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天和汉字打交道,对我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快乐的小精灵。有时,写着写着,我会忍不住停下笔来,琢磨这由横竖撇捺组成的奇妙的汉字,细细品位它独特的韵味。看到“笑”字,我的心情便愉快;看到“哭”字,就仿佛看见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正独自流泪;看到“山”字,一座直插云天的大山立刻就会耸立在眼前;看到“旦”字,  相似文献   

2.
教师有时真像一位导演,每天导演着一出出好看精彩的“戏”。在“戏”开拍以前,如能仔细琢磨“剧本”中的每一句“对白”,关注每一个“旁白”,想象每一处“留白”。在忠于“剧本”的基础上,又超越“剧本”,这样的“戏”肯定充满灵气、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3.
点评:仔细琢磨琢磨某些企业的招聘广告,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所招聘的人必须具备“工作经验”.显然,这些企业是希望所招聘的人能够立马胜任工作。毫不客气地说,这是阻碍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一种陈旧观念,因为它只是关注人的现在,却忽视了人的未来。“工作经验”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尤其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怎么可能有“工作经验”呢?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本职是教学,当一个教师总在琢磨“怎样更好地教学”时,这个教师就已经进入了一种研究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许多话都不是用口,而是用体态“说”出来的:有时是一个眼色,如“暗送秋波”;有时是一个微笑,如“回眸一笑”;有时是一个动作,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时是一个姿式,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诸如此类的体态也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语言,它用含蓄、间接、形象的方式对人的。C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大家熟知的《挥手之间》一文,记录了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时与延安军民在机场告别的情景。登机时司又方都未说话,但通过彼此的体态———一目光交流、手势动作、身体移动,却使离别场面感天动地,愈发感人。我们…  相似文献   

6.
一个50后的教师.一个半百的老头。 30年实践探索,20年潜心研究,琢磨出“本色语文”的一点真味:于是扛着“本色语文”的大旗到处鼓吹。半疯半傻,人以为痴。  相似文献   

7.
我说的北京话,不是指普通话,而是北京的土话、老北京话。来北京工作30多年了,但对北京的一些土话,听起仍然很费劲,有时需要琢磨半天才能品出个味来。班车上有几个车皮闲聊时,冷不了地进出几句北京土话,听后都要琢磨品味半天。北京有句上话叫“死气白赖”,这4个字绝不能照字面读,而应该作“死介白例”。北京人常把这4个字用在劝人的话里说:“您别死气白赖好不好2”照此理解,“死气白赖”有认真的含义,但不完全等同,它还有过分的意思,这就要看用在哪儿了。譬如:求别人办事,为了把事情办成,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软磨硬泡地缠着…  相似文献   

8.
包昆荣 《中国德育》2005,(7):24-24,44
角色意识是德育工作者精神的眼睛,思维的路标。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扮演丰富的多重角色,有时以“家长代理人”出现,承担“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责任;有时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有时是“管理员”,帮助学生遵章守纪,养成“律己”习惯;有时又是“心理医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咨询、疏导;更多的时候以“朋友和知己者”角色走进学生中,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些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动态性,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对象,灵活辩证地运用,但不管担当什么角色,宗旨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学校开展“生本”课堂至今,老师们全情投入,因为大家深知其理念的落实对改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人因为每天有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在身,更觉实行课堂改革的迫切。所以平时也经常琢磨着如何立足于学生,让课堂高效。有时也喜欢把一些经验或是教训,  相似文献   

10.
当堂完成作业○陈文锋李晓芹(江苏省射阳县教育局)不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谈到成功“秘诀”时,都喜欢提到“当堂完成作业”。乍一听不以为然,但细细琢磨,觉得确是真知灼见。应该说,当堂做作业进行巩固,迅速反馈,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可不少老师很“珍惜”课...  相似文献   

11.
王俊 《河北教育》2009,(9):12-13
老师们,想让自己的数学课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吗?想增加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指数吗?想,当然想!对,我也和大家一样,平时没事干的时候,我就净琢磨着怎样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好点子,真可谓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瞧,为了增添数学学习的情趣,我把“魔术”的手段也借用过来了。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典型的“不管”校长。在很多时候对很多问题,我都“熟视无睹”或“反应迟钝”。有时该说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有时该严厉的,却微笑了……  相似文献   

13.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任何一个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科研才能获得内在的支撑点和直接推动力。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事实上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琢磨”和“打磨”的过程:“琢磨”依靠头脑,“打磨”依靠双手。惟其双管齐下,教师自身内在积淀的“教育智慧”才可能外化于“教学艺术”。这对  相似文献   

14.
一、个案描述小女孩叫小访,是聋哑学生,1999年9月转入本班学习。外表文静的她平时学习很用功,集体的事情也较关心,在任课老师眼里她是一个既乖巧听话又好学上进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这个小女孩性格很内向,平日里难得见她有笑脸,也不那么合群,总喜欢独自行动。有时,在做作业时会无缘无故地咯咯作笑,有时又会莫名其妙地隐隐哭泣,令人难以琢磨。经过多次交流,我又发现她还喜欢寻思,头脑中时常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幻觉,如:“爸爸、妈妈好久不见了,我想可能他们已经死了”,“以后他们死了,我心里会十分害怕”。有时她还煞有介事地…  相似文献   

15.
纸玩具的折法难易程度相差很大,有时当时学会了,时间一长,又忘了。为此,我开始建立纸工“档案”,便于查考。一些折法简单的纸玩具,只要保存一个样品就可以了。每一件放在一个信封里,在信封上写好纸玩具的名称。还有一些纸玩具,折叠方法较复杂,光保存一个样品,待时间久了,拿出来折叠时,很难琢磨出  相似文献   

16.
小小的我     
郭琪晴 《辅导员》2014,(13):115-115
我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在爸爸妈妈眼里,我有时是一个调皮的“小坏蛋”,有时又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小小的我在家里真像一个“小太阳”,爸爸妈妈一看到我就会露出温暖的笑容。每天早上,妈妈按时叫醒我,给我做早饭。到了晚上,爸爸买来水果和巧克力,一家人边吃水果边聊天,我给爸爸妈妈表演节目,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7.
谨防课堂教学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是一个来自《圣经》的故事。其大意是人的有些行为有时可能导致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形成“锦上添花”,但不是“雪中送炭”,不是“劫富济贫气而是“劫贫济富”。这个故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我们的某些行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导致一些类似使“富的更富,穷的更穷”情况的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违背我们的初衷或本意的,甚至是有害的。在我们学校课堂教学中,也存在此类效应。  相似文献   

18.
妙联趣事     
江苏、四川成巧 对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时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19.
陈新如 《考试周刊》2010,(24):61-62
每每听一些专家的课,总感觉如沐春风、意犹未尽。这是为什么呢?反复琢磨一下,一个词便可概括,那就是“自然”。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更应该追求那种“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自然天成。但是,如何才能达到那种浑然天成的境界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看到作文材料,我首先想到了“韬光养晦”这个成语,但仔细一琢磨,材料中的“隐”又不同于“韬光养晦”。这个“隐”,是一种更智慧的“隐”,它的背后是关乎人生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