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一节有关圆柱体积的复习课,课中的一道练习题是: 有一段圆柱形铁棒长2米,由于加工的需要,将其截成三段后,其表面积增加了16平方厘米.请推算这根圆柱形铁棒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当老师的腰酸腿痛,而做学生的呢?却收获甚微。
每当举行语文公开课评课时,许多老师的开场白总是说:“这堂课讲得好!值得学习的是……”再往下一听,尽是讲老师如何了得,很少涉及学生。难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一群无关紧要的“配角”和观众吗?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77-77
“陈老师,陈老师,李强强同学偷了人家的钱!”几个学生在办公室门口大声喊叫。这时,办公室的老师都在看着我,顿时我满脸通红,好像被谁打了几巴掌。班级里出现了这种事,就意味着“优秀班级”与本斑无缘,倾心管理班级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我火冒三丈,摞下书本,快步走出办公室。楼下人头攒动,围了许多学生。我小步并作大步下了楼。“陈老师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向我涌了过来。“陈老师,李强强同学偷了我10块钱。现在只剩5块钱了,你是怎么教育学生的,你看怎么办……”没等我开口问明缘由,学校门口摆摊点的老大娘就冲着我说个不停。我更加恼火,血液直往上涌。“这孩子,怎么干这种事!欠揍!”我心里狠狠地想着。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八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不用计算,你知道下面哪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吗? 相似文献
5.
6.
7.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7,(9)
有时候教师为了多讲一点,讲得仔细一点,压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筋思考的时间,貌似提高了课堂效率,其实,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对知识没有真正理解,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舍得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自己去发现和探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避免以后再进行不必要的重复,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卢瑟福,一天深夜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在俯身于工作台上。 相似文献
9.
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卢瑟福,一天深夜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在俯身于工作台上。 相似文献
10.
假设一下,如果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求被问者立即回答,被问者会怎么想?他会不会认为: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连一点思考的时间都不给,未免不近情理了吧。这是在讨论问题呢,还是在做“脑筋急转弯”游戏? 相似文献
11.
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卢瑟福,一天深夜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在俯身于工作台上。 相似文献
12.
13.
14.
思考是一种有益的活动。“人就是一枝会思考的芦苇。”思考能让人进行反思总结。得到提升。会思考的人生充满创造的惊喜;没有思考,社会根本就不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16.
日前,我随督查组到几所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听了一些教师的语文课,发现这些教师在课堂上都十分注重学生读的环节,但这种读大部分是朗读,有集体齐读,分组朗读,也有学生个别读,但少有让学生默读的。课后交流时我得知,主要是教师认为朗读有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我认为语文课上不能没有读,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调节气氛读,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喉舌决不运动,只用 相似文献
17.
18.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后复习,都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来获取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应该说,一个人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禅意,最终是靠他自己去感悟,去体会,任何外界的刺激和提示都只能是自我顿悟的一种辅助与先机。生命是美丽的,人因生命而高贵;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一维发展的过程,其逝去了,消散在了渺渺的苍空,也就永远不会复归; 相似文献
20.
临近毕业.在作文这个问题上.我比孙悟空头疼。因为学生经过了几年的语文学习.对于语言积累、习作要求、审题要求都已经很熟悉了.不过学生每周两次的练笔篇幅越来越短.遣词造句越来越没有活力.明显地在应付。无奈.请来几个课代表聊聊.几个人纷纷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