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媒体从业者的优势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从业人员数量在75万人左右(不包括互联网和出版社等单位),其中女性人数占总人数40%以上。她们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95%以上;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截至2007年11月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楚天金报,一线女性采编人员达45名,占采编人员总数的41%;而同属该集团的《城市情报》杂志,女性采编人员占采编人员总数的比例高达85%。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期刊集团?笔者个人观点认为,期刊集团应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1.传媒实力。必须拥有5种以上的期刊(最好有一份报纸),同时有一种品牌期刊。 2.经济实力。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沿海地区年利税在5000万元以上,中西部地区年利税在3000万元以上。 3.人才实力。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中高级人才。刊社正式岗位采编人员,具有副高以上出版系列职称者,占总数20%以上;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有各类中级职称以上者,占总数20%以上,并要有高级职称者。  相似文献   

3.
《廊坊日报》创刊于1956年,目前,有机关工作人员和编辑记者120人,采编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占50%以上。报纸日发行量12.2万份左右,是廊坊市发行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我省文博系统职工总数约有1778人(商洛、汉中约有200人,西安市约600多人未统计在内),其中业务人员1066人,约占人员总数的60%。整个文博系统的文化构成情况是:研究生23人,约占人员总数的1.4%;本科生182人,约占人员总数的10.2%;专科生228人,约占总数的12.8%;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总计为433人,约占人员总数的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发布统计数据表明:到今年1月底,我国持有新版新闻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约达15万人,目前,我国记者队伍呈现出中青年多、高学历者多,女性从业者多的鲜明特点。在这近15万名新闻记者中,98%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最多,为64%;大专学历者其次,为20%;硕士学历者占13%;拥有博士学历的占1%。记者队伍中20~30岁的青年人最多,占29%;30~40岁的中青年人占27%;40~50岁的中年人占24%;50岁以上者只有20%。新闻队伍的年轻化,由此可见一斑。我国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高达41%。其中尤以期刊记者中女性最多,在已经申领新版记者…  相似文献   

6.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地市级报社普遍感到采编一线力量薄弱,又因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无法增加人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充分挖掘报社内部潜力,调动报社科室(部处)行政干部和退休采编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有效办法.(一)各地报社大都设党务、行政等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行政干部,特别是负责干部,有不少来自采编部门.至于退休的采编人员,都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行政干部和退休人员是报社宝贵的采编人力资源,挖掘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我们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充实采编一线力量的一项任务.下面不妨举几例来看:广西右江日报社的纪委书记曾义明,在担任纪委书记和代管报社办公室的工作中,依然坚持写稿.1995年,他先后三次到田阳县出差办事和参加房改工作会议,采写新闻稿件14篇.这些稿件除在《右江日报》全部见报外,还被《广西日报》《广西经济报》《广西科技报》《广西林业》等报刊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江西鹰潭日报社的原总编辑程关森.退休以后,仍笔耕不辍,每年发表的作品达10万字以上,并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已出版两本新书.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解决采编一线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提高两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据1988年《中国档案》第2、3期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提供的数据,截止1996年,全国列入统计范围的档案机构共有专职人员91596人,其中女性共59299人,占64.7%.显然,目前女性馆员占总人数的60%以上,已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专业队伍,分布于全国各级档案机构的各部门,正日益起着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已经正式公布。《规定》提出了对新闻采编人员全面、科学、严格管理的明确要求,提出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应当和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思想性、政策性很强,针对性、操作性也很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治本之策。《规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闻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对新闻工作者的关心爱护和殷切期望。人民日报社全体新闻采编人员要认真学习《规定》,全面贯彻《规定》,做执行《规定》的表率。一、统…  相似文献   

9.
出版要闻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部署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开展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工作的通知》(新出联[2002]19号)和《关于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实施工作的通知》(新出厅字[2003]6号)的有关精神,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培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刊》2008,(2):52-54
致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广州日报》都是引领中国报业改革与发展的开路先锋,我们在竭诚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开创了中国报业无数个第一。今天,我们向社会各界公布《广州日报采编行为准则》,这又是中国报业的第一次。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我们认为公信力是《广州日报》最为宝贵的资产,是《广州日报》稳居全国报业市场第一住的法宝,更是《广州日报》能够赢得广大读者厚爱的根本。公信力来之不易,毁于一旦却易如反掌。只有《广州日报》每一个采编人员都为公信力负责,才能使我们的报纸影响力不断得以提升。提升《广州日报》的公信力,一方面,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使我们所有采编人员都能够自觉地恪守职业道德与工作准则;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来自外部的监督,希望读者、与《广州日报》发生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了解我们的工作准则,并据此对《广州日报》及其采编人员进行全面监督。  相似文献   

11.
亦川 《现代出版》2007,(2):62-62
日前,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京召开,复旦大学出版社葛剑雄教授主编的《中国人口史(1-6卷)》荣获历史学一等奖,裘锡圭教授的《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荣获语言学一等奖,获奖图书占一等奖(全国共26项)总数的8%.  相似文献   

12.
3月下旬,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树立新闻媒体良好形象、促进党的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规定》,全面贯彻《规定》,做执行《规定》的表率。  相似文献   

13.
《淮纺周报》十分重视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今年年初制订全年学习计划时,一致将《新闻三昧》定为采编人员业务学习必读教材,并制订了学习计划、学习办法。每期《三昧》一到,大家先分头自学。报社每月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新闻     
我国新闻采编人员越来越年轻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记者从中国记协获悉,目前我国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在15万名持有新版记者证的新闻记者中,绝大多数为中青年,其中20至30岁青年人最多,占29%;30至40岁中青年人占27%;40至50岁中年人占24%;50岁以上者只有20%。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规定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些热点问题该不该报道?如何报道?这无疑是新闻采编人员最感头痛的问题。前者涉及到采编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后者则关系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消息《就业竞争激烈择业观念变化武汉市一批大专毕业生自愿当上清洁工》(见1月13日《新华社新闻稿》),在主题和角度的选择上都不够妥当,笔者读后颇有感慨。这篇消息所述事实无疑是存在的。但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国家花费大量  相似文献   

17.
《业务广角》是今年《新闻战线》推出的新栏目,面向一线采编人员,采、写、编、评尽融其间。设有《采编一线》、《新闻幕后》、《记者思考》、《编辑一得》、《评论评析》、《好栏目推介》、《采访心语》等子栏目。该栏目开设以来,受到新闻界特别是一线采编人员的广泛欢迎。从本期起,本刊与钱江晚报合办这个专栏。希望一线采编人员踊跃来稿,与我们一起共同把《业务广角》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周历历 《视听纵横》2007,(3):119-120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新闻采编人员中,女性采编人员(以下简称女记者)的比例已达到41%,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加入到新闻传播行业中,她们凭借女性的细腻和不亚于男性的能力构成了新闻采访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让"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这句所谓的名言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陈洪 《新闻采编》2005,(3):45-46
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为加强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据,对解决当前新闻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2003年辞书质量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抄袭(一)抄袭情况1.封面《中华辞海》封面几乎完全抄袭《新华词典》(见下页附图),《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封面模仿《中国大百科全书》。许多语文词典、字典的封面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甚至连商务印书馆的馆标(像一本打开的书的图案)也模仿,并放在同样的位置上。2.正文多数语文词典抄《现汉》、《新华字典》;其中的成语则抄自《中华成语大词典》等成语词典;英语词典则抄《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汉英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等。有一本《汉英词典》抄外研社的《汉英词典》达90%以上。3.插图《中国儿童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