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20,(3):15-19
我国是一个兵学思想发源较早而又著述宏富的国度,齐国具有悠久的兵学传统,汉代军事家韩信深受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齐兵学的影响和熏陶。在楚汉相争的历史舞台上,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齐兵学的卓越军事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楚汉战争胜利后,韩信主持序次兵法,对先秦兵法遗著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校定,使《孙子兵法》等一大批先秦兵学典籍得以较完整的面貌存之于世,对后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诗经》中与陕西汉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大雅·瞻卬》和《大雅·旱麓》两篇。若论及汉中在礼乐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于汉中本土的《大雅·旱麓》篇则是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旱山祭祀所用的"玉瓒"、"黄流"、"清酒"、"骍牡"、"柞棫"和祭祀周围所见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刻地体现了先秦时期陕西汉中礼乐文化与生态文明互相交融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六韬》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军事百科全书,是先秦兵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兵权谋著作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大战略理论的首倡者,对中国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该重新评价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期刊出的3篇孙子研究作品,内容涵盖较广,涉及兵学发展史、孙子故里考证等方面。其中《孙膑对孙子兵学的贡献》围绕孙膑的兵法及战争实践,阐述其对《孙子兵法》的继承与发展,及对孙子兵学形成的卓越贡献,材料翔实,论证严谨,行文活泼,颇值一读。《敦煌残卷的性质及在孙子故里考证中的史料价值》一文,是一篇关于孙子故里的考证性学术论文,通过对敦煌残卷性质的透辟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孙子兵法.计篇》的思想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孙子兵学的语言学共时性是解开孙子兵学奥秘的钥匙。对战争要素的把握和运用是孙子兵学的本质,研究对象是要素之间的关系;排序求优是孙子兵学的策略选取方法;组合求胜是孙子兵学的战略思维模式;排序求优、组合求胜是孙子兵学的逻辑结构,也是古代兵学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丰富的祭祀活动记载为研究古代的祭祀提供了可靠资料。试对《左传》中的祭祀及其祭祀活动体现的祭祀观念作了初步的文化考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古代礼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滨州学院学报》2021,(3):23-25
《孙子兵法》自大约公元630年传到日本,对于日本各个时期的权力格局、政治走向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国时代,著名武将武田信玄将"风林火山"作为行动的指导方针,在日本孙子兵学应用史上最为有名。近代,特别是德川时代,基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孙子兵法》被广泛印刷,使兵学研究进入了繁荣期。明治维新以后,西方兵学及重视精神的日本本土兵学更受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昭和天皇关于战争败因的分析中,最重要一条是"没有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先秦时并没有《诗经》这个称呼,到了汉代,《诗三百》被儒家学者作为经典以后才有了《诗经》这个称呼。而所谓《诗三百》也并不是整整300篇,而是305篇,称三百篇是取整数。《诗经》收集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从多方面描绘了宏阔深邃的社会生活画面,包括政治讽喻、生产劳动、家庭生活、爱情婚姻、战争行役、祭祀宴饮、英雄业绩、民族历史等,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3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六册《曹刿论战》和第五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篇著作,都是先秦时的散文,都论述了战争,而值得深思的是两文都蕴含了一种“取信于民、以民为本”的军事思想。先秦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分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中,一些有识之士在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懂得了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九歌》中的第一篇,《东皇太一》所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应为楚国神祀系统中的元始天神,高于其他一切神祗。结合先秦传世文献和近年来出土文献的记载,“太一”其实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他超越于天地,居于北方,能生水并藏于水,是至高无上的天神。而“东皇”之名与楚国祭祀的方位、氏族发展源流及择日有关。再联系楚国历史与屈赋文本,东皇太一实则应指楚之始祖天帝颛顼高阳氏。  相似文献   

11.
韩蓉  韩芬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68-70
六朝时期,动荡纷乱,战祸频仍,离别成为文人频繁的人生境遇。这也成为六朝赠答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体长诗,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生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事件。它有特定的演述场域和民族诗性智慧化身的歌手,"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和顺时连贯的程式化叙事范型,从共性发展到个性的众多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现代时期是新诗体建设最有成效的时期,新诗由草创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由于革命、战争等原因,现代新诗的体建设道路曲折,仅仅初步建立起音乐美和建筑美两大诗形以及小诗、长诗、新格律诗三大准定型诗体,经历了激进的草创期、全面的重建期、局部的建设期的流变轨迹。五四激进的政治改革和化革命思潮极大地影响了新的体建设。现代新诗的体建设受到外来诗歌、民间诗歌和古典诗歌三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体长诗,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生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事件。它有特定的演述场域和民族诗性智慧化身的歌手,"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和顺时连贯的程式化叙事范型,从共性发展到个性的众多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诗经·载驰》中对许穆夫人是否归国的理解历来分歧较大。这种分歧不仅影响对诗作思想的领会,也影响了对字词的理解。依据有关史料及本诗之描述,《载驰》的诗作本身反映了许穆夫人回宗国吊唁是事实,而非设想。  相似文献   

16.
《齐风·南山》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风.南山》一诗,后人大都认为是一首讽刺齐襄公淫乱无耻的诗。然此说是对“雄狐绥绥”兴义的误解。本文对“齐子”的身份进行了探讨,又从挖掘“南山”、“雄狐绥绥”、“葛屦五两,冠纟委双止”、“艺麻和析薪”的深层含义入手,从而证明这首诗与婚姻有关,是一位齐国诸侯亲自到鲁国定亲回家后,听说别人仍在追求自己的未婚妻而发感慨所作的诗。  相似文献   

17.
南诏国自649年建立大蒙国,亡于902年,历十四王,254年,几乎于唐相始终。南诏与唐关系密切,除和平时期的遣使入贡学习之外,战争也多次发生。但纵观二者关系,和平交流占主流,战争区域在西南一隅几乎未跨出四川地区。笔者认为,除与南诏实力相关始终不敌唐以及在和唐长期接触中,对唐先进文化的向心因素之外,与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三峡地区,巫人、巴人、楚人、秦人因盐而上演了中国上古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场面悲壮惨烈的战争,虽然战争最终让巫国、巴国、楚国黯然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场战争客观上带来了文化上的融合。随着战争的升级和范围的扩大,各民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也在连续不断的兼并与融合中日益壮大,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王士禛诗歌在神韵说指导下,追求言外之意,含蓄深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真谛,纠正了明七子貌袭而“神”遗之失,弥补反复古派强调个性之真而忽略诗“韵”的偏颇,与清初变化了的社会心理合拍,触及感伤的时代情绪和失落心态,也为传达志找到安全合宜的形式。而雅正清远的神韵之什,又是营造稳定、太平的“盛世元音”,被皇权着意选择,以之“振兴诗歌”,扶轮大雅,他也受到康熙帝的眷遇和擢拔,登上诗的“开国宗匠”之位。这除了个人的因素外,也是诗歌自身发展与历史、时代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陈风.墓门》是《诗经》中一首篇幅简短却颇有争议的诗。笔者通过对陈国历史史实、社会习俗的考证和对该诗关键章句、字词的分析,又参之以相关文献,对《墓门》进行重新释意,同时,通过考证也推定《墓门》诗当完成于公元前548年—公元前544年之间,为《诗经》所收最晚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