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是新学期了。随着孩子的开学,调节父母神经的弦也又多了一个──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好与坏。在许多成人的眼里,这好与坏,学习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孩子的表现好,父母的神经就松弛,孩子的表现不好,父母就会着急上火。由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母亲关注孩子的生活更多一些,因此母亲的焦虑也就表现得更突出。 为人父母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这一职责推向极端;并不意味着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就可以放弃自己为追求事业的成功做出努力;并不意味着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就要放弃享受…  相似文献   

2.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生儿育女,为人父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顺理成章的平常事。尽管这样,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把“爸爸”、“妈妈”看作一生最神圣不可替代的称号。新生的婴儿为父母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巨大喜悦,也给他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沉重而神圣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照顾,是一种本能。没有谁不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成功。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使为人父母者仅仅靠天性所赋予的爱去关心、照料下一代已远远不够。卢梭有一句名言:带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人类的父母与动物的父母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3.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全心投入。这一方面源于父母的职责;另一方面,父母如果希望收获孩子健康成长这枚果实,就必须像勤劳的农民照料自己的庄稼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全心投入孩子的成长就是要强化父母的教育意识,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每时每地都在进行着。本期"焦点"探讨的是厨房中可以进行的教育。这也是生活教育的一种。生活中的教育需要的是父母有抓住一切生活中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这是家庭教育的特  相似文献   

4.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认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童年的乐趣。六、孩子应该有零用钱。七、我自己既然学有所成,我可以依照我父母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这样他们也会学有所成。八、我不需要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反正学校会教的。九、我需要经常赞扬子女的优点。十、子女上了10岁,就不需要父母们的拥抱及亲近。  相似文献   

5.
教育感悟221: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联盟,而父母联盟需要合理分工。美国学者对112对4岁孩子的父母跟踪一年的研究发现,父亲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生活,这样分工的父母关系更加积极互动,也有利于孩子特别是男孩的成长。如果相反,父母则会发生较多争执。显然,父母也要扬长补短。  相似文献   

6.
教育感悟221: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联盟,而父母联盟需要合理分工。美国学者对112对4岁孩子的父母跟踪一年的研究发现,父亲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生活,这样分工的父母关系更加积极互动,也有利  相似文献   

7.
这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父母,若是家长的头脑被各种育儿神话裹挟,并以此为目标去努力养育出一个完美孩子,免不了会焦虑成病,很可能就成了孩子□中的“祸害”。我们需要将“父母”拉下神坛,实事求是地认识父母这个角色,让父母回归凡人姿态。也只有为人父母者不再纠结于原生家庭,认识到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接纳自己的过去,与父母和解;接受自己的凡人属性,接纳自己的现实局限性,与自己和解,才能从根本上放下对完美孩子的执念,从而缓解养育焦虑。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分析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们曾拟定了十四个有关问题,对大班幼儿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其中最突出的具普遍性的问题是:孩子最渴望父母同自己一道玩;最讨厌父母吵架。这是为什么呢?渴望和父母同玩的愿望,从主观上说,是幼儿希望父母把自己看作一个平等的人,在感情上需要得到父母更多的注意和关心。从客观  相似文献   

9.
许多父母总不放心孩子,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干,便把他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溺爱有加,锻炼不足。结果是延缓了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过程——长大不成人。其实,孩子具有巨大的潜在能力,只要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孩子将会比我们更出色。不信,请让韩桢、黄倩雯、骆雪雯同学告诉您——我们比父母想象的能干。  相似文献   

10.
《少年儿童研究》2010,(9):61-61
如何帮助并指导孩子理财?如何让孩子自己懂得理财?这些不仅是对父母的一大挑战,也是即将为人父母者必须关注的事情。哪怕将来孩子不能成为家庭的资产,最起码都不要让孩子成为社会的负债。为下一代着想,我们也需要以身作则,做个理财的好模范。  相似文献   

11.
田建伟 《小学生》2005,(9):28-29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们表现出的叛逆、孤僻,以及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用功,因为此时的他们渴望您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疼爱——尤其是源自于父母的不可替代的爱。孩子需要和父母交流、沟通,需要父母真正的了解自己。需要父母真正的关心自己和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对一些父母说“你们把孩子当作了工具”,父母们肯定会觉得很委屈。为了孩子我们自己少消费让孩子上各种班;为了孩子我们放着自己家舒适的大房子不住,跑到孩子上的重点小学附近祖了一居室一家三口挤在一起;为了孩子母亲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当作自己全部的工作内容……这难道是把孩子当柞了工具?  相似文献   

13.
父母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  相似文献   

14.
学会爱父母     
正宝宝从出生以来,一直在获取爱与关怀,如何爱他人、懂得感恩,这些是需要学习并有机会去表达的。这一期,让我们先从爱父母开始,培养孩子感恩与爱他人的好习惯吧!榜样妈咪梅梅妈妈自从有了女儿梅梅之后,梅梅妈妈对"养儿方知父母心"这句话更加深有体会。每个孩子小时候都非常可爱,而每对父母又都是那么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会忘记自己只是一味地付出,没有教会孩子爱的能力,更加没有培养孩  相似文献   

15.
父母应给孩子以下十大礼物:1.爱。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的需要,但父母应知道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建议: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跟他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向孩子表达“我爱你”。当孩子疲倦或精神委靡不振时,抱一抱他,给他一些爱抚,利用照料孩子睡觉、吃饭和玩耍的时间来增强你与孩子的亲密感。2.纪律。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矩,以便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建议:使用严格的但却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  相似文献   

16.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包括如下的内涵。爱是教育——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爱孩子的具体体现。教育孩子必须讲究教育方法和  相似文献   

17.
陪读父母     
<正>《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中,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圆女儿的音乐梦,常年陪读。五年未见丈夫一面,女儿五年间也没见过爸爸。母亲连家里老人生大病也未曾探望,禁不住在镜头前痛哭流涕。母亲因为自己愧对家庭而自责不已,虽然最终孩子获得了国际音乐大奖,但这种父母长期分居为子求学的方式值得提倡吗?罗登,Storyteller:当然不值得提倡。很简单,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孩子教育要管,我自己的事情也要管。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这个人生,父母只  相似文献   

18.
答父母问     
孩子缺乏责任心怎么办江山一位家长来信说:我的孩子总是丢三落四,自己的事情管不住。比如,做作业常常要漏这个、少那个。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他总是记不住,总要我帮他收拾烂摊子。比如,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总要我帮他准备好,否则就忘记。我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答: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许多父母的共同愿望。但培养责任心不容易,需要父母持之以恒和始终如一的要求。对孩子来说,责任心与良好的判断能力有关,孩子需要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孩子的责任心包括遵守纪律,对人尊重和有礼貌,能够处理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但“…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对一些父母说你们把孩子当作了工具,父母们肯定会觉得很委屈。为了孩子我们自己少消费让孩子上各种班;为了孩子我们放着自己家舒适的大房子不住,跑到孩子上的重点小学附近租了一居室一家三口挤在一起;为了孩子母亲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当作自己全部的工作内容……这难道是把孩子当作了工具?表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年轻父母可以做自己的梦,但万万不可让孩子或者别的什么人来圆自己的梦。父母一旦把孩子看做自己的梦,孩子便应该是完美无瑕,孩子便应该不折不扣地实现父母为其设计的目标,否则,父母便认为孩子回报自己的只是失望。事实上,父母的这个梦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孩子都是好孩子,但由于潜能和后天环境等原因,孩子们的起跑点和终极目标不可能都在一条线上,而这并不妨碍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经过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成就事业。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父母总在孩子身上做着自己的梦,幻想自己可以给孩子完美的一生,甚至把孩子的“最佳”发展看做是罩在父母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