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课堂是培养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主阵地。文章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通过运用SOLO分类理论设计、测评教学,划分地理综合思维维度,创设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导学等策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2.
龚桂冬 《学周刊C版》2024,(2):122-124
综合思维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于地理综合思维展开地理教学活动,既能加强教学的指向性,也有助于强化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和地理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和地理教学而言都能产生重要价值。文章将联系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简要阐释基于地理综合思维展开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价值,随后围绕着巧借案例素材、组织课堂实验、运用新型技术等角度,钻研地理教学实践的策略,进而探索出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陶祖顺 《广西教育》2022,(29):58-60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与地理综合思维的关系,提出“确定目标→深度学习→简化输出→触类旁通”的课堂教学路径,论述通过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自主探究形成高阶思维、利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迁移应用知识巩固提升等策略,促进学生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地理综合思维的四级水平要求,提出了对思维结构的评价可参考基于“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运用思维导图可有效提升思维结构及地理综合思维水平。文章以“农业”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逐梯次提升地理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5.
在阐释了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和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并以“生物与地理环境”为例,说明了如何将新旧教材的内容融合,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本地区出发,综合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区域性和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6.
地理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是培养其他三项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从提升学生思维层次性、多样性、全面性三方面着手,抓住概念知识的点线面,凸显思维的层次性;结合区域地理概念内容,凸显思维的多样性;延伸概念教学知识的广度,凸显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把握地理要素在时间、空间中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科思维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要重视地理形象思维、地理空间思维、地理比较思维、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探究思维等五个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与地方综合三个维度,要素综合是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关键。从综合思维素养的内涵与高考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要求出发,针对高三学生在自然地理复习备考过程中要素综合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要素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路径,以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形成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模式,促进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地理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培育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就是要帮助其认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理解区域特征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动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的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和分析2020年1月浙江省选考地理试卷,得出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构建很大程度上受其概念认知水平影响,提出两点教学启示,并以实例阐述引导学生从概念认知出发构建地理综合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体系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具体实践中,要对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采取相关策略,设计出有利于地理综合思维评价的问题情境和有梯度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将思维外显,并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2.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的主要内容。初中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虽然是一门文科类的学科,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仍然有很多知识需要去理解和掌握。所以传统的灌输式,以及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有意义学习的角度来展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本文以问题教学设计为基础,探索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为主导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学生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起点是地理核心概念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理概念的形象化学习,形成结构化的概念体系,并通过对地理概念关键属性的深度研究,有效提升思维品质和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科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综合性、区域性。地理综合思维指人们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科渗透、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等途径,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文章以“农业区位选择”为例,基于问题式教学,探寻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路径,并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的教学关键是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从教学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式、日常知识的积累等各方面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应对地理学习的能力,提升地理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如何贯彻、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培养他们的地理综合素养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实际生活,问题式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理课堂。文章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问题式教学对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吕忠国 《考试周刊》2022,(3):135-138
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更好地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立足学习过程,发展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章基于试题分析的角度,浅谈近年来高考中对地理综合思维考察的特点,为今后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突破提供有效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坚实基础,更是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必备的思维方法和重要品质。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培育有着重要作用。以湘教版地理教材中“流水地貌”单元为切入点,针对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从高考考情出发,依据综合思维的三层次,对“湖泊”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与重组。选取鄱阳湖作为“湖泊”单元教学的情境,以多视角下的鄱阳湖、变化中的鄱阳湖、未来的鄱阳湖三个子课时展开“湖泊”复习单元教学设计,系统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