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外科技人才作为一支特殊的人才队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国际人才争夺的一个焦点,然而我国人才回流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各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原因及引进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构建海外科技人才回流动因的数量模型,着重对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在吸引人才回流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2017—2021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获奖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特征研究,为国家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从基本特征、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个人代表性科技成果4个维度构建获奖者特征指标,综合采用履历分析法与网络计量法探究获奖者成长特征与代表性科技成果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青年科技人才和女性科学家早期成长阶段需要更具导向性的科研资助,高层次教育背景与海外培养经历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摇篮”,顶尖高校/院所和经济发达地区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选择未来职业发展的聚集地,典型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辐射多个前沿科学领域,但不同时期中国青年科技人才代表性科技成果所属学科领域差异较大。2017—2018年获奖者代表性科技成果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量子物理及生物材料领域,2019—2021年获奖者较多关注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生物材料、量子信息等前沿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公开信息源获取2004-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个人履历信息,对这72位获奖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性别结构、国家分布、年龄结构,挖掘对获奖产生重要影响的科研社会关系。结果发现,获奖者以男性居多,女性获奖者多属于生理学或医学领域;获奖者多为美国人,高水平的机构对科技人才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获奖者整体年龄偏大,其中高龄化学奖得主人数最多;科研社会关系对于年轻学者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文章最后为我国培养国际科技人才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中国战略科技人才的代表群体,为中国科学智库的建设和战略科技决策提供支撑。本文以2015—2021年间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中281名院士在3个成长阶段中的流动数据,包括籍贯地到本科就读地,首次就业地与最高学历就读地间和就业地间的流动,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3个流动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院士成长阶段的推移,院士流动趋于稳定,北京逐渐成为全国院士流动网络的核心,省级行政区对院士的吸引力受到当地高等教育水平的影响。据此,本文从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以及战略科技人才自身3个方面提出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和保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作为文献信息源,分析国际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研究人才的合作情况和合作团体的发展及人才流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获取的核心作者及其团队数据,结合履历信息在深入探测科技人才的研究兴趣、国家演变、机构性质、所获教授时间及所属大学变化等一系列个体特征的同时,也深入分析了团队形成机制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国内的研究领域和国外有所差异,国内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同时科技人才以团队科研为主,团队内部联系较为紧密,团队之间的联系相对松散。且群体的内部形成机制主要以群体机构和兴趣聚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目前,高层次人才引进已经成为我国提升科研实力的重要举措,考察人才引进后的论文产出情况,有助于掌握人才计划的实施效果。[方法/过程]文章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下载题录信息,借助Bibexcel、Cite 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前5批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引进后发表论文的数量、结构、影响力、合作网络和基金支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青年千人发表论文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论文平均被引高于化学领域国内和国际平均水平;存在若干已经形成规模的作者合作网络和机构合作网络,机构合作以国内机构合作为主;通过软件分析,青年千人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5个主要类别,分别是化学生物学、有机合成化学、新化学能源研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纳米材料;论文获得基金资助的水平高于全国论文项目资助的平均水平。研究提出通过建立合作网络、扩大合作网络规模,增加高影响力期刊发文数量,加强国际合作发表论文等建议提高中国化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年大众创业的主要趋势和发展变化,同时,基于2008年-2014年我国"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入选情况,阐明我国大众创业的地区分布、产业分布、年龄分布以及创业载体分布情况。并以上述数据分析为依据,对完善大众创业生态体系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科技人才“抄底”现象日益引发社会、政府、企业的高度关注.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了“人才抄底”涵义和特点,讨论了人才抄底成功的前提是经济收入诱引、事业环境吸纳以及制度优势凝聚,文章对于人才抄底的实现途径从人才规划、人才探寻、人才识别、人才使用、人才评价的流程角度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也许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充满着无数个"不安分"的因子。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卫宏远身上,除了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之外,他更有重披盔甲从头开始的决心与勇气,也有历经磨难仍展翅高飞的沉着与信心,以及鞠躬尽瘁为国效力的霸气与使命感。卫宏远早年就在工业结晶、流体混合、绿色分离技术以及化工安全等多个方向上研究深造。当他于1997年在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毕业获得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在英国流体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号召,并在"科技三会"上明确了"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各项政策以构建科技人才队伍。在引进全球科技人才方面,公安部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依托对人才、企业、产业具有高度聚集效应和政策先行优势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园区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在聚集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政策及其对世界科技强国的作用做了简单阐述,分析了我国国际科技人才出入境政策突破现状、国内外最新发展形势,提出了放宽外国留学生在华实习就业限制、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实施华裔卡制度吸引海外科技专业人士贡献力量、推动科技人才职业资格国际认证、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向国际开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等政策建议,以期助推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虽然建院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胡宁依然用"乘风振羽任飞翔,万里鹏程路正长"来描述自己和学院的未来发展之路。无论是对他还是对重航"新人"来说,前方的天空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唯有振翅才能高飞。 相似文献
14.
<正>笃定的双眸中透露出坚毅,举手投足间展现出儒雅,他就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宁波大学陈忠仁教授。陈忠仁教授出生于浙江慈溪长河镇,年幼的他喜欢猜谜语,听故事。天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的他,1980年盛夏聆听了中央广播电台科技节目,被高分子材料时代的来临深深吸引,将高考第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本土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态势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十二五"期间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并已晋升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优秀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与"十二五"期间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并到岗且到岗时年龄不满35岁(含)的海外青年人才,在基金项目支持、主要青年人才计划资助以及顶级期刊科研论文产出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国内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情况,探讨影响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加强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6.
以"百人计划"、"长江学者"与"千人计划"的入选者(共计4 433名)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学科领域开展了定量研究,并与美国NSF最新出版的《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年)报告中的美国高等教育以及美国当前科技劳动力的学科领域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主要聚焦在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学科领域。美国在读博士的学科领域前三位分别是工程学、生物学以及物理科学,而当前科学与工程劳动力职业中学科领域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和数学家、工程学家和生命科学家。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我国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人才争夺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而Diasporas(侨民/海归)则是被争夺的重要群体.本文通过对三个由中国“千人计划”专家主导的科技创业公司的深入研究,呈现几个发现:(1)“千人计划”偏向于选择在国家7大战略行业进行创业的海归;(2)顸级高科技海归创业团队呈现较明显的“M”型能力双峰,即“创业能力”和“技术能力”都较高;(3)顶级海归创业有“天生全球化”创业偏向,即从创业初始就从事全球化运作,如定位于全球市场的大商机,并善于从全球范围组织和获取最合适的创业资源;(4)顶级海归偏向于跳过“技术模仿”直接采取“自主创新”模式来从事最新技术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