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先秦至汉晋时代“哀牢夷”的族属问题,明清时代的一些史家学者、命官使臣相继进行过调查探讨,二十世纪省内外学术界多次展开热烈争论和深入研讨,所提出的族属之说多达一二十种,大都把哀牢人视为单一民族,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一二十年发现和整理的历史学、考古学、民族民俗学资料综合验证,哀牢夷应是以濮、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包括了世居在滇西及其西南境外的至少八、九个当代民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2.
哀牢夷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史料中。一些西方学者和东南亚学者认为老挝的佬族、泰国的泰族(以下简称佬泰族)是哀牢夷的后裔,曾经建立了南诏国。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对比分析,应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哀牢夷属于古羌族,哀牢夷与东南亚佬泰族没有族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3-17
温斌教授的著作《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以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切入文学历史,在对史料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刻、全面的论述。作者对民族文化史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关系的研究,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灿烂面貌,而且其分析的元代民族文化交融对当今中国的统一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巴蜀民族文化,是指从先秦以来直到当代,活动于今四川省、重庆市区域内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文化。文章概述了研究巴蜀民族文化所涉及的相关史料、研究历史及《巴蜀文化通史.民族卷》的结构与特点。  相似文献   

5.
布朗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从施甸县布朗族关于"木老元"的传说,"祭龙""龙井""接五龙水"的习俗和滇西地区"九隆神话"的相关性,以及中国人的"龙"崇拜,可以看到一个滇西边疆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汉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国家的认同,在少数民族中布朗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特征鲜明。  相似文献   

6.
将新兴3D打印技术与滇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制定既能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又能实现创新技术转型的教育尝试,有助于构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同现代高新技术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非遗传承语境下,将美育教育与前沿科技相结合,培养为少数民族服务、为边疆地区服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开展非遗传承与前沿技术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古民族众多,而西南地区的民族尤多,这一状况至今没有改变.西南的地域文化研究,更是与民族问题研究分不开.前两期专栏中发表的张正明和蔡靖泉的文章,虽然属于地域文化研究的范畴,实际上主要论述的是民族问题.这期专栏中的李绍明<夜郎与巴蜀相关民族的族属问题>一文,又主要考述了与巴、蜀民族有密切关系的夜郎的族属.  相似文献   

8.
九隆传说中蕴涵了哀牢氏族图腾崇拜、对龙文化的认同、渔猎经济意识、普娜路亚婚姻制、文身、血缘分封制及“贵小”王位继承制、王位世袭制等多重史学意义;哀牢夷价值取向的萌芽及发展,深刻影响着哀牢夷区域文化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的相对稳定性、传承性,从而也形成了其文化的独特性;其价值取向涉及到伦理、经济、婚姻、审美、政治、文化意识等诸多方面;从“九隆传说”史学意义中对哀牢夷价值取向的透视,可较系统地了解到哀牢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其氏族价值观及氏族文化体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许多蒲松龄研究专家在研究蒲松龄及其著作的同时,对蒲松龄的族属问题也做了诸多考证。为了进一步澄清事实真相,笔者根据家族史料及其他史料对蒲松龄的中原汉族族属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证、分析,从而断定蒲氏乃中原汉族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10.
在微观史学视野下研究滇西抗战文化遗址,可使我们对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的特点和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分析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独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其价值主要在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的民族记忆,还国人和后代一段真实的民族记忆并肩负着唤醒民族记忆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并有人类起源之地的说法.考古中发现较丰富的先秦时期云南地区古文化资料,为研究该地区氏族、部族、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依据,研究证明云南民族与华夏诸民族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与融合,并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云南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乐土。新中国成立后,拍摄了多部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以政治性叙事、历史性叙事、情爱叙事、歌舞叙事为主要叙事模式,以期反映现实,形式与内容关联性强。近年来拍摄的有关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则更注重对其生存状态和心理的表现和叙述。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让人羡慕且丰富的少数民族影视资源,但影视衍生品的发展,还有欠缺。本文就云南影视衍生品的现状,分析了云南影视衍生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些许粗浅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濮人曾经是古哀牢王国的主体民族之一,在云南境内有广泛的分布,但由于政治和战争的原因,以及汉民族的迁入,哀牢濮人经历了漫长的迁徙,分化为多个少数民族。但哀牢濮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朴素的生态适应性并没有因民族衍变而消失,而是超越环境的变迁顽强地传承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调适人与自然环境,处理人地关系的很好借鉴。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过云南与云南民族关系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民族政策及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作了探讨,指出研究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对今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对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妥善处理云南复杂而多样的民族关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哀牢国与滇国在云南古代史上占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研究哀牢国同样与滇国一样重要。从一定程度讲,哀牢国的社会地位及影响比滇国大得多。  相似文献   

18.
略论云南傩面具及其文化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傩戏面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 ,从中可窥视到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习 ,看到云南各民族的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有代表性的几种傩戏的面具 ,透析云南傩面具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特点鲜明,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体育旅游资源具有与其他旅游资源形成良好配置的能力,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但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制约了云南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云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定位、创新机制、培养人才来保证云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以重点示范、区域开发作为发展的突破口,促进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