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淑英 《江西教育》2003,(12):25-25
党的十六大报告突出地提出了民族精神问题,而历史教育为民族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的弘扬提供了最基础的承接面。笔者认为,在历史教育教学中,于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法,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才能将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之始终。运用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中学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时运用比较法,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鲜明直观地了解历史,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对伟大祖国的认识,加深对爱国…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渠道和有力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就逐步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思想教育的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中国现代史教育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更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素材。学习和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科学内涵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工作中的体会,在阐释民族精神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民族精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和建议。一、民族精神及其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  相似文献   

7.
张跃 《文教资料》2020,(6):101-102
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传播任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与民族精神的整合关系,并从历史课程和文化传承两个层面,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  相似文献   

9.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教育的意义 民族精神的教育是分层次的,它的核心是一个中心归属同时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国家意识,第二是文化认同,第三是公民人格,实质是族群归属。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民族精神定义为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提到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里特别要讲到的是:民族精神的实质是一个归属。讲到民族精神,首先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有中国人的意识,有国家意识,我要对中国的文化有认同。  相似文献   

10.
陆海燕 《文教资料》2012,(14):110-112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近、教育载体互补。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文章从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日常国防教育活动三方面探讨高校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仅依靠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性内涵,使他们所受到的爱国主义熏陶既承续着丰厚的历史传统,又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为此,必须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清晰、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及其文明发展,进步所负担的崇高使命,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赋予自己的具体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认同包含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等。在全球化时代,我国中小学实施国家认同教育,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政治认同、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认同、通过历史教育强化历史认同。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优秀文化认同教育入手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的内在要求,而回到相似的历史经验中寻求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则是其重要路径之一。梁漱溟等人将中华文化的根基搁置于乡村社会进而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推进乡村建设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其为鉴,在国家倡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统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当下我国的乡村建设一要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强化文化认同教育、寻求乡村文化自信困境的突破;二要着力培养“扎根乡村”的教师,为乡村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人才保障;三要在立足于中华文化根基下理性对待他国乡村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4.
Educational provision in pluralist countries is often expected to address the competing concerns of social cohesion, equal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Central to these concerns i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promote a core of shared values running parallel to other and more diverse feelings of ident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ritrean cultural identit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 review of relevant educational provisions in pluralist societies. In an effort to maintain a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the goals of cohesion and diversity,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Eritrea offers access to a common culture and to a variety of specific cultur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initiatives are discussed in four distinct but not necessarily mutually exclusive educational components of cultural identity, that is, the curriculum, textbooks, teachers and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general school ethos.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构建文化引领和渗透相统一、文化教化和践行相统一、文化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文化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价值的主体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含着教育、历史、科研、旅游等多重价值,其中教育价值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体价值。但是从现在的一些现象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体价值——教育价值已经严重缩水。因此深入分析教育价值缩水的原因,开辟一条引导教育价值回归本位的道路,打造新时代的教育基地,就成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独特文化气质和品格;从区隔的意义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它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身份,体认着西方的文化认同感。韦伯将资本主义精神置于现代性的场域中进行辨证地审视,从新教伦理中演绎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溯源,从而确认了资本主义精神的理性本质,并开掘出一种韦伯式的论证风格。这无疑奠定了韦伯的经典学术地位和不朽的韦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作为红色革命的老区,有着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于传统的名山大川的旅游形式而言,红色旅游发展年份不长,更多的是依托当地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创立、发展起来的。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一个好的红色旅游项目需要对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再加以科学的包装,用朴实、平和的语言,来讲述高尚但又纯粹的政治内涵,要将革命历史材料演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加强和完善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整理与保护,努力实现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远超过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盲目扩张此专业违背产业发展规律和客观现实.由于文化产业学科体系短期内难以确立,宽与专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定位与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传统学科教育模式缺乏产学研合作机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意空间和专业认同感的建立.以上问题若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有可能阻碍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和创意人才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