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清末法学大家,沈家本有着较为丰富的刑事审判法思想。他主张仿效西方,在我国构建专门的审判机关体系,设立陪审制度,废除法堂刑讯,并呼吁对审判官进行职业教育和严格选拔。沈家本的学术思想和修律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刑事审判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模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清代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城市发展的巅峰期,在城市数量、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城池建设等方面均代表了农业时代城市发展的水平和特征,在清代诸省当中,四川以疆域广大、地形复杂而著称。城市绝大部分均是在清初社会经济恢复以后重建起来的,在城市形制方面全面继承了明代城市建设的成果并有所发展。本文廓清了城市规模相关概念和衡量标准,对清代四川各府州县城市规模的等级构成及其地域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清代四川城市发展和空间规模的区域性特征,结合大量个案对城市规模的主导因素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以地方城市的实证研究对我国古代城市规模研究的资料与方法、城市规模与城市行政等级的相关性、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蓓 《寻根》2010,(5):19-24
<正>清代地方实行省、府、州县三级政府的管理模式,州县是最基层的政府机构,是皇权的一种延伸,在整个地方行政体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汪辉祖在《学治臆说序》中指出,"夫天下者,州县之所积","自州县而上,至督抚大吏,为国家布治者,职孔庶矣。然亲民之治,实惟州县,州县而上,皆以整饬州县之治为治而已"(汪辉祖:《学治臆说序》,载《官箴书  相似文献   

4.
清代四川经济在战乱之后的复兴和发展,与大量移民入川和其较高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入川移民数量历来说法不一,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考察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对移民素质进行了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5.
漫话国子监     
邸永君 《寻根》2005,(3):57-59
北京国子监,自元代至清代,曾是国家最高学府。因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府州县各级官学亦归其统领,故而它也是国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其衙址在今北京内城北部的成贤街,与孔庙相邻,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距今已逾700年。当今所存之建筑和规制形成于明代永乐时。明洪武时,太祖于南京建国子监,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相似文献   

6.
座落在峨眉山麓报国寺凤凰湖畔的峨眉山博物馆珍藏了许多佛教物,其中有一批藏传佛教遣像,如清代的宗喀巴大师像,通高7.5厘米,肩宽5.2厘米;清代的绿度母像,通高14.7厘米,肩宽10.3厘米;清代的喇嘛塔,通高53厘米,座宽15.5厘米,等等。这些造像来源于峨眉山各个寺庙,它作为实物见证,足以说明峨眉山与藏传佛教之间有着相互交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7.
江永女书是清代的文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哲兵 《寻根》2001,(4):19-25
关于女书的时代和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它与甲骨有密切的关系,是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古字;有人说它直接继承了史前刻划符号,由原始社会演变发展到今天。笔通过对女书的作品、物件、传人、史志记载等方面研究探讨,认为女书是清代的字。  相似文献   

8.
<正>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来,日本对华认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情感认知主导下的友好合作(1972—1992);战略防范视域中的互动博弈(1992—2012);竞争协调转换期的战略制衡(2012—2023)。纵观中日关系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日本对华决策的行动逻辑缘起于思想层面的对华认知,是建构理性互动的客观认知还是基于充斥偏见的主观误读,通常会推动中日关系走上“合作”或“对抗”的迥异发展路径。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认为,“复杂政治组织的行为取决于决策,而这些决策又取决于决策者的心理意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团体辅导策略在女大学生性认知偏差改组中的有效性.期望女大学生们能在团体活动中澄清不合理性认知偏差,掌握认知改组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性认知.方法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运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对20名存在不同程度性认知偏差的女大学生进行辅导.结果经过问卷调查、成员总结、自陈量表SCL-90测量等效果评估方式证明团体辅导策略在女大学生性认知偏差改组中是有效的,并且是最有效率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吴家丹青传代,艺闻南北;中国画坛,尚属罕见。此即清代吴滔、民国吴徵和现代吴宏。  相似文献   

11.
沈家本主张死刑程序应当慎重、人道和文明。在清末法制改革中,他多次上书朝廷,坚持维护死刑的核准程序,限制“就地正法”的适用范围,并尽量减少行政官员对死刑复核的干预;请求在死刑的执行方法上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并逐渐只保留绞刑一种;主张将死刑的公开执行改为秘密执行。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研究学术史的一部名著,1920年一出版就倍受读者的欢迎。在短短6万余字的篇幅里,作者对清代二百多年的学术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勾勒,涉及清代几乎所有的学者和著作,即使在今天,此书仍被认作是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相似文献   

13.
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韩国老年人与亲生儿子之间的摩擦纠纷甚于与儿媳之间的矛盾。这项题为“家庭纠纷和虐待老人”的调查是在首尔市居住的300名65至80岁的老年人以及和父母一块生活的40岁年龄段的300名成年人中进行的。调查表明,54.7%(82人)的老年男  相似文献   

14.
幺书仪 《寻根》2003,(2):52-59
要说叙述清代宫廷的三层戏台,当今带有权威意味的著作,当数周华斌的《京都古戏楼》(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廖奔的《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和丁汝芹的《清代内廷演剧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版)了。他们三家都谈到了五座戏楼的存废及年代问题,大同之中存有小异。周华斌是老一代戏曲研究家周贻白的公子,自有家世渊源的优势;丁汝芹在档案馆坐过6年冷板凳,功夫可是非比寻常;廖奔看重田野调查,也已别是一家。取个折中的说法,或许去事实不远:1.圆明园清音阁戏台,建于雍正四年(1726年),毁于咸丰十年(…  相似文献   

15.
清代相公考略吴存存从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社会上对饰演旦角的男性伶人有一个流行的称呼──相公,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个一般的称呼,其中性的含蕴上c纯粹的演艺因素要多得多,它是旧日伶人地位低贱的标志,几乎与买笑陪酒供人狎游的男色划上了等号。相公在清代人数相...  相似文献   

16.
朱熹反对直接去认识“理一”,强调只有通过认识“万殊”的具体事物,才能认识“理一”之本体。朱熹所主张的从“万殊”到“理一”的认知程序,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始于分门别类的研究并进而发展到整体综合研究的过程有相似之处。李约瑟称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朱熹“理一分殊”的思想对综合时期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曲阜孔庙建制考述曲英杰孔庙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景观。孔子去世后,孔庙首先出现于其故里鲁城(今山东曲阜),汉魏以后历代京都相沿立庙,唐宋以后又遍布全国州县。这其中,以曲阜之地孔庙历时最久,建制最为完备。唯与今相隔较远,其发展演变过程已不甚明了。经梳理有...  相似文献   

18.
竹与中国文化葛山竹,挺拔多姿,秀逸清雅,自古以来,它倍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赞美诗;清代书法家李也咏道:"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我国人民对竹有着特殊感情,其养竹、用竹的历史极为悠...  相似文献   

19.
由香港大学历史系吕元骢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葛荣晋教授合著的《清代社会与实学》(香港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26页)一书最近正式出版。该书优势互补,是两位来自不同背景的著名学者合作而成的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该书不同于其他清史著作的地方是作者把清代学术的基本特征概括成与晚明“虚学”相对的“实学”,系统地论述了其基本特点、演化过程和发展规律,并深刻地揭示了清代实学与清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内在联系,解释了清政府如何把空泛的理论付诸实践,巩固其体制与国力,使其政权能够延续至二十世纪,从而填补…  相似文献   

20.
清代漳绒、漳缎服饰在款式结构和织造技术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工艺,其所运用的起绒杆织技术和提花织绒技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丝织技术的宝贵财富。漳绒、漳缎的服饰工艺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节用观"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其在清代的兴盛得益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清代皇室的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