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正>国外农业产业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步形成的。在农业产业化的浪潮中,各国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北美、欧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业等产业,都普遍推行了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体制,有的已实行跨国经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也纷纷出现了"农、工、商综合体"之类的模式。一、国外农业产业化模式1/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模式主要有农牧业生产合作、生产资料供应合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经营管理和技术信息咨询合作以及信贷保险合作等。这种模式在欧洲较普遍,大多是中、小农户自愿联合集体加工或销  相似文献   

2.
城市合作往宅经济将成为全国合作经济中居第二位的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之一,将是覆盖城市居民人数最多的产业部门,城市合作往宅经济是实施城市人类往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是聚合有效需求的新因素。 一、合作建房最大的优势是最易为广大群众接受的形式,是聚合有效需求的最佳结合点。 合作社经济是劳动者或居民为改变生活条件或生产条件以经济互助为目的而自愿联合建立的一种经济组织。 住宅合作社是城市居民为改变居住条件而自愿联合建立的一种经济组织。按照国际建房与储蓄组织的释义,住宅合作社“是一种互相帮助,共同建房的非盈利性团体,属集体互助性质。它是以建房资金融通和储蓄、建设和管理一体化解决住房问题的合作社”。 刘少奇同志曾明确指出:“合作社应该成为主体人民所易于接受和了解的一种组织形式和一种普遍的社会制度。”“合作社经济是整个人民经  相似文献   

3.
合作经济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合作经济不是我们搞社会主义一件陌生的经济体制,而是一件比较熟悉又有着成功经验的经济形式,解放初斯的农业合作社、城市的供销合作社以及商业的公私合营都是一种合作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对当时的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人民公社以及城市的商业国有化的进程,合作经济遭到极大的挫折。  相似文献   

4.
要深刻地理解一种制度、一个产业、一种模式,就得追问:它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什么?谁会是它的受益者? 六次产业的制度设计倾向于农民利益 六次产业概念中,强调要将增值利益更多地分配给农民.农民的收益,主要依靠土地租金或入股、订单农业、合作社等途径获得. 目前,在国内某些地区的探索中,“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比较盛行,一些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始由侧重单一的技术、贮运、购销等方面的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延伸,甚至自己兴办加工企业.在此模式下,农民既是合作社社员,又是企业股东,能有机会参与多次分红与返利.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与“规范”合作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数量呈飞跃式增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大部分合作社背离了经典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其内部实行监督成本较低的"隐性利益分配机制"或"半隐性利益分配机制",异于"盈余按交易量(额)返还"的利益分配机制。本文认为,当前对规范合作社的判断不应照搬经典原则,应因地制宜、因时更改,将存在与数量挂钩利益联结机制且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自我服务组织视为规范的合作社。未来合作社发展也应分类展开,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外部因素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有条件的组织可以借鉴台湾产销班的运行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同时,政府应鼓励注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公司型合作社,以帮助合作组织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得成功与否、有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关键是看它的内部运行机制。由于我国专业合作组织尚属初创阶段,所以如何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就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的一个必须妥善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就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的构架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合作科研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合作科研开发的特征与形式 合作科研开发有广义和狭义区分.广义的合作科研开发,包括了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开发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狭义的技术科研开发,就是仅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间通过合同的方式,就某一产品、设备、工艺、技术进行共同科研开发的活动.它与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有所区别.技术转让是研究单位把现成的技术成果转让给企业,而共同科研开发的课题在研究前尚未取得成果,需要共同科研开发;技术入股是资产重组的一种形式,它需要合作单位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全面长期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共同科研开发仅就某一具体项目进行合作科研开发,是阶段性的合作,一旦项目完成合作便告结束.我们这里研究的共同科研开发,是指后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纽带。笔者以8家合作社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三重底线"理论,具体分析技术来源、社会嵌入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合作社的技术来源不同,合作社的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不同,合作社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研究在丰富和发展社会嵌入理论和农业技术推广理论的同时,对合作社如何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让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专业生产水平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产生和具体运作已在生产中延长、加粗了产业化链条,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育和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机制及其激励效应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范 《学会》2010,(1):31-35
利用对江苏155户社员的调研数据,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机制及其激励效应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社员参与合作的根本动机是产销服务的需求和市场收益的提高,绝大多数社员在利益分配方面更重视惠顾贡献的回报而不是资本回报;由于缺少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大多数社员不能通过业务惠顾获得满意的经济回报,降低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社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影响合作组织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赵鹏俊 《科教文汇》2009,(5):251-251
列宁认为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两种可能的道路:普鲁士道路和美国武道路。“前一种情况下,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容克式的经济,后一种情况下,地主阶级已不存在,农民成为农业中独一无二的代表,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农场主”。本文试图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美国武”道路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以及在工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的产权界定方式下,根据利用规模经济的需要形成了各种经济组织。特定产业中规模经济的大小和特点,决定着经济组织的形式。在农业这一产业中,合作经济组织是利用规模经济的一种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在不突破农户这一产权界定层次的前提下,利用外部规模经济,以节省交易费用和生产费用。因此,农业中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3.
所谓农业产业化,可以定义为:围绕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农副产品项目,组织众多主体参与,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活动,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的过程。其中,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追求的共同目标。在相互合作参与过程中,各方结成了较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这是农业产业化最为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王芳  过建春 《学会》2011,(1):31-3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基础,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技术、物资、资金、信息、运销和经营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方法,以香蕉产业为例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功能作用,分析其在为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促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庞咏娣 《大众科技》2008,(9):216-218
住宅合作社以独特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成为人们特别是城镇弱势群体通过互助达到自助的一个重要的组织手段。在我国部分城市房价一路攀升的今天,住宅合作社作为一种低成本的住房供应模式悄然兴起。但是,作为合作社经济的一种形式,住宅合作社具有结构松散、风险大等特点。因此,对住宅合作社法律地位的研究对引导住宅合作社走上规范化健康发展的轨道,有着一定的实际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州的农业科技体系,包括农、牧、农机、水产、园艺各部门,这个各具自身专业特长功能,又互为补充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综合体系,是建国后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始建初期的农业科技体系具有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双重职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7.
当前,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我国农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造成了极度的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所以在我国目前经济结构中关注农民,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在金融支农过程中,政府应加强政策支特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深化体制改革,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支农体系,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农民成立农民合作组织,使单个农民的弱势得以改善,更好的获得信贷支持,并将信贷资金用于劳动创业,从本质上改善自身状况。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强化支农作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金融支农弱化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一直是世界农产品的出口大国,在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有重要之席。目前,一个农民足以供养80人。美国不仅依赖于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而且先进的电子技术也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农场主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大量的情报信息,使之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情报信息对于农场主的作用显得日趋重要,并成为其事业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1 计算机的应用在经历了70、80年代电子革命之后,计算机有了重大改进。就农业方面而言,计算机可为农场主搜集众多的农业情报和储存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在自备的家用(工作现场)计算  相似文献   

19.
农村合作经济生存空间广阔。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阿荣旗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相应的产业组织形式去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这个重任。文章在有关合作社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对阿荣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控制农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算机控制农业来源于“精确农业”的概念和方法。它是应用3S技术(RS、GIS、GPS)把客观、科学的精确性引进县或大尺度的农业生产过程的一套集成农业生产技术。它的技术基础是3S技术的耦合。实施计算机控制农业除了大幅度降低投入成本外,还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美国于80年代初期提出“精确农业”或“计算机辅助农业”的概念和设想。它起源于对农场范围内,在空间上均匀地施用农业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空间不均匀性的认识。据1996年的报导,应用3S技术的计算机控制农业技术在美国已经受到农场主的广泛欢迎,计算机控制农业势将成为下一世纪的一种领先的农业生产技术。计算机控制农业的关键技术包括:①空间定位的农作物产量信息采集技术;②空间定位的土壤信息实时采集技术;①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更新技术;④空间定位的农业投入控制系统;⑤实施计算机控制农业必须开发的硬件技术。在我国及早进行计算机控制农业的基础技术储备和试验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在目前中国的农业运行体制条件下,可以在开发计算机控制农业所需要的上述单项硬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农业的集成技术的同时,选择华北山前平原的一个县,或新疆建设兵团农场或黑龙江大型国营农场,实施精确农业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