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贺蝶 《职教通讯》2022,(11):71-77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三创”教育都是为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教育,二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劳动教育与“三创”教育的有机融合为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为此,职业院校需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在突破认识之困、实践之困和治理之困的基础上探析出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切实推进融合育人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与美育联系紧密、互相促进、彼此成就。在理论层面,二者融合遵循着“以劳育美、以美促劳”关联逻辑;从传统“单向育人”到新式“协同育人”协同逻辑;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实践层面,探讨构建“课程+实践+文化”的实施体系,搭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格局,建立“师资队伍保障+条件保障+评价保障”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何紫乔 《科教导刊》2022,(18):86-89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劳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既传授理论知识又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发挥劳动实践的优势,还可以施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见,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政课融合育人的路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孙莉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66-71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念的兼容性、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共通性等逻辑联系,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然而,目前职业院校中仍存在融合育人理念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僵化、课程体系固化、师资匮乏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加快机制建设,营造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社会化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打造胜任力强、专兼职结合的融合育人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6.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和具体措施,提出了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建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运行机制,形成学校劳动教育运行及质量保障体系,达到劳动育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金君 《江苏教育》2023,(39):53-54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响应党中央对劳动教育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积极探索践行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创新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品牌文化,校企联合培育学生劳动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健康发展护航。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劳动中懂得奉献、劳动中学会合作、劳动中知道理解、劳动中明白担当四个方面论述了劳动育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10.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了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专业技能和明确职业导向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随着美育越来越受重视,高职院校更加关注美育的育人功能,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美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人才培养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必须明确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即构建劳动教育多元教学体系,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劳动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中出现了重学业、轻劳动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不能从劳动教育过程中领会勤奋求实、勇于开拓等精神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生源结构和学制影响,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存在偏差.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探索劳动教育的路径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亟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均具有同源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但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更具经济功能,其直接目标是培养个体的职业技能,而劳动教育则是贯穿于各种教育类型的一种教育形态,更具政治功能,其直接目标是促进个体劳动价值观的形成。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扭转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着三大障碍:劳动教育未能适应新兴劳动形态更新教育内容;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匮乏且职业发展前景堪忧;劳动教育评价过度以选拔性和结果性评价为导向。对此,高等职业院校亟需通过紧扣新时代发展特色更新劳动教育内容,打造高质量开展劳动教育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以发展性、过程性和质性评价为主导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高质量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发挥实践育人对劳动教育的适应性和引领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而言,实践育人发挥着完善、发展、成长与生活的应然导向。其中,完善导向即丰富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成长导向即促进学生在自我实现方面的成长;生活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视域。然而,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实践育人导向的缺失造成了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定位模糊,劳动教育的实施力度不足;偏重劳动教育结果,淡化过程性体验的功利性导向严重;学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育人缺失;缺少实践理性的指导,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导向的复归,需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科渗透;推动学校文化机制建设,营造回归实践的劳动教育氛围;把握实践育人的应然导向,注重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和过程性;坚持实践理性的引领,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深度。  相似文献   

16.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相似文献   

17.
跨界性与整合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两大特质,具有综合育人和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面临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缺乏跨界与整合的困境.基于跨界整合视域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构建跨界育人的课程目标,开发整合协同的课程内容,实行"常规专题式""双课连...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既是重塑劳动教育价值的"试验田",也是职校学生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途径,更是重振我国工匠精神的教育。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地位缺失、劳动与教育割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割裂、劳动主体与客体割裂等问题。基于此,新时代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价值,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元、综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职业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主要指专业技术方面的职业技能;二是软件: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心理、职业伦理等审美文化元素。二者缺一不可,互为表里。由于职业素养培养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不衔接、不统一,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软件方面的缺乏,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主要审美文化途径是以传统经典文本为载体的语文情意教学。传统经典文本具有情感涵养功能和崇高壮美激励功能,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审美文化的熏陶,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为破解职业院校实验室在劳动教育中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对职业院校实验室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要求进行分析,提出职业院校实验室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即:转观念,在劳动教育中主动作为;建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打造“抓手”;抓管理,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帮手”;强合作,在劳动教育中对外“牵手”,为职业院校实验室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