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步走进音乐课堂,成为音乐课程的组成部分,促进音乐课的发展。本文笔者要阐述的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材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弘扬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视听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渗透德育、美育、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莫浙 《广西教育》2008,(17):51-51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主要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来展开的。同时,《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音乐教学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更富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曲东红 《甘肃教育》2014,(17):66-66
正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  相似文献   

4.
王岩 《考试周刊》2012,(56):172-173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必须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同学们在享受音乐美的愉悦和陶冶过程中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即“播种阶段”,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更需要在“播种阶段”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意识。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来看,其中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掘这些资源,将爱国主义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此,本文基于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增强音乐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即“播种阶段”,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更需要在“播种阶段”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意识。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来看,其中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掘这些资源,将爱国主义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此,本文基于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增强音乐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抓住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蕴涵着的丰富情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带动学生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与情,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和感恩教育,结合课外艺术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  相似文献   

9.
李鹏军 《考试周刊》2011,(27):221-222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家们用音乐启迪人民,号召民众,宣扬爱国主义思想。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浩翰的乐海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其心灵深处培养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增加德育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蔡莉 《新疆教育》2013,(15):187-187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量的音乐教材都有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尤其是一些传统优秀作品的学习有利于高校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他们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通过分析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的优势,在遵循音乐课程教学培养原则的基础上,以中国钢琴作品《茉莉花》学习为例,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希望能够提高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计玉霞 《宁夏教育》2011,(11):43-44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音乐教材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展开的,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年代里,音乐教育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疏忽:即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德育教学的根本内容,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既有必要、又有可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中指出普通高校的德育内容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音乐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综合的,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就不能正确把握中学音乐教学的方向;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就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没有一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就不能真正实现"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目的,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在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们进行情感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出恰当的结合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教  相似文献   

18.
魏家武 《甘肃教育》2014,(21):85-85
正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年龄特征、教材内容而定。总结起来,建议大家重视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二是渗透集体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相似文献   

19.
德育时刻贯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贯穿的德育内容包括国情教育、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展开论述,简要阐述音乐与德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路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团结友爱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亲情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