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可能性"学完后,很多教师会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词分别来说句话.面对学生的说法.教师如何评价?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握不准.究竟什么是"可能性"?为什么要学习"可能性"?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还有许多老师不太明确.赵红婷老师是这个话题的提供者,她带着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还与特级教师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她认为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并就此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从其他教师阐述的内容也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还是要多了解一些概率论的基础知识.从数学本质上来理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田丽霞 《班主任》2012,(3):54-57
“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这是令很多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怎样解除这个困惑呢?单纯地希望学生改变或改变学生,既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是师生一起改变,而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自己——调整心态,改变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四年有余,教师要怎样“教”,学生要怎样“学”,一直是我教学在思考的问题。记得参加了网络培训中听了郭教授的讲座,她真正抓住了当今课堂教学的症结所在,并在如何改进上给我们来带了可行性的指导。她的一句“老师必须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深深的映在了我的脑海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都给学生提供了哪些有效的帮助呢?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是根本,教师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教师就要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四年有余,教师要怎样“教”,学生要怎样“学”,一直是我教学在思考的问题。记得参加了网络培训中听了郭教授的讲座,她真正抓住了当今课堂教学的症结所在,并在如何改进上给我们来带了可行性的指导。她的一句“老师必须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深深的映在了我的脑海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都给学生提供了哪些有效的帮助呢?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是根本,教师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教师就要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呢?  相似文献   

5.
张玉群 《教师博览》2022,(35):50-51
<正>“您如何看待您和学生之间的代沟,您是如何应对这种代沟的?”“每天都做很多学生的情绪垃圾桶,您会不耐烦吗?”“人工智能越来越厉害,老师这个职业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您会不会失业?”……这是一堂职业生涯访谈课中学生们对心理老师这个职业的访谈问题。当我依次回答完学生的问题后,我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在时代发展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生视野可能已经超过老师的今天,如何做不被替代、有价值感的心理老师?我想到了很多关键词:初心、专业、热爱……它们能让我坚守,但它们能让我在时代的浪潮中不被替代吗?直到有一天,看到李政涛老师关于教师好奇心的一段话,我豁然开朗。李老师说:“好奇心是教师创造和教学智慧的源头活水,更是教师精神生活和精神宇宙成长、扩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6.
石砾 《新疆教育》2012,(23):169-169
1新课程真的不需要老师讲了吗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即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7.
常见教师在执教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时,会问学生“从这个故事里你感悟到什么?获得什么启示?”多数教师都是想让学生获碍一种正确的“因果关系”思维。但问题是。教师常常不能用这样的问题来反省自己,让自己在看问题时能有一种正确的“因果关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位校长请笔者去观摩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一位三十多岁的老师执教《10的认识》。这位老师创设了很多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听课的教师都很欣赏她的上课状态。但是,笔者对她的教学环节进行统计,7个环节中,只有让学生用"摆小棒"来操作完成“10的分成”这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9.
冯敏 《广西教育》2013,(17):20-20
“我们该教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或许稍显稚嫩。然而当我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却发现这个“稚嫩”的问题,依然是我们最揪心的话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既看到很多教师不厌其烦地照本宣科,带领学生在“结果性知识”的世界里摸爬滚打;还有很多教师用自己约定俗成的思维来同化学生的思维和约束学生的探索过程……这样的教学,如何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呢?为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建构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历经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对于概率教学存在很多困惑。下面三个片段反映的是老师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教学片段一:公鸡也可能下蛋? 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使学生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那你们能不能分别举例说一说?比如,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过去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付出很多,而收效甚微,“收支”完全不成正比,只好在课下加班加点,向课外要质量,弄得老师疲惫不堪,学生怨声载道。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问题可能就出在你的付出到底有无价值的方面了。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要学好数学,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怎样学好数学?”“怎样走出题海战术的困境?”“怎样让学生不厌学,不抄作业,不感觉数学枯燥?”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共同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从少量的数学训练中得到锻炼,那么教师就要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王慧 《现代教学》2009,(10):4-5
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位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这个女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让她坐下了,很随意地带了一句话——“真笨,跟小猪一样”。其实老师当时说这话并没有什么别的侮辱的意义。但是,这个学生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猪那么脏,那么胖,老师怎么能将她比作猪呢?放学后,这个学生跟老师走在一起聊了起来,她告诉老师:“猪不笨,它的嗅觉很灵敏,可以帮警察叔叔闻出哪里有毒品。”  相似文献   

14.
小女生     
小女生还在中学的校园内踟蹰,但她以为自己蛮有追求,她对自己的品味赞赏不已,大有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傲气。不过这种自傲只能在家中做万里鹏程状展示给妈妈看,绝不敢出去张狂出一星半点的。因为她知道那种“真我”的展示可能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不能怪老师,千万不能———老师要照顾的是一班人,如果允许你这个另类张扬个性,那么全班可能都去张扬、都去个性,一个教师带着一班想“另类”的学生,哇噻,一班另类的学生?想想看……不敢想、不敢想,打住吧。所以老师叫你问题少年是理所当然的小女生是伴随着电视和漫画长大的(现在的学生又…  相似文献   

15.
新学年开始,又有一批大,中专毕业生走上教学岗位。初次走上教学岗位,接手班主任工作,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谈点多年来的体会,与年轻的老师们共勉。一、不宜给学生来个“下马威”。刚接手新班,新教师往往认为要给学生点“厉害”瞧瞧,让学生怕自己,以树立威信;自我表白,以示有方;要么下车伊始,大加训斥。其实不然,学生对老师的了解是长期的,老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要靠自己在心血和力气去赢得。一个教师如果在学生心目中有了值得尊敬的形象,那么,这个老师不用言高色厉,学生也会敬畏,这个“威”也就有了,这个“阵”也就压住了。二、“摸老底、算老账”的方法不可取。有的新教师接手新班,往往急于向原班主任了解谁是“调皮大王”,谁是差生,他们原来有些什么错误,即摸摸“老底”,以备作为学生重犯时的佐  相似文献   

16.
吴非 《小学语文》2008,(10):1-1
我认识一个女孩,毕业十五六年了,读书很多,文笔有灵气,常有隽永之语。有次闲聊,问她当年在校学习为什么总是不起劲。她说当时有些压抑,因为从小学四年级起,她就和老师保持距离。有一次作文课后,老师来找她,问:“这篇文章是不是你自己写的?”她说是。老师作深沉状,摇了摇头,不说话,像是在等待什么。她很惊讶。这篇作文当然是自己写的,而且本可以写得更好。因为她一直偷偷读小说,读多了,也就略知一二门道。而老师却大感疑惑。这位教师没有经验,也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只有怀疑。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不但要阅读,还要重视专业书籍的阅读。很多人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教师读书,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这个行为本身都是相当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不读专业书籍的教师怎样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心智。  相似文献   

18.
一次语文公开课上,教师与学生交流“童眼看三国”,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讨论,课堂气氛热烈。当老师又提出一个较难的问题时,全班学生陷入了思考,老师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学生蒋某某,“请你来回答。”这位学生用“中音”,正确但有些“执拗”地回答了这个其他同学都没有答上来的问题。老师赞许道:“老师知道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你要积极举手发言啊!”  相似文献   

19.
“老师,我今天给病人输液时,不小心被注射针刺破手啦!”手机里传来急促焦虑的声音,我顿时心一沉--如果是简单地被输液针头刺破皮肤,不应该如此紧张,从她们踏进学校就系统培训过对这种伤害的处理。“不要急,慢慢说,到底发生什么了?是不是患者有特殊病情?”我轻轻地安慰她,同时也在整理自己的思路。“老师,我今天在给一个刚入院的患者拔输液针时,被病人家属碰了一下,结果输液针就刺到自己的手了。我当时也按照针刺伤的防护流程进行紧急处理,不过我听说这个病人可能是个艾滋病患者,所以我好害怕呀。老师,你说我会不会被传染呀?我怎么办呀?”电话里颤抖的声音让我感受到她极度的恐慌。“不要慌,你已经按照流程处理了,被感染的可能性就极小了,何况现在患者病情还不明确,得看检查结果,我马上联系你们医院。”我安慰着她,“要相信自己,相信学校和医院,不要胡思乱想,我马上去看你。”我鼓励着她。  相似文献   

20.
我有幸听过丁杭缨老师执教的很多公开课,从《时、分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图形的拼组》到《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等,尽管都是一些常规性的观摩课,但她总能从独特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把握课堂。简简单单的教具、朴朴实实的语言、大大方方的教态、轻轻松松的笑声,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留给我众多启示。启示之一:“以学生为本”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教学,究竟谁为谁服务?我们做教师的,心中似乎都十分清楚,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指令:“这道题目谁来读给我听?”“这个问题谁能来告诉我?”“我再给你们2分钟……”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