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选我》(第二册)这将课文通过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表现了少年儿童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学习王宁的这种好恩想,是本课教学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任务。由于王宁的这种好思想,是通过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选举通常是选别人,对“我选我”,学生中可能产生某些片面的想法。如误认为王宁选自己是为了当干部,自认为配当干部;或者认为王宁选自己是丢人、可笑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显得很重要。教学的关键在引导学生从理解内容(王宁的言行),到理解思想(王宁的好品质),促使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拱桥(以下简称为《石》文)和《北京立交桥》(以下简称为《立》文)都成功的运用了描写的传达方式,但由于文体的不同,它们在运用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其状物和绘形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一、主次不同。《石》文是篇说明文。它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和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在表达方式上,它以说明为主,适当穿插少量的描写。如:文章先概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接着花费大量的笔墨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一座是独拱石桥中的佳作,一座是联拱石桥中的典范),具体生动的介绍了我国石拱桥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造型、…  相似文献   

3.
《荷塘月色》与《我的空中楼阁》在艺术表现上有不少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处。现就两文在感情基调、写景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一.写情抒情基调各异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两篇散文的共同点。两位名家都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景物,抒发不满现实社会,向往超然物外的自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课改实验区的青年教师,笔者有幸参加过几次语文课改研讨会,也听过多节公开课。在这些公开课中,有两节课印象尤深。这两节课讲的都是《伟大的悲剧》,两位执教者都力图践行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大胆地让学生提出质疑,并由此展开师生和生生对话。但同一篇课文,却效果迥异。在第一堂公开课上,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说‘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为什么绑着一面黑旗?”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绑黑旗是为了做标志,以免迷路;有的说做…  相似文献   

5.
《行道树》、《白兔和月亮》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两篇课文。两篇文章虽短,但涵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对“行道树”形象的再认识《行道树》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托物言志,塑造了一个无私奉献者的形象———行道树:“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惟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我们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荫”。“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寞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多么崇高的奉献精神!行道树把自…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小桔灯》和第三册中《第二次考试》,编者将它们分别收在小说单元,可文章的作者却把它们收集在散文集《小桔灯》和《临窗集》中。教材的编者尽管把这两篇文章编排  相似文献   

7.
高一册第三单元有议论文四篇,后两篇是《恰到好处》和《作家要铸炼语言》。我以为,这两篇文章不宜选作课文。《恰到好处》的中心论点是“恰到好处”,为什么要“恰到好处”还没讲透,就转到最后一自然段。按说这段应解决如何才算恰到好处的问题,但文章费了许多笔墨辨析恰到?..  相似文献   

8.
《行道树》、《白兔和月亮》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两篇课文。两篇文章虽短,但涵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采用比较法,同时施教《人民勤务员》和《驿路梨花》,教学效果较好。第一教时: (一)请学生仔细阅读两篇课文,象往常一样要求学生在课文上圈、点、勾、画,把课文中的生字难句好词妙语勾划出来。当堂问疑、质疑,教师巡视、释疑。根据学生提问和教学要求中对字词句的要求,板书字、词并  相似文献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几十年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而且它的断句和注释都从没发生过什么变化(基本上是沿袭了宋代朱熹的集注),按理说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似乎是不应该有什么疑义的。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笔者对于教材的传统理解提出了两点疑义,现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把来自不同单位的五位老师各自设计的《皇帝的新装》作了一下比较,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教学目标确定得非常分散。罗列下来.可达12种:  相似文献   

12.
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很重要,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多。如何科学地搞好小学(特别是高年级)阶段的词语教学,实在是值得探讨一番的。语文课上要传授的知识和要进行的基本训练是很多的,词语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如果化在词语教学上的时间过多,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有的教师出于好心,把词语讲解的面铺得很  相似文献   

13.
《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是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写给大家的信。大家想知道内容吗?出示课件:亲爱的57班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小明,是个和大家一样大的孩子。我的爱好很多,我特别喜欢积攒邮票,为什么会有这个爱好?大家学习了第15课《会飞的邮票》后就知道了。盼望和大家交上朋友的小明2004年3月15日小明的答案藏在课文中。小朋友,你们能发现吗?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播放课文录音)请小朋友认真听,听完后用手势表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3.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发音;4.分自然段朗读,…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讲读教学的课前准备,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可靠保证。备课除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之外,便是设计教学方法。而设计教学方法的重要一环,便是搞好如何讲读一篇课文的教学总体设计。 什么是讲读一篇课文的教学总体设计呢?所谓讲读一篇课文的总体设计,就是讲读一篇课文教学计划的轮廓,教学思路的主线,教学结构的框架。简言之,就是讲读一篇课文教学过程总的方法步骤。 为什么必须搞好讲读一篇课文的教学总体设计呢?因为这关系到讲读教学的难与易,简与繁,顺畅与阻塞,成功与失败。 有一次,一位青年教师讲授《最后一课》,当他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毛遂自荐》:“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门下有毛遂者……”、“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这三句中的三个“门下”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课本无注。三个“门下”意思不同,应予注意。 1.“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句中的“门下”,即“门庭之下”,与《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的几个“门下”同义。 2.“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及同文“取于食客门下”两句中的“门下”,则指的是“弟子”。“食客门下”对举成文,说的是“食客及弟子”,并非“门下之食客”。《淮南子·道应》:“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这里“门下”与“弟子”互用,“门下”即是“弟子”之意至为明显。 3.“门下有毛遂者”句中的“门下”则指的是“食客”。这不难理解,毛遂是平原君的“食客”,而非“弟子”。“门下有毛遂者”,即“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英语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语篇教学的新模式,阐述了语篇教学的意义以及它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指出语篇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8.
<正>“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关于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重要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可以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宪法”。如此富有规定性与指导性的一部“宪法”,在贯彻与执行中却被目前喧嚣一时的力推“大单元”的浊流把方向带偏,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与困难。但我们无论怎样细致地研读这部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二册编入两篇新课文《汨罗行》(戈宝权)和《过万重山漫想》(刘征),取代了原有的《猎户》(吴伯箫)和《土地》(秦牧)。现不揣浅陋,对此举措的得失略加评说。  相似文献   

20.
从两篇课文看老舍的佳比妙喻成都市大弯中学黄祖泗老舍先生是举世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而大量运用“比喻”辞格又是其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有人仅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疏疏地撒下一网,便获得精妙的比喻一千多条。老舍先生在《老牛破车·景物的描写》一文中说道:“精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