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晓永 《文教资料》2008,(19):50-52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名动互转的过程.词类转换在本质上可理解为是一种概念转喻过程.名动转换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事件认知框架下,该认知框架各概念参与者与动作过程发生概念转喻关系由此发生了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2.
作偏句的“名则动”结构的形成有这样一个路径:一是它需要出现在“名动。+名则动+名动2”语境中,二是“名则动”与“名动。”关系疏离,三是“名动。”隐去,且“名则动”与“名动:”形成逻辑上的关联。“名则动”中主谓同词的“X则X”结构往往有一种弱化语义的力量,即说话人借“X则X”结构消减了“X”的语义分量,使“X”在句子语义结构中处于次要的位置。“名则动”结构蕴含有说话人的推断义,其假设和让步义是整个复句结构赋予的。  相似文献   

3.
张梅 《考试周刊》2009,(37):34-35
名动转用作为在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本文主要从认知角度出发,介绍了英汉名动转用体现的普遍认知特性.简要阐述了名动转用的认知理据和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使动、意动的用法是古汉语动司一种特殊用法。现在以大家熟悉而常见的成语为主,看成语中使动、意动的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含义。使动用去中的谓语由形容词、动词、名词承担,由于词的不同,活用为使动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5.
由自动词构成的动形名结构是动补宾短语,但其内部的动形、动名及形名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又互有差别。文章分四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动名搭配错误是英语学习中常见的错误。本文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对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动名搭配错误展开深入分析,将错误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母语负迁移、轻动词滥用、语法结构错误。最后,本研究针对动名搭配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动词作谓语的叙述句中,与谓语动词相关联的名词和动词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名动关系(或动名关系)。作者旨在从名动语义关系的分析着手,结合邵敬敏先生对双宾语句中动词类别和宾语类别的限定标准,并运用陈平先生提出的“配位原则”对双宾语句和类似双宾语句的名动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对古汉语中一些存在分歧的双宾语句加以判定。  相似文献   

8.
动名搭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错误最严重的搭配序列。本文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子语料库ST5和ST6,对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习者的动名搭配错误展开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对动名搭配错误进行归因研究,将动名搭配错误的潜在原因归结于母语负迁移、虚化动词滥用、语义限制、语法结构、语用错误。本研究发现高、低年级学生在这五种错误类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这些因素在高、低年级学习者的搭配习得中已经固化,成为中介语产出的一些影响因素。学习者在习得动名搭配时,须提高输入的质量,谨慎考虑搭配的可行性和规范性,避免错误搭配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绝大部分成语都源于古代书面语言。因此,作为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而被继承下来的成语,大多数都具有言词的性质。而使动、意动用法作为言语法特点,也保留在部分成语里。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使动、意动用法,在讲解词语的时候,举出一组成语(或熟语、词组)来对比分析,那么,学生不仅会感到亲切易懂,而且还会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分析汉英语言中有关“手”的习语,揭示其中的认知基础,进一步证实了习语也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意义是有理据的.隐喻、转喻认知和规约常识便是其意义理据所在.这三种认知机制对于习语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英汉语言中,存在着许多喻义相同喻体相异的习语。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此类习语所含文化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民族文化的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此类习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源自《战国策》的成语共160条,主要通过直接摘引、加工改造原文语句、概括寓言故事以及综合同类或相关事物而成。这些成语不仅是后人观察战国时代汉语的一面镜子,亦是探讨成语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的重要资料。从发展演变情况来看,多数成语无论形式还是意义都是古今一脉相承的,但也有变化的一面。其变化规律体现在三个方面:结构由非“二二相承”式向“二二相承”式转变、语义上朝着适于大众理解接受的方向发展、演变过程中传承性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成语大词典》收录的带"而"四字成语共231条。这些成语格式整齐,内部逻辑关系多样,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一些同义、近义或反义的带"而"四字成语体现了成语的继承性,其中部分语汇是对既有成语的"活用"或"套用",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因此目前不能算作现代汉语成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形式和意义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依据虚词“莫“在成语中的发展演变规律,可以探求成语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浅析英语中带有"猪"的习语和谚语来讨论猪在西方文化背景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明习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不折腾"一词的翻译方法对习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中的喻体词汇含有极为丰富的意蕴。在对习语喻体翻译中,利用移植法翻译,既充分保持了源语习语中的喻体词汇,展示了源语文化的独特特征,也十分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比如英汉习语中数字"三"文化含义的异同,就反映出东西方民俗文化内涵的差别,了解中西方的数字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数字习语,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假朋友”,即源语和目的语中形式相同或相似而意义却完全不同的词、词组、成语及表达方式等,是翻译和理解中的一大陷阱,常造成翻译和理解上的困难和混淆。英语学习者需特别留意隐藏在词汇及习语、比喻和否定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假朋友,翻译时多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切忌望文生义,否则很容易造成翻译上的笑话。  相似文献   

20.
英语动词"come,go"和汉语动词"来、去"的内在指示意义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的come、go和汉语的“来、去”是经常对译的。在此,本拟从实指义、虚指义和习语三个方面对这两对动词的内在指示意义进行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更好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