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有教师把实践与综合应用上成了游戏活动课、手工劳动课、单元复习课、综合练习课等.从外部环境来看,评价考试中对该内容并不作为考查的要点,因此教师的重视不够,在平常教学中不免出现看图说话或只讲结论的现象,随意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课一直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有的教师不是跳过这部分内容,就是简单地讲授,缺乏让学生探究思考的活动过程。综合与实践课可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值得重视。在教学综合与实践课“怎样滚得远”时,教师在了解现状、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并大胆创新展开探索,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的实践经验,能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四大学习内容领域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并强调“‘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但从目前教学现状看,由于教师和学生对综合与实践课的内容体验少,加之这类课“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需要花较多时间进行备课设计,或需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所以有一部分教师宁愿放弃不上,或干脆上成某单元小结的练习课或复习课。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所听的“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课堂教学,谈些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内容上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每册增加了两节“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是数学课中的特殊课型,它不同于一般的小学数学知识传授课,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目前教学中存在着把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上成缺乏学科个性的简单游戏活动课、手工劳动课、说话训练课、单元复习课等现象,那么,如何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复习课是针对性极强的一种常见课型。一个小节、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下来,都要进行复习课教学。它既要考虑弥补学生过去知识的不足,又要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加强知识的整理归纳,又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传统复习课一般由教师总结基础知识、归纳题目类型、讲解知识的纵横联系和解题技巧,教师编写印发练习题,教师批改、点评。这种复习课的弊端是: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充分,造成有的内容重讲一遍,有的学生感到乏味。另外,学生的思路总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多少思考的天地,知识体系是教师构建的,解题是靠模仿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的"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一个全新的内容,使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得到全新改变,具有操作性、趣味性、综合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还不清楚,认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或复习课,所以要通过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增进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有学科特点,教师不仅要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还要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感知习惯,自然提升数学学科综合能力。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优化实践活动程序,给出更多方法指导,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效率。  相似文献   

8.
黄江萍 《考试周刊》2023,(10):77-80
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师开展教学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能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单元教学的设计与构建是新课标强调的需要教师研究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单元知识出发,围绕核心素养,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在整合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目标、课时任务、教学资源做出调整,在课上,教师则需要围绕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协调,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姚圣海 《数学教学》2014,(10):11-14
数学起始课,即数学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起首的一节课,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的起点.它承接在上一个章节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原知识展开拓展研究或对新知识展开探究学习.如何使学生对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结构,甚至思想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起始课发挥“先行组织者”、“导游图”的作用,是起始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如此,起始课作为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承担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追求自然的过程,根据章节特点,选择不同的知识引入方式,如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与其他内容学习过程的类比介绍引入或数学内部知识的冲突矛盾引入,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减少突兀.下面以“圆锥曲线起始课”为案例,谈一谈数学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数学说课的特点说课是“教学论”研究的内容,属课堂教学有机整体中教学准备阶段的范畴,它对教师教学有教研的意义,对教师业务素质有评价的功能。说课具有如下特点:1、外显性:说课和备课都围绕同一具体的教学课题研究提出优化教学方案,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教学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语言、板书等。但说课源于备课,又高于备课,是备课的深化和提高。教师备课是个体劳动,处于无声的半封闭的状态;说课和备课不同,不仅要说“教什么”和“怎么教”,更要说“为什么这样教”,使教师半封闭式的个体备课劳动置于…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70):72-7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对教师来说更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如何上好这一门课,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理念。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变得更有效?本文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教学价值,教学方法、途径、操作策略,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结束后的评价反思四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徐裕光 《云南教育》2004,(35):15-16
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吕世虎等同志编著的《中学数学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作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师培训教材,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本文针对第六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标准研讨)中课节22和课节23的内容,进一步提出学习、研究和试验的一些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难上,是大多数教师的共识;“复习课是热剩饭”,是诸多学生的看法.其实,只要教师准备充分、教法得当,学生对复习课还是能欣然接受的.复习课是针对性极强的课,它既要弥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尽可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相似文献   

14.
李春 《考试周刊》2010,(9):77-78
在与许多新教师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认识存在一个误区:复习课是最好上的课。但我认为数学复习课是一种难以驾驭的课型。传统的复习课大多是教师“唱主角”,以巩固已学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完全没有新课那种给人以新奇的感觉。要想在复习课中牢牢吸引住学生,很考验授课教师的功夫。综合了复习课教学观摩的感悟和平时探索的一些经验,为使复习更贴近实际.从而用较少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我提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吕世虎等同志编著的《中学数学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作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师培训教材,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本文针对第六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标准研讨)中课节22和课节23的内容,进一步提出学习、研究和试验的一些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练习课是由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课型.传统的数学练习课一般是教师机械地出示练习题,学生按部就班地解答,整个过程刻板、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重视数学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1.明确练习要求练习课的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对现有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明确并突出本章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最后,教师还应明确此次练习课中学生的情感目标,如学生的体验、自信心的树立、对数学的热爱,等等.练习课中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不能不切实际地提高或过于简单的重复.2.精选练习内容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精选练习内容,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此外,练习课的内容应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即“巩固—深化—综合运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要.3.注重题后反思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他们解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立岩 《成才之路》2011,(36):63-63
文章从数学说课的内涵和特征、说课的基本原则、说课的基本内容、说课的反思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和广大年轻教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8.
张玉平 《江西教育》2011,(12):19-20
<正>世间万物必有"道",悟"道"方能生其"思",有"思"方能成其"术",有"术"方能选其"举",有效数学实践活动课亦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新的领域,人教版教材在每册编入两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对此内容往往不屑一顾,教学中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一些教师认为这种课上  相似文献   

19.
世间万物必有“道”,悟“道”方能生其“思”,有“思”方能成其“术”,有“术”方能选其“举”,有效数学实践活动课亦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新的领域,人教版教材在每册编入两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对此内容往往不屑一顾,教学中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一些教师认为这种课上不上无所谓,反正不是考试考查的内容,还有些教师只重表面热闹,缺乏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深入认识,忽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记数学,成了数学的操作工.笔者以为,紧扣目标、实践领悟,是有效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课是初中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课型。在综合实践课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而这些能力正就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聚焦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关于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一些浅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