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诗意同行     
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的确,教育是个崇高的事业,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谱写的是诗意的乐章.教育可以让心灵充满幻想而变得诗意盎然,也可以让本是明丽的心灵变得困惑不堪而诗意全无.  相似文献   

2.
享受教育     
魏军 《四川教育》2004,(12):1-1
时下,享受教育成为时髦词语。“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马卡连柯语)这是因为教育总是和那些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总让人充满憧憬,以一种虔诚的心,向往着美好的心灵诗意地栖息。大众化的享受教育,就是让学生少吃苦,或者创造一种让学生自觉、愉悦、自愿吃苦的环境,让学生不再对  相似文献   

3.
红袖 《师道》2007,(8):1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作为教育者,抒写的是教育的诗篇,走进的是心灵的世界.教师是崇高的职业,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弹奏的是诗意的乐章.他既可以引领学生在失败中看到希望,也可以让点燃的希望悄然熄灭;既可以让学生面对的是茫茫黑夜,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暗中追寻依稀的曙光;可以让学生在艰难中体悟幸福,也可以让学生在幸福中品尝苦果.……  相似文献   

4.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这是因为教育总是和那些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总让人充满憧憬,以一颗虔诚的心,向往着美好的心灵诗意地栖息。回顾自己走过的的教育教学之路,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感受到:行走在孩子们中间,每天都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5.
红袖 《师道》2007,(7):1-1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作为教育者,抒写的是教育的诗篇,走进的是心灵的世界。教师是崇高的职业,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弹奏的是诗意的乐章。他既可以引领学生在失败中看到希望,也可以让点燃的希望悄然熄灭;既可以让学生面对的是茫茫黑夜,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暗中追寻依稀的曙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吴榴玉 《考试周刊》2011,(36):58-59
自古以来,从“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马克思)到“人,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从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雅克·德洛尔)到“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肖川),从“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到“诗是人类的母语”(尔格·哈曼),从“不管是在人类的开端,还是人类的目的地,诗都是人类的女教师”(谢林)到“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从汉语是理想的“诗性语言”(范罗诺萨)到诗意浓郁的文本……都一脉相承地言说着诗意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的地位。如果说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那么语文则更需要诗意。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让诗意留守家园,浸润课堂,语文课将因诗意而精彩。《秋姑娘的信》就是篇优美的散文诗,短短百字,构成了轻快而又浓郁的诗意境界。因此,我在教学时,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诗意境界和审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红袖 《师道》2007,(Z1)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作为教育者,抒写的是教育的诗篇,走进的是心灵的世界。教师是崇高的职业,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弹奏的是诗意的乐章。  相似文献   

8.
高宇兰 《考试周刊》2012,(46):60-6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诗灌溉出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情感氛围,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  相似文献   

9.
诗化文本语珠具有重大的价值旨趣中国的诗歌凝聚着汉民族的心理结构。“诗教”源远流长。开发文本中的诗意资源,有利于诗的国度诗之传承,可以与文本的阅读实现同构共生,特别是为文本中语言珍珠的存储、生长和输出找到了一个高雅的贴近的平台,一个最具相似匹配性的运行方式。诗的文本中的语珠建构起新的联系,增加经典词句的生命热量,便于记忆,便于激活,便于生成,使学生在母语的诗意栖居中,心灵接受点点滴滴的浸染涵养,深化教育活动的人文内涵。诗化文本语珠的有效操作路径1.赏读———诗意的对话。以古典的心情,诗意的情怀,欣赏的眼光,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生活中感触到诗的意趣、和谐和美的存在。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学习诗词,畅游诗海.引导孩子在诗教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在精彩纷呈的诗意的活动中呈现,吟诵、品位、鉴赏、习作……促使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在动态过程中生成.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诗歌教学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现代诗如今呈现着被边缘化的趋势,而青少年学生正是需要诗的年龄,诗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诗意。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放飞诗情,让他们的生命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2.
正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的追寻,正是一种对教学诗情的追寻。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是一项培育生命的事业,当一个个孩子满怀希望地进入校园,他们的生命体验就开始了,语文课堂就应该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就应该成为他们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就应该成为他们心灵世界的一股清泉。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诗意的,孩子也只有在诗意的课堂上,才能充分发挥诗意潜能,诗意的课堂是灵动的,是蕴含着意境的。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像一首诗,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收获语文知识,让学生得  相似文献   

14.
林化敏 《考试周刊》2012,(45):164-165
诗意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吟唱.更不是一种人文情怀。诗意的心灵,是美好道德和品质的创造者。一个学生一旦具有了诗意情怀,就会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完善自我,让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以及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而班主任首先得成为一个拥有诗意情怀的智者.寓教育于通俗的故事、游戏或诗般的语言中,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宽容、学会控制、学会爱书.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深圳市举行了一次初中语文新课程优质课大赛,参赛者执教的是同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由于“性之所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也当场给与会者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仍是《你是我的同类》。这堂课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并被誉为“大开眼界”“大获成功”的一堂课,程先生本人在课后访谈中也把这节课视为自己的“经典课”之一。但看完课堂实录,笔者却实在不敢恭维。程先生这堂课以吟诵开始。在指导学生朗读了几遍诗歌后,便让学生研讨什么是诗或诗意。由于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程先生不得不自下结论:“诗或诗意就是曾经使我们的内心得到感动的,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的那种东西。凡是这样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诗或诗意。”接着便以“妈妈对你说‘宝贝宝贝’”和“奶奶说‘乖宝宝’”为例,说明“那就是诗”,“就叫有诗意”,甚至“捡了个钱包还给别人”也叫“有诗意”。读到这番话,笔者真不知道学生是否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原来诗是十分简单的东西,也许婴儿的一声啼哭就是一首好诗。的确,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富有诗意,或者说像诗一样的美,但这决不能等同于文学作品中的诗或诗意。作为语文教研员,不应该不懂得这样的常识。更何况这和欣赏诗歌并没有什么关系。在研讨完“诗意...  相似文献   

16.
感受诗情:拥抱神气涌荡的心海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还有一位古人说:“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鲁迅说:“诗歌本来是抒发自己热情的。”普希金说,诗人的任务是用“火样的激情把人们心灵照亮。”这些中外名家的见解,都生动地说明了感情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说诗意是诗的灵魂,那么,诗情就是诗的血肉。没有血肉,灵魂何以寄托依附?没有诗情,诗意何以得到生动丰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应该是美感与诗意的交流场所。不管教育怎么“教”,课程改革怎么“改”,语文课堂都应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构建诗一般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是每位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则从课堂上“诗境”的创设,“诗语”的运用,诗意的对话等方面出发,阐述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正古诗词的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意,感受到诗的美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诗意的古诗词教学,由课内学习和课外鉴赏两个部分组成的。首先,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必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诗意的古诗词课堂教学,重在读。新课标指出:诗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情怀,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让课堂充满诗意,不只是一种教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它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扫除一切语文课堂的程式化和窒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每一个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进行诗意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诗意的心境走进教材,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获得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诗意的语文呼唤诗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