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周长 1.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周长.你听说过周长吗?猜一猜什么是周长.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正方形、长方、梯形等图形的周长。也能测量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周长。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教学过程】一、多元感知,建立概念1.自主提问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关于周长,你有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什么是周长?哪里有周长?周长有什么用?2.激活经验师:认真观察这位新朋友,它的第一个字“周”指的是什么?“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周长”?预设:“周”指的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相似文献   

4.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相似文献   

5.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祖冲之头像。 师:在1000多年前,世界数学界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对人类的贡献就是对圆的周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圆周长的计算。(板书:圆的周长) 二、教学新课 (一)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周长。 1,复习周长的概念后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请大家拿出一个圆,用手摸一摸,感知一下圆的周长。 2,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后,教师抽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多媒体演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  相似文献   

6.
<正>"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有三:(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2)在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本质,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了解"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一、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三个:①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②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③长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认识周长     
徐芳 《河北教育》2007,(6):25-2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测量物体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9.
朱颖老师"认识周长"这节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独创性地将"周长的认识"作为一节独立的课来设计 "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传统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合在一起进行。这样就把周长的概念作为一个铺垫,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而将重点放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上。这种取向的教学设计.是重计算公式、重几何图形的求积计算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邱晓军 《江西教育》2005,(11):31-31,33
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后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用两种设计执教了“周长的认识”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给我们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有了很大的启发。在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第一次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校骨干教师毛元枝为全校数学教师讲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圆的周长》(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全课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认识圆的周长:二是通过正方形周长与圆周长之间的关系来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直径之间的关系:三是教学圆周率:四是圆周长公式及其应用。整节课以问题串联始终,教学效果很好。现录下第二个片断,并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相似文献   

12.
<正>“认识周长”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的教学内容。周长计算看似简单,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从感知对象看,学生观察图形首先看到的是“面”,感知的是面的大小,对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一周边线”是很难感知的。从度量属性看,周长是封闭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其本质是长度,也是对一维空间的度量,所以周长比面积更抽象。《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周长教学可以借助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创造出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我们每个老师都梦寐以求的教学境界,但是生成和预约是密不可分的,好的预设为学生的发现、生成提供了“沃土”,不好的预设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创新力,案例一《什么是周长》教师A:初步认识完周长的概念后,教师安排了三个小环节加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环节一:指出下列物体的面的周长:黑板面、桌面、叶面等。  相似文献   

14.
师:圆的周长是什么线?学生用手指圆的周长是指的哪一部分。师:什么叫做圆的周长?生:围成圆的曲线长叫做圆的周长。师: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拉直了是什么线?生:线段。  相似文献   

15.
面积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几何初步知识概念课,纵观教材的编排,学生已经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周长,积累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形象地感知"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从而建构起"周长"是"线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的概念表象。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辨析等活动经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2.通过量一量、估一估、算一算、辨一辨等活动加深对周长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量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3.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合作、倾听、表达等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听”出来的感觉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的“认识周长”这节课时,在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后,拿出了一片树叶,问道:“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究竟有多长,你们有办法吗?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剪一剪,摸一摸,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感知并认识周长的含义。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测量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  相似文献   

19.
何筱良 《云南教育》2007,(9S):38-3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 教学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什么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一周" 1.看"一周"。 (师出示5个动画,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