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2.
有次听一位专职报道员“传授”经验,却越听越不是滋味。那位专职报道员说:“搞报道说简单也很简单,只要把前几年的旧报刊拿出来翻翻,打些提前量,依样画瓢,就不愁上不了稿子。”他还滔滔不绝地举了好多例子来佐证其言不谬。 “新闻”之新,不仅仅在于其时  相似文献   

3.
提起河南省孟津县人武部政委李忠国,熟悉他的报道员们都习惯地称他为“第一编辑”。李忠国今年45岁,在武装战线上战斗了26个春秋。五年来,他通过改、审、选稿的形式,传帮带了一批报道员,经他看、审、修过的稿子就有800余篇。报道员们说起他当“第一编辑”的故事,个个如数家珍。报道员张文说——“李政委看稿真细心’我刚当报道员那会儿,由于基础差,不懂新闻的ABC,写出的稿子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多,李政委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几年来,经他修改过的稿子就有百余篇之多,可以说他是我从事新闻报道的启蒙教师。去年8月15日,我写了…  相似文献   

4.
朱颂扬 《军事记者》2008,(11):68-68
初识你,是在我任连队报道员的那一年。由于我平时比较喜欢写写画画,又有几篇小稿子在部队的“猎豹之声”广播上被广播,于是我被指定为连队的新闻报道员。然而,由于缺乏新闻理论知识,自己辛苦熬夜写出来的50多篇稿子,全都石沉大海,连一篇火柴盒也没在报纸上出现。我的写作激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甚至不想当报道员了。  相似文献   

5.
王水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张黝黑的脸庞,那是多年来在新闻和事业的道路上历尽曲折磨练而形成的光彩……。1976年12月,王水林由老家湖北入伍,来到了南京军区某坦克师修理连,当了一名无线电修理工,还担任片战一上文化普及课的教员。那时,他用螺丝刀修理无线电!或是站在黑板前讲课的时候,是绝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上记者”的,说来凑巧,还是一位采访他外J战士报道员把他引上了新闻之路。一次,~位报道hi采访了他的事迹后,把写好的稿子拿给他看。他仔g田看了几篇,暗自掂量,这样的稿子自己也能写,别人能当报道员,我为啥不能…  相似文献   

6.
某油料仓库政委乔金平,一直对报道员十分关心,可在报道员中,却流传着一个他“三难报道员”的事儿。想听?下面听我—一道来——第一难:形不成事实不写稿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报道员李青兴冲冲地拿着一篇稿子找乔政委审阅。这是一篇报道部队开展“迎国庆演讲比赛”的消息。小李认为稿子写得不错,虽然活动到月底才搞,但迟早要搞,稿子写好寄走,先在编辑那儿排上号,请政委审稿也就是走走过场。可乔政委看完稿子后当时就给他上了一课:“迎国庆演讲比赛”是我们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的一项活动不假,现在活动还没搞你就把稿子拿出来了,这不…  相似文献   

7.
写稿是为了见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基层报道员写好一篇稿子后,总是期待着能见诸报端。但常常是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发出的稿子却似泥牛如海。这是为什么?笔者同几位编辑同行探究原因,他们普遍反映,基层报道员来稿不少,有的甚至日写一稿,但质量普遍不高,难以采用。  相似文献   

8.
传说从前有个农民,本来靠自己的勤劳,日子过得还算富裕,但他整天却想着发更大的财。一日,他梦见挑粪的崔子变成了“百宝箱”,金股、珠宝、仙女……要什么里边就会出什么。尽管是白日做梦,他却深信“百宝箱”会突然降临,从此游手好闲,结果日子越过越穷。传说毕竟是传说,不可当真。但笔者最近发现,在我们一些新闻采写者身上,似乎真有这种要啥有啥,随取随有的“百宝箱”:有的报道员常给编辑打电话,缠着编辑要宣传动向,待编辑把近期宣传要点说出后,不到一个小时,两篇很适合报纸宣传口味的稿子便通过传真机摆在了编辑眼前;有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看了《新闻与成才》新开辟的“编辑看稿札记”专栏,作为报道员,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心里透明了许多,以前对军报太多的偏见也随之烟消云散。“编辑看稿札记”为报道员和编辑架起一座“连心桥”。说实话,当我们把一份份稿件邮给你们,都希望自己的稿子能变成铅字,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见稿子上报,心里面便会产生很多对编辑们的偏见和不切实际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的理由大多是:编辑跟咱不熟,稿子再好也不会上报;给编辑们送点礼稿子肯定能登;再加上一些谣言:某团宣传干事花了多少钱才在报纸上登了个“豆腐块”;“要想稿…  相似文献   

10.
谢顾问: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常常因为稿件时效性不强而“告吹”。我向一位老报道员讨教,他开导我说,搞新闻要“打提前量”,估计一定要发生的事实,可以提前5—10天就把稿子写好,尽快发走。不然,稿子到了编辑手里,往往就成了“马后炮”。我不明白,为了不使稿子成为“马后炮”,就得“打提前量”吗?36232部队张景奇张景奇同志:那位“开导”你的老报道员说的话是不可听的。新闻报道稿件的确应注重时效,有时候,一篇稿子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稿子的成败。但是,提高稿件的时效性,主要靠快采快写快发,而绝对不能用“打提前量”的…  相似文献   

11.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12.
146医院政治处主任乔金平,善于给报道员出点子,想点子,定点子,对报道工作倾注了自己一副火热的心肠,报道员亲切地称他──“点子”主任。实点子。报道员(特别年轻报道员)写稿子,由于上稿心切,往往出现一些“艺术”拔高现象。乔金平主任每次把关审稿子,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留情面地把水分拧干。一次报道员小李采写了一篇医院为老区群众服务的稿子,将13人组成的医疗队写成了30人,乔主任在审稿时认真严肃地给以纠正,并十分诚恳地告诫小李:写稿要求真务实,遵守新闻的真实性,不能把文章写得花里胡哨。5年来,146医…  相似文献   

13.
刚迷上“爬格子”那阵子,我的写作热情很高,尤其是到报道组以后,更加勤奋,几乎每晚都要写作到一两点钟。由于我写的稿子没有感动过自己,自然也就打动不了编辑,结果“报道员”的头衔扛了几个月,竟然毫无收获。一次,我听说有个女兵连队的指导员,不顾“小家”顾“大家”,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一天她回到家,替3岁的儿子过生日时,孩子却叫她一阿姨”。于是,每逢周末,战士们便将她“撵”回家。采访到她的事迹后,我很受感动。回去后顾不上吃饭,连夜动手写稿,将采访的材料整理成为一篇1000多字的通讯。稿子发出没几天,便在《…  相似文献   

14.
谢顾问:初学新闻写作,刚知道“五个W”。为把“五个W”说全,我总是在写稿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很详尽。可把稿子拿给编辑看,编辑老说我写得太啰嗦,为什么我的稿子总是啰嗦呢?54648部队付珂炜付珂玮同志:你刚学写作,就能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精心写好“五个W”,这是一个写作的进步。然而,写全“五个W”与语言啰嗦并无直接联系,更不能说写全“五个W”是语言啰嗦的必然结果。因为写全“五个W”在于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而清楚是不能与啰嗦画等号的。既如此,啰嗦之弊源于何处呢?按照我的理解,啰嗦是下列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编辑部队来稿和与基层报道员交流时。发现一个不太好的倾向:不少报道员只重视稿子发没发,发在什么位置.而不重视自己稿子的质量。有的同志甚至都不愿意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仅仅满足于稿子发表了.领导交给的报道任务完成了.而不太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更不重视新闻业务的研究。究其原因.是一些报道员把我们从事的新闻工作看轻了。没有看到做好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由于写稿的需要,经常求教于专职新闻干事和一些老报道员。他门有的对我说:“写稿要写得长一些,详细一些,文中引用的事例要多几个,便于编辑同志在改稿时选择,这样做稿件的命中率也高。”以这些话我将信将疑。后来,我采写的稿子见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谢顾问:我写了不少新闻稿,可编辑和有经验的报道员总是说我写的稿子太“空洞”,那么,我怎样才能防止这种毛病呢?五四六七五部队维铭维铭同志:所谓“稿子写得空洞”,就是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稿子空洞的、王要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深入采访不够,了解情况不细,不掌握较多的生动、具体的事例,因此写作时只有靠概括和估计来成文。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空洞,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我重点讲几个避免稿子“空洞”的方法,仅供参考。一是要写细、写具体。这是防止空洞的一个有效方法。比方说,你在写某个新…  相似文献   

18.
我初写稿时,非常勤奋,一门心思扑在稿子上,一天一篇投稿试图用自己执着的诚心和坚韧的恒心来打动编辑。半年过去了,在期盼和等待中伴随我的却仍然只是失望。我想:是报社没人还是编辑有问题?于是,我慢慢对报社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正在我四处抱怨报社时却无意听到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非常热爱新闻写作的战士,也和我一样,一天一篇稿子寄到报社去。但几个月下来,都只见退稿,未见上稿。时间长了,他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战士写的稿子,编辑压根就不看。于是他再寄稿子时留了一个心眼,把稿子的第一页跟第二页右下面用胶水粘了一个角。…  相似文献   

19.
与许多业余报道员聊天,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给报刊投稿是白费劲,十有八九不见报。听语气,似乎稿件未刊用是编辑没慧眼识珠。以前,我也为稿子难见报常埋怨编辑。后来,我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这里我慢慢掌握了一定的新闻基本理论和写作知识、技巧,先后在报上发表了几十篇稿件。为什么有的人稿子难见报?多数文章除了文字欠佳外,主要的是没有提出新问题、太平淡。稿件  相似文献   

20.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