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媛从上初中起就是东风中学气象台的成员,她有5年观测气温和湿度的经历。记得初一时,当地11月25日的最低气温是-1℃,最高气温是10℃。上高二时11月25日的气温却在7℃~15℃。王媛想,专家们说得不错,气候是在变暖。气候变暖危害多地理课上,老师在讲到生态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习水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日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年、月以及夏季气温、≥25℃、30℃、35℃高温出现的日数、日照时数、风速及相对湿度等,探讨习水县避暑型气候的优势和特征。结果表明:习水县各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比重庆和泸州均低,夏季气温在舒适范围内,而同一时期泸州和重庆人体感知温度的舒适度等级达到了较热水平。1961~2017年习水县及周边地区泸州和重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加趋势,习水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1961~2017年均低于同一时段泸州和重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1961~2017年习水夏季气温≥25℃、30℃、35℃的日数呈现弱增加趋势。习水夏季气温≥25℃、30℃、35℃的日数明显小于同一时期的泸州和重庆。1961~2017年相对湿度处于人体适宜湿度范围内,日照时数最大值处于重庆和泸州之间。最后,结合习水及周边地区夏季气温≥25℃、30℃、35℃的研究,说明习水夏季气温主要以舒适为主,较热和热天气出现的日数较少,说明习水地区夏季避暑气候优势较周边地区明显。  相似文献   

3.
1960年至2007年汾河流域气温年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资源科学》2011,33(3):489-496
运用线性倾向分析、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等数理分析方法,对山西省汾河流域19个气象站1960年-2007年的逐月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自1960年以来,汾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变化趋势,并有升高趋势,递增率分别为0.32℃/10a、0.13℃/10a和0.50℃/10a。同时,气温年较差呈减小趋势,近48年的气温年较差递减率为0.37℃/10a。此外,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发生趋暖突变的时间分别是1993年、1996年、1981年,且近15年是流域年平均气温发生上升的主要时段。气候趋暖还表现出在冬季气温的递增速率最大的特点。流域南北年均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但就各区域的季节变化而言,春冬两季的年均气温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藏山南地区6个测站1980-2018年近40年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及日温差资料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40年山南地区6个测站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均呈线性上升趋势,但日最高气温升温趋势明显高于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趋势变化率为0.479℃/10a,日最低气温趋势变化率为0.334℃/10a;日最高气温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均呈上升趋势,但升幅不同,冬季日最高气温升幅最快为0.761℃/10a,其次是春季和夏季,而秋季日最高气温变化较缓慢为0.268℃/10a,日最低气温也是冬季升副最明显,为0.428℃/10a,其次是春季和夏季,而秋季日最低气温变化缓慢为0.239℃/10a;山南地区年平均日较差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即每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越来越大;40年来日最高气温春夏秋冬四季均是南部地区的错那升温最显著,日最低气温西部浪卡子升温最显著,隆子站日最低气温升温缓慢,秋季和冬季还有些降温趋势,但不显著;山南地区日最高气温具有明显的8a振荡周期,日最低气温存在着准4a的振动周期。  相似文献   

5.
科普画廊     
炎热盛夏,人们都愿意到高山旅游。例如,黄山、庐山、泰山都是盛夏旅游的好地方。因为夏季里海拔海上升100米,气温就要降低0.6℃。像海拔1841米的黄山上,7月平均气温只有2.5℃,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气温也只有27.1℃,真是好凉快。而位于黄山山麓的屯溪,7月最高气温平均达33.8℃。尽管如此,并非人人都适宜到高山或高山  相似文献   

6.
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降水发生异常,水、旱、冷、暖自然灾害频繁,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温室效应”还有节节攀高之势,据气象学家们对全球一百多年来的气温资料分析,全球气温较一百多年之前升高了0.3℃~0.6℃。英国的  相似文献   

7.
气温数据栅格化的方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用直接内插法、气温垂直递减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中国1961年59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进行栅格化,并用另外58个气象站相应的气温指标进行验证发现,直接内插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3个指标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78、和0.87,标准误差分别为3.4℃、3.6℃和3.3℃;气温垂直递减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3个指标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7、和0.98,标准误差分别为2.4℃、1.1℃和1.3℃;多元回归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气温值在3个指标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7、和0.98,标准误差分别为2.3℃、1.1℃和1.4℃。因此,直接内插法的精度最低,不能用于大范围内的气温数据栅格化。气温垂直递减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尽管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可用于气温数据的栅格化。  相似文献   

8.
葛小清  王叶仙 《科技通报》1997,13(6):393-397
通过分析1951年至1996年杭州逐年最高、最低气温,逐月、年平均温度,1月最低温度小于0℃日数、7月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日数等资料,研究了杭州46年来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州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增加率为1.09℃/100a,其中,秋、冬、春三季气温明显上升,10月平均气温的线性增加率最大,为2.70℃/100a;夏季气温则呈下降趋势,7月平均气温的线性递减率最大,为-1.08℃/100a;气温变化总体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9.
杨续超  周象贤  刘浩军  张斌 《科技通报》2019,35(2):155-160,165
电力线路通道周围的气温环境数据是线路架设的重要工程参数。本文基于TAPM动力模式和气温综合分析法结合,生成浙江省电力线路通道周边气温环境数据并开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综合分析法对动力模式结果进一步降尺度得到的气温较动力模式直接模拟准确性提高明显,偏差基本呈正态分布,偏差分布在-4℃至4℃之间,80%的站点偏差在±2℃内。气温计算误差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在高海拔区域的平均误差仍然能保持在1.1℃以内,取得了较好的降尺度效应。模式动力降尺度受驱动资料强迫较强,对数据在时间上的降尺度能力有限。综合分析法对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均给出了切合实际的结果,并给出了更为合理的日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近50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6个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气候趋势、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和M-K法等现代气候诊断方法,分析近50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的年、季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雅江流域近50年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现显著的升温趋势,增温幅度分别为0.35℃/10a、0.31℃/10a和0.45℃/10a。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各气温呈明显的逐年代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速度极大,尤其是21世纪初增温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一)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我国大范围年平均气温普遍下降。 1958-1962年气温曾有回升,1963年以后又再次下降,七十年代中期又略有上升。四十年以来气温下降的特点是:夏秋季比冬春季明显,北方比南方明显。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连续出现五个暖冬(1972-73,1974-75,1975-76,1977-78,1978-79),我国多数地区冬季气温略有回升。建国以来,全国平均降温幅度在0.4-0.8℃之间。如上海最近十年(1965-74)平均温度为15.6℃,比最暖的1940-49年的十年平均温度16.1℃下降了0.5℃。象这样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球变暖导致的水文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预测气候变化对径流水资源的影响,本文利用全国469个小流域20多年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径流量数据,细分不同的气候情景,分析径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径流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反,但是在局部地区由于温度的升高增加的降水超过蒸发的影响,径流随着气温升高反而增加;干旱地区径流对气温比对降水的响应更加显著,而在湿润地区径流对降水比对气温的响应更加显著;其中年平均气温11℃-15℃、年降水量400 mm---800 mm的华北地区,年均径流深对年均降水量的响应最敏感,而年平均气温低于5℃、年降水量低于400 mm的内蒙古高原西部及新疆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年均径流深对降水的响应最小;年均降水量200 mm ---400 mm、年平均气温6℃---10℃的内蒙古高原东部,气温对径流的影响最明显,而年平均气温16℃---25℃,年平均降水量800 mm---1600 mm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华东华南的大部分地区,径流对气温的响应相对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汪劲武 《百科知识》2011,(18):48-50
针叶森林好戚武 温带除了阔叶林外,还有针叶森林,即多由松柏类裸子植物组成的森林,它们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大陆温带地区均有大面积分布。针叶林地带最温暖月份的气温在10~19℃,最冷月份气温为3℃(西伯利亚地区气温甚至低至-52℃),一年之中仅有1~4个月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使用1961-2000年全国743个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IDW、Kriging以及Spline这3种常用空间插值方法,以及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生成全国的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并同时与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中国地面气温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插值方法(IDW、Kriging、Spline)、格点数据集与气温分布式模型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59℃、1.54℃、1.99℃、1.40℃、0.56℃,气温分布式模型的精度最高,而且其空间分辨率最高,模拟的稳定程度较好,能够很好地体现气温随地形的变化特征。因此,气温分布式模型对于平均气温的模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选取贡嘎气象站1981-2010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序列,分析表明:贡嘎县年平均气温8.6℃,年平均最高气温16.4℃,年平均最低气温2.0℃,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23.8℃,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8.7℃,贡嘎站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以0.32℃/10a的速率上升。贡嘎县年降水量392.1mm,其中8月最多,为120.6mm,1月最少,为0.3 mm,夏季降水量292.6mm,月站年降水量的74.6%,冬季降水量仅1.5mm,约占年降水量的0.4%,近30年的年降水量成增加趋势,但增幅仅为3.93mm/10a。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昌都市由于海拔较高,造成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分析其气温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利用近50年该地区地面观测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学方法,分别研究年平均气温年际、频次、突变年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86℃/10a,在1985—1990年之间气温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在(7.5℃,8℃]区间内出现的频次最多为18次;从1993年开始气温开始递增,且气温开始突变的年份为2014年;经过EEMD分解得出年平均气温存在2~3年、5年、20年的周期规律。本文研究所得结论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海冰厚度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认识海冰厚度在气温等因子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是估算海冰资源量的基础。该文通过室内冻结实验、现场观测实验和历史资料分析,探讨了在气温和风的影响下海冰厚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海冰的再生周期。室内实验利用500L温控冰柜,实验温度设为-2℃、-4℃、-6℃、-8℃、-10℃,冻结时间114h—120h,冰厚取样间隔6h。现场观测地点为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北侧海区的潮间带平整冰面,在观测冰厚变化的同时,测定实验地点的冰面温度、冰上气温和邻近岸上的地面温度、地上气温。历史资料分析使用1989年12月25日~1990年2月23日葫芦岛海洋站观测到的气温、风速和冰厚的资料,以及同时期葫芦岛气象站≤-2℃积温、≤-4℃积温资料做对比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随着气温降低或负积温值的增加,冰厚逐渐增加;风速增加,冰厚降低,风速减小,冰厚增加;在气温≦-4℃条件下,渤海海冰再生速率为1.86cm/d,生成厚度为10cm的海冰所需时间为5.4d;常冰年渤海各海区工程性开采海冰的可能次数为:辽东湾7.4次~13次,渤海湾3.7次~7.4次,莱州湾1.9次~3.7次。  相似文献   

18.
正在经济学里,有一种和天气息息相关的效应,叫做"一度效应"。它说的是,只要气温有1℃的变化,某些商品的销量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那些与气温关联性很强的商品。盛产啤酒的德国曾在夏天统计过啤酒的销量,结果发现,每当夏季的气温上升一度,啤酒的销售量便会随之增加230万瓶之多。在对这种效应进行考察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很奇妙的现象,那就是当气温超过29℃而低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今年5月以来,随着北半球夏季的来临,东南亚各地不断刷新极端高温天气纪录,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个别地方的气温超过50℃,致使路面熔化、多人死于高温炎热。我国也未能幸免。从6月14日开始,由于新疆的暖高压脊东移下沉,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北方晴热天气升级,华北、黄淮多地出现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过程。尤其是从夏至日起,京津等地“40℃三连”,全国有20多个国家气象站创下历史最高气温纪录、近50个国家气象站打破6月高温纪录。6月底及7月初,全国不少地区接连迎来新一轮热浪,气温更高,持续更久,京津冀等地气温再次达到40℃,某些地区的气温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部分地区午后地表温度超过70℃。7月9日,我国有1039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或超过35℃,高温站点占比接近50%,已和2022年高温范围最大的8月份相当。饱受烈日炙烤的人们不免要问:今年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热?今年会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吗?  相似文献   

20.
气温低、寒期长、温差大、寒潮多、积雪厚、冻土深是我国寒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在我国寒区,气温最低甚至可以达到-50℃,冬天时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下,且寒期较长,气温在零下的时间少则4个月,多则8个月。影响寒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但大体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即外界环境,路用材料是内因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