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死亡的本质(一)死亡的概念1.临床医学对死亡的界定根据权威的解释,医学对死亡的界定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临床死亡,即自然的呼吸及心跳停止和反射的消失;二是生物性死亡,即呼吸、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死亡。其实,死亡的过程应该是包括了临床死亡和生物性死亡两个阶段。2.哲学所探讨的死亡哲学所探讨的死亡主要包括三种:一是肉体死亡,二是精神死亡,三是自我否定之死亡。自古以来,关于灵与肉、身与心的关系的探讨就是哲学的永恒主题。哲学上把人分为灵魂与肉体两个方面,于是,在死亡的问题上也就有了肉体死亡与灵魂死亡的区分,而这两个概念也是相…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有着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的内涵,但海明威的死亡更侧重于死亡带给人的恐惧,人与死亡的较量以及对死亡的思索。他书中的死亡更多的是人为所造成的死亡,也是海明威对战争的控诉。死亡到最后似乎就是一场虚空,无论表现的多么崇高,换回的只不过只是一具死尸,别无他物。  相似文献   

3.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6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这些诗深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死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认为死亡给人带来了恐惧、焦虑与绝望,死亡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冰冷痛苦的,因此她否定了死亡;另一方面,由于受基督教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她又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并坚信人死后可以得到永生,因此她又肯定了死亡,并渴望死亡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五四文学革命不仅是一场以个性精神反叛传统观念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审美与艺术革命。在这场艺术革命中,五四乡土小说家有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其死亡叙事以悲剧表现死亡,完成了对传统死亡表现艺术的颠覆。这种悲剧风格的表现方式不仅丰富了死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审视死亡的另一视角,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中国人改变回避死亡的民族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思考死亡,从直面死亡的勇气中使生命意志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5.
刘恒的小说中有着太多的死亡,就像诗歌的意象一样,“死亡”一词在其作品中鲜明夺目却又沉重无比。无论是各式各样的死亡方式,阴暗湖湿的死亡地点还是多个层面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如此密集的死亡意象都呈现出一种非此不可的必然性。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与外部世界和其他人物之间有着多重的冲突,这构成了死亡意象的多层意义结构,使得死亡宿命般地笼罩着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白雪覆盖下的幽暗和壮丽--渡边淳一小说的死亡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渡边淳一小说中对死亡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体现了渡边淳一小说中的一种死亡美学.渡边淳一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趣味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7.
由于文化和哲学传统的不同,中西的死亡观有很大区别。中国人重生怕死,西方人直面死亡。因此,中西悼亡诗在表现死亡时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貌。中国悼亡诗往往把死亡表现得哀婉含蓄,是一种哀美,走的是一条内在超脱之路;西方悼亡诗把死亡表现得明朗和谐,是一种壮美,走的是一条外在的超脱之路。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死亡学研究的兴起,死亡教育(death aducation)也开始起步。根据纽则诚博士在《从科学学观点考察生死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联》一文中介绍,在50年代,西方一批有识之士通过撰文和著书的方式推行了一次“死亡觉醒运动”,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即是“死亡焦虑”。与此同时,第一个正式的死亡教育学课程出现在美国。1977年,美国《死亡教育》杂志创刊,列  相似文献   

9.
死亡,长期以来是个禁忌的话题,这无形中给死亡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何挖掘死亡的积极意义来观照学生的生命,是死亡教育的职责。文中从以下方面来阐释死亡教育:死亡教育的涵义、死亡教育的内容、死亡教育的意义,以及实施死亡教育的途径。死亡教育从死亡的角度来关照生命,以死亡为切入点来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彰显出生命应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话题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  相似文献   

11.
<正>死亡,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对它要么闭口不提,要么心存不安,一方面惧怕它、逃避它,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它。只有对"死"有了明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的意义。一、前阅读:认知死亡教育的差异死亡教育是帮助人们获取有关死亡知识、理解死亡本质、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人们思考死亡意义,赋予生命以更大价值的教育。教师提前阅读、了解死亡教育的差异,寻找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开设一门课程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12.
说到“死亡”,国人总觉得“不吉利”,因此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对孩子谈及,而且更将其坚决地拒之于儿童教育门外。然而,相比之下,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教育界人士以及民间团体,都十分重视死亡教育,并把死亡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在各类学校和全社会逐步普及。一、美国美国是死亡教育兴起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59年,费费尔从行为科学角度写了《死亡的意义》一书之后,死亡成为热门话题,成为死亡教育发展的里程碑。美国儿童教育认为,实际上,3周岁的幼童大多已接触到“死亡”这个词。他们可能会在跟小伙伴的交流中提及“死亡”,并对…  相似文献   

13.
死亡是一件很让人好奇的事情。我们在这边,死亡在另一边,极目远眺,看不清的仍然是那边的模样。总有一些死亡让人无法忘怀,有时候是因为死者的一生,有时候是因为死者临终前的一言,有时候是这两种原因都有。面对死亡有两种品质是我最为欣赏的,一是执着,一是戏谑。  相似文献   

14.
谈死亡     
8月7日阴死亡,是一个静肃,神圣而又充满威严的词语,很多人都尽力避开它,谈之色变。我,一初出牛犊,倒想在这谈一谈它,因为它"镇压"了我们一生。人有三次死亡,心理死亡,生理死亡、价值死亡。心理死亡,就是当人对社会,对未来的希望破灭的时候,便是心理死亡,也是三次死亡之中唯一有可能再生的死。心理死亡的人就只剩一具肉身,对于名、利、善、美、欲等皆不动心,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这具肉身也毁灭掉。心如死灰,便是它的标志。生理死亡,最好理解,就是生命的终结,心脏停止工作,大脑全部死亡,就是生理死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对死亡持有一种独特的哲学观,他们不惧怕死亡,甚至将死亡当做一种美好的事物。本文力求从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社会文化三方面来探求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渡边淳一小说中对死亡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体现了渡边淳一小说中的一种死亡美学。渡边淳一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趣味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死亡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幼儿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本文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死亡教育本身的特点,得出幼儿园死亡教育的特点是:幼儿园死亡教育是一种防御性的教育、幼儿园死亡教育是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死亡教育是依据幼儿对死亡的认知水平分阶段进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人对"死亡"二字讳莫如深,更别说把它作为一门课程。但是在美国,很多中小学校就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坦然地与学生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34岁的我,也和儿子一起体验了一把"死亡教育",感悟颇多。直面死亡2009年,我在纽约读医学博士,老公被公司调到美国总部上班。于是,6岁的儿子成成也被接到美国上学。由于是插班生,老师对我们很照顾,还专门花了一上午时间给我讲述了注意事项,特别指出了关于死亡教育课  相似文献   

19.
死亡是史铁生作品的主题之一。从身处残疾求死到思索死亡再到超越死亡的生命体验,“死亡意识”贯穿在他创作的始终。21世纪开始,史铁生也创作了少量诗歌,此时的他,已经过艰难的探寻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与方式,对死亡持有达观的态度。他的诗歌用一种超然、轻的态度看待死亡,审视死亡与永生的关系,给死亡带来了美学和彼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