片过程中菌丝相互缠绕与断裂,故观察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常常不用挑取法,而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或皿盖上贴玻璃纸培养法。前一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因营养物质充足,在纸上生长的菌丝密而多,而且它们也不在一个平面上,以致影响观察效果。皿盖玻璃纸培养法营养物质少,限制了菌体的生长,只有极少数孢子能萌发生长成菌丝体,而绝大多数孢子萌发后即停止生长,不能用于观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滤纸与玻璃纸沾培养基贴于皿盖上的培养方法制作霉菌载片标本,取得了良好的观察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菌种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  相似文献   

10.
波尔多液又称硫酸铜-石灰混合液,是防止葡萄霜霉菌的特效药剂。根据不同用途,波尔多液的配料比不同。  相似文献   

11.
种子传播是指种子以某种方式离开母株到达适宜生境萌发成苗实现定居的过程.种子传播方式有主动传播、被动传播,后者有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人类活动传播.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境有与此相适应的种子传播方式,种子的形态结构特点常与其传播方式相适应.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传播种子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这对维持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秋决     
瓜藤古人"秋决",有他的道理。因为春天万物萌发,夏季草木蓬勃,为了不违背天理,就算开春判死,也要等到暮秋行刑。大自然的肃杀,是由老天执法的。入秋之后可,能因为日照渐少,也可能因为气候转凉,就算有秋老虎,热得如同炎夏,植物们也会露出死囚的惶怵。最明显的是瓜藤,还没进九月,已经泛上一层白霜,那是种灰霉菌,在毛茸茸的叶子上繁殖。原本翠绿的叶片也就一寸寸沦陷,变黄变脆,到最后甚至一碰就碎,轻轻一攒,便化作一杯灰。  相似文献   

13.
梨黑星病的防治梨黑星病,是梨树的一种重要病害,流行很普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新梢。叶片受害,多在叶背靠近主脉处产生淡黄色病斑,病斑上生有黑色霜,严重时,病斑合在一起,整个叶片背面布满黑色霉层。果实发病初期,产生淡黄色圆形斑点,病斑扩大后稍凹陷,...  相似文献   

14.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它在防治农林业害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认识球孢白僵菌侵染致病的机理,对于充分发挥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球孢白僵菌主要是通过直接穿透昆虫体壁侵染寄主的。其中孢子在昆虫体壁萌发并形成附着胞,对于真菌穿透昆虫体壁进而引起致病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研究球孢白僵菌附着胞形成的机制,对于认识虫生真菌侵染致病机理,十分必要。而探讨附着胞形成的理化因素,是研究附着胞形成机制的前提。基于此,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营养物质、昆虫翅膀以及pH值对球孢白僵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以期了解影响附着胞形成的理化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的氮源对球孢白僵菌的萌发与附着胞形成有较大影响。球孢自僵菌在酵母浸膏中的萌发率及附着胞形成率比较低,而在蛋白胨中的萌发率及附着胞形成率比较高。在蛋白胨中,随着浓度的下降,球孢白僵菌的萌发率呈下降趋势,但同时其附着胞形成率呈上升趋势。如在2%浓度下,36h时球孢白僵菌的萌发率为99.8%,但未观察到有附着胞形成;在O.002%浓度下,36h时附着胞形成率最高,为63.4%,但它的萌发率却只有54.3%。球孢白僵菌在昆虫翅膀上的萌发情况较好,除蚜虫翅上的萌发率不高外,其余的均达90%以上,但其附着胞形成率却不一样。白蚁翅上的附着胞形成率最高,达31.2%;蜻蜓翅上的次之,为17.4%。在试验过程中,一直未在蚜虫翅上观察到有附着胞形成。pH值对附着胞也有较大影响。在蜻蜓翅上,pH值7.73下的附着胞形成率最高,为17.9%;pH值8.18下的次之,为17.2%。在豆娘翅上,情况不尽相同,pH值6.98最适合附着胞的形成,形成率为19.1%。  相似文献   

15.
在气象学中,霜和霜冻的概念是不同的。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屯左右,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后而在物体表面形成小水滴,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至0℃以下时,就会形成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它是一种天气现象。霜的出现既与温度有关又与空气湿度有关。应该指出的是霜本身对作物并没什么危害,而生成霜时的低温冻害才是危害作物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6.
初中《植物学》教材“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挂图来演示的,但现行的各版挂图对于萌发的结果表示得不很清楚,如菜豆种子的“胚芽、胚根、胚轴”几个结构及在萌发过程中分别形成的“叶、大部分茎、根、小部分茎”等内容,挂图上都没有区别出来。为了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我们制作了  相似文献   

17.
新编中师生物学教材第一册实验三是“观察铁线蕨的孢子囊和孢子”的实验。为使本实验观察清楚、效果好,笔者在选材和观察方面作了尝试,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选材上尽量采集孢子囊群成熟且大而多的植株,如水龙骨科的一些植物。现在许多中师  相似文献   

18.
真菌接合孢子囊的形成及特征观察是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之一.采用蓝色犁头霉"+"和"-"菌株为实验菌种(取代以往常用的匍枝根霉),并以"八"字型划线接种,同时拍摄了该菌种形成接合孢子囊的5个生长阶段典型特征的显微镜照片用于实验教学,不但减轻了以往匍枝根霉孢囊孢子等易污染实验室环境的现象.也避免了该菌种对培养温度较敏感、常易引起实验结果不理想的状况.同时使学生知识学得更活、更扎实,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而提高了该实验教学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根霉由分枝状无隔菌丝组成,它的菌丝体由匍匐菌丝组成。接触培养基处向下分枝形成假根,向上生出成群的孢囊梗,是一种食品污染菌。在很多教科书中采用水滴法对它进行观察,结果是菌丝、孢子囊梗和孢子混合成团,难以观察到形态。本文通过插片法和埋片法观察根霉形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9种化学药剂在田间常规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与球孢自僵菌的相容性好于杀菌剂.杀虫剂除尽、康夫、甲维盐、铁沙掌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小,混用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小于43%,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79%、11.11%、17.73%、26.57%,且产孢量均高于对照,因此与白僵菌相容性较好.杀菌剂美生、甲霜灵、新霜疫克、百菌清及杀虫剂强棒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产孢量低,因此与白僵菌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