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在新华社从事科学技术方面的宣传报道历时30余年,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整个70年代惊心动魄的岁月,以及改岁月,以及改革开放的80年代和90年代。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深切地感到,国家的政治稳定是一切之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亦然,否则,一切都谈不上。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铭刻着那个春季。在叙述科学的春天里发生的故事以前,要从一年前的秋季讲起。粉碎“四人帮”以后,科学家们欢欣异常。许多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不顾年老体弱,跑到年轻人的队伍里参加庆祝游行。由科学家组成的游行队伍从北京西郊的中关村出发…  相似文献   

2.
重庆新闻学院是1943年10月创办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文化合作计划中的一个项目,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合办。目的是为国民党培养国际宣传和新闻方面的人才。一共办了两期,每期招收学生30人。我是该院第一期毕业生之一,故回忆的主要是第一期的情况。时隔30多年,加上有的情况当时也不大清楚,故内容可能有错误之处,希望了解情况的同志补正。  相似文献   

3.
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一种公开的日报。同新华日报同时创刊的还有“群众”、这个公开的期刊,它是由新华日报编辑和出版的。此外,新华日报还适应当时环境的需要,出版和发行党的政治书籍,主要是党的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对于重庆新华日报的回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第二,不论受到的限制怎样大,新华日报在新闻业务方面实行了以下一些办法:一、注重言论。报纸的言论是代表党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群众说话的主要形式。登载党中央的文件,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章,党的代表团的  相似文献   

5.
胜利中 《航空档案》2011,(11):68-73
新中国航空工业开局顺利,成果辉煌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1951年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由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亲自为航空工业制订由修理到制造的正确方针,苏联的成套技术援助,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广大航空人日以继夜的忘我劳动以及部局领导措施得力,一开始就制订了质量第一、认真向苏联学习等方针,航空工业在建设初期开...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重庆成为陪都。中央通讯社总社从南京迁到了重庆。在重庆,我曾三次进出中央社。第一次在编辑部实习,第二次在编译部任翻译,第三次是暑假兼职,仍在编译部,前后共两年多时间。因时间不长,接触面不广,加上已是近50年前的事,今天回忆,记得起的情况已不多了。1940年夏,我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新闻系学习四年期满,按规定毕业前要实习三个月。那年新闻系毕业学生  相似文献   

7.
8.
维一  小霞 《出版参考》2005,(10):46-47
天下同名的城市不少,可是同名的名城并不多。如果说同名的名城又以同一成就出名,那就更是屈指可数了。如今我能够想得到的,只有康桥,Cambridge,英国的和美国的。  相似文献   

9.
维一 《出版参考》2005,(29):46-47
天下同名的城市不少,可是同名的名城并不多.如果说同名的名城又以同一成就出名,那就更是屈指可数了.如今我能够想得到的,只有康桥,Cambridge,英国的和美国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担任记记期间,曾两次采访过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第一次是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前夕,《中国煤炭报》决定采访几位曾在煤矿工作或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发几篇专稿。我当时被借调在《中国煤炭报》工作,因而有幸同报社另外两名记者一同去采访了江华、并受到他的热情接待。采访取得圆满成功。第二次采访江老,是在1988年早春二月。当时萍乡煤矿为建矿90周年筹备举行纪念活动,要请江老  相似文献   

11.
在艰苦斗争的日子里——回忆重庆新华日报的副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創刊于1938年1月11日,到今年1月正是二十五周年。从《新华日报》在武汉創刊之日起,我就是一个热心的讀者;在国民党统治区艰苦的革命斗爭中,一直从党报接受到亲切的指导和教育。后来到重庆,在1943—1944年和1946年,有幸得以两次参加《新华日报》的副刊编輯工作。回想起抗日战爭胜利前后那風云激变的日子里在《新华日报》这个  相似文献   

12.
我干新闻工作已有34个春秋,不说采访中的甜酸苦辣,就说遇到的险情也不少,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忘,可有几次采访中遇到的危险情景,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以抹去。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11日,当我从广播中惊悉新华社原社长、82岁高龄的穆青同志溘然长逝的噩耗,不禁潸然泪下。我和穆老虽然只有两次短暂的接触,但是他那慈祥的笑容、平和的话语仍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  相似文献   

14.
每当看到家庭档案中的这两张毕业证书,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年代……我1937年农历十一月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的一个贫困农户家庭,世代以耕种为生。从我刚刚懂事就背起粪筐捡粪、打柴火。每天跟着爷爷、父亲到农田干活,春种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的十月份,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成立的时候,重庆仍然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炸毁工厂电站等重要设施。直至1949年11月29日,旧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在歌乐山林园听见了解放军进攻南泉的炮声,才匆匆登上停在白市驿的飞机,经成都飞往台湾。次日,重庆解放。  相似文献   

16.
今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日。这位前中共党的总书记辞世已整整16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清正廉洁,他的公仆品质至今仍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7.
陆潜 《编辑学刊》2001,(5):60-61
20世纪80年代初,我有幸两次到长沙采访,会见过不少著名的文化、出版界人士,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还有幸结识了杨开智老先生,受教甚深.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间,我为《中国出版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负责建国后头三十年(1949~1979年)的撰稿工作已经定稿结束,我多年来从事当代中国出版史的研究就算告一段落。于是将历年积存的出版资料进行了清理,意外地发现1978年10月我参加一次会议的记录材料和一帧到会代表的合影(见本期封二)。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主持这次会议的周扬同志和在会上发言的李初梨、李一氓、茅以升、楼适夷、夏衍、于立群、林默涵等前辈都已作古,他们的遗韵犹存。这份记录材料仍不失为有价值的出版史料,值得向有关研究者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三十日,英国《泰晤士报》正式宣布从十二月一日起,该报的全部报刊,包括《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以及三种增刊,无限期停止出版。《泰晤士报》的创刊《泰晤士报》是由约翰·沃尔特于一七八五年一月一日创办的。当时名为《每日记事》。一七八八年一月一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开始不到半年,南京即濒于沦陷。新民报迁到重庆,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复刊。其时,周总理和郭老都在武汉。周总理知道郭老和新民报有关系,曾向郭老探询新民报迁渝复刊的情况;郭老当即来信相告,并提及新华日报准备在重庆出版。郭老信中还附了一首诗,鞭策我们。诗云:“一别夔门廿五年,鸟惊花泣恨频添,寄语巴渝诸友好,复兴责任在双肩。”同年七月七日,抗战一周年,周总理为重庆新民报亲笔题词:“全民团结,持久斗争。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报社同人和读者都深受鼓舞。十月,周总理和郭老来到重庆,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郭老住在张家花园,离新民报不远,我们和报社同事常去郭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