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价值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借鉴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审视,依据技术的两种属性探讨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分析教育技术外在价值引发的教育技术应用伦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观,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新技术革命的国际背景,相对于中国十分落后的科技水平,相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对科技发展的巨大需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观,既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也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教学技术对高等学校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技术可以分为工具技术和知识技术。从理论上分析教学技术的使用有利行高等学校效率的提高。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教学技术对效率促进作用大。今后要采取措施,提高工具技术的利用率,鼓励教师开展教学设计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系统的视角来看,教育技术是一个技术系统,并且是大社会技术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教育技术系统目前由教学设计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摄影摄像技术等大技术组成。这些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技术系统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重新定义和探讨教育和技术的关系,从教育和技术的本质出发,剖析了技术的两大方面──硬技术和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教育和技术融合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一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必要的。技术现象学中最基础的问题就是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伊德指出人与技术存在4种关系,即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与背景关系,这4种关系形成了“人一技术”关系的连续统,具有较好的理论自洽性与普适性。用这一框架来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则分别对应于教育传播技术、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游戏技术和默会教学法。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限度应重点考虑技术对人的知觉的片面转化、人工智能的局限和技术的文化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低压电力抄表系统现状的分析,结合现代传感技术、总线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研究了户用计量仪表数字化方法、总线技术、PSTN网络通讯技术,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四层架构的自动抄表系统,重点介绍了电力抄表系统中的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角度来看远程教育本身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是直接应用音频、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卫星广播技术,网络技术,接入技术,视频会议技术,Web技术,广播和组播技术,流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现代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章由中美教育技术实验研究转向引发了对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新思考,从自然科学与教育科学的角度对其科学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教育技术实验中的“技术”进行了科学的理解,结合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层次体系提出了教育技术实验科学化的途镌。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利用blog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log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譬如教育、新闻出版等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图书馆界,国外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将blog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当中,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试着了解Blog技术的特点,并在介绍国外图书馆应用Blog技术实例的基础上探讨Blog在图书馆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电类各专业的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电力电子技术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它引起各方面的注重。电力电子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强有力的基础产业。高等学校必须迎头赶上,做好培养电力电子技术人材的准备,应把“电力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列为电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进行“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袁智强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9):28-31,44
该文使用自编的开放型问卷对79位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进行了质性调查,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分析数据,从如下六个维度刻画了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1)信息技术的类型;(2)信息技术的优势;(3)教师的作用;(4)信息技术的作用;(5)影响信息技术使用的因素;(6)信息技术使用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师生通过信息技术使用活动,构造了新的教学环境,生成了新的教学关系。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的实质是实现信息技术和使用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蕴含在信息技术与使用者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具有体现方式(学习者身体的延伸)、解释方式(学习者语言的拓展)、背景方式(学习者认知的场域)和他者方式(学习者交流的对象)。技术使用者需要在知识层面分析深度融合中的信息技术是什么;在价值层面阐释在深度融合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做什么;在伦理层面判断如何在深度融合中更好使用信息技术。为优化技术使用,需要由既定设想到情景应用,促进由预设性使用实现创造性使用;从关注技术实体到变革教学关系,实现由个体性使用到社会性使用;根据教学需要创新信息技术,增加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以模具工艺课教学为例,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各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提高了教学效果,强化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达到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模具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公众技术观及教育技术观对现代科技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但是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鲜有与此相关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公众对技术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就公众教育技术观而言,更多的人把教育技术看作一种优化教学和促进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最后在对调查结果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应从公众舆论中汲取养分以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把现象学方法运用在对技术本质的分析中。他回到古希腊寻找技术的源头,认为技术就是存在真理的展现方式。而现代技术促逼着一切,并形成其“座架”本质。惟有以现象学的方法通过思的道路回到事物自身,才能拯救被遮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安涛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29-34,56
学科边界是学科的重要属性,教育技术学需要守正自身边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抽象,认识教育技术学的边界要先从认识教育技术边界开始。教育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其边界的划定可以从教育技术本体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变革和进步推动着教育技术边界的不断拓展。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不但具有知识属性,还承载着社会属性,并具有明显的“国籍性”。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学科边界取决于其核心问题的理论关联度和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话题。同时,学科跨界成为教育技术学超越自我的发展动力,这是由教育技术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和学科性质决定的。教育技术学应从学科封闭走向学科间性,这既要树立教育技术研究的问题意识,还要加强独立学科意识。学科意识既是学科跨界的起点,也是学科跨界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信息技术、远程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融合的内涵,在融合方面对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最后就以Web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例,说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进行整合并且应用于远程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高科技的进步催生了技术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又推动了技术教育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技术教育的发展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顺应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会更加注重学生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的整体性分析,以及对技术教育发展的比较,尝试对技术教育的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可视化技术是图形生成和图像理解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主要介绍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阐述可视化技术的内涵及应用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